APP下载

对研发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2017-09-09张鹏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知识产权

张鹏

摘要: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鼓励更多人不断地创新,国家出台了知识产权保护法。但是知识产权保护法问世之后,仍然抄袭现象很严重,给产权相对人造成较大的损失。而知识产权保护之路漫漫,法律追究对当事人的时间和金钱都是不小的挑战,往往有人平衡得失后选择放弃侵权追究,进而给知识产权市场的规范化带来了阻碍,也打击了一部分人创新的积极性。科研成果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一方面科研成果能够为产权相对人带来丰厚的物质或精神报酬,另一方面保护科研成果能够不断鼓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科研工作,为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对此,文章对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科研项目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一、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科研院所的部分科研人员属于出了本科门再进硕士门,出了硕士门再进博士门,出了博士门再进机构门,其很少接触实际社会,主要精力都用于学习和科学研究上。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研究人员,其与社会和企业人员打交道的能力有限。在当前科研机构重视论文发表和职称评定的环境下,科研人员对自己潜心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第一时间不是申请专利,而是去做论文发表,对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而科研人员最新的科研成果在被企业了解之后,或者将其进行应用转化投入市场,或者采取山寨模仿的手段生产山寨科研成果,进而获得十分丰厚的回报。这便给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造成极大的损失,也给科研机构带来严重的负面效果。

(二)对知识产权管理缺乏重视

对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成果难以进行应用转化,部分在应用转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部分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等,进而使得科研机构或企业很少投入过多的精力及费用去运营这些科研成果,即使有部分科研成果符合应用转化要求,也可能存在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导致更多以眼前利益为主的科研机构或企业也不愿意对其进行时间或金钱的投入,从而使得部分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并不受专门的管理部门重视,只是在出现相关侵权行为后,才开始对其进行事后弥补。

(三)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之所以对知识产权申请专利保护的意识不强,一方面除了自身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外,科研机构也缺乏系统的流程和制度来约束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进行知识保护。科研机构对知识产权缺乏一套完整的流程,比如每一位科研人员在研究出新的科研成果时,必须先申请专利保护后再发表相关论文,或者将专利申请与论文发表同时进行后,再进行后续的相关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及知识产权的管理等。在缺乏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的情况下,科研人员在主要以论文发表数和引用数决定其职称等的绩效考核制度下,难免会出现过于关注论文发表问题,而忽视了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二、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

(一)项目研究前的知识产权管理

对于某一课题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可能都在进行相同或相似的项目研究,或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已经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成果。因此,在科研人员的项目立项之前,项目管理人员应先通过相关技术或方法查询目前国内在即将研究的课题方面已有的专利或非专利成果,从而为课题立项或者申请专利提供可靠性依据。在查询及整理该研究课题范围内的相关专利或非专利信息后项目管理人员应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专题负责人对新立项课题的创新点和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新研究课题不会出现专利纠纷问题,以及明确该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人和具体的研究任务和目标。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还应实时关注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时提醒研究人员掌握科研进度,尽快在第一时间进行专利申请。

(二)项目研究中的知识产权管理

为了保障重大研究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往往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会组织多个专业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项目研究。对于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来完成新的研究成果,项目管理人员需合理安排和布局每一位研究人员需要研究的工作范围,对于各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成果和技术,需对其进行及时登记和报告,并及时判断这些新成果和新技术申请专利的可行性,对于可以申请专利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应第一时间进行专利申请或技术保密措施等。而对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科研项目,项目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和评审,抓紧最佳时间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同时对各个研究阶段中可能出现的侵权风险进行分析,并及时制定出风险规避措施。

(三)项目研究后的知識产权管理

科研成果研究完成之后项目管理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专题负责人对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进行梳理与总结,明确各个知识产权归属,并对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积极进行知识产权的战略部署,在新研制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后,迅速展开外围专利战略,围绕原有的专利技术,开发与其配套的相关技术,将专利技术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申请新的专利技术,还能在相关领域独占鳌头。对于科研机构中存在的科研成果可以进行应用转化的专利或者对其他单位具有利用价值的专利,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应制定相应的有偿转让制度与专利交换制度,一方面让科研成果能够为科研机构带来更大的收益,另一方面也让本科研机构能够用已有的专利与其他科研机构交换自身所需要的科研专利,进而节约科研成本。让知识产权变成能够为科研机构带来真正有效价值的无形资产。

(四)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

知识产权激励机制需要与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相配套才能达到知识产权管理的理想效果。目前,无论是公益性科研机构还是高校类科研院所,其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主要以发表的论文数量等为主,这是导致科研人员重论文轻技术的重要原因。为了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潜心研究科学技术,同时也为了激励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更加积极地投入及辅助科研工作,公平公正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必不可少。激励机制一方面要确保知识产权所产生的相关利益与科研人员的利益直接挂钩,另一方面要保障每一位科研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都符合个人的实际能力,且项目研究的绩效奖励与个人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呈正比例关系,同时,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务必保障考评指标的公平公正及公开性。进而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刺激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是直接关系产权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及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工作。不管在哪个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都开始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关于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在文学界便展开了几次激烈的争斗,著名作家琼瑶女士状告编辑于正小说和影视作品侵权,并获得了巨额的金钱赔付,这是知识产权侵权的典型案例。知识产权侵权需要相关人员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而自身的知识产权被人侵权也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科研产品的知识产权一方面需要防止他人侵权,另一方面还需要避免自己侵权,故对科研产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产权管理体系,用流程和制度来避免科研人员陷入侵权和被侵权的纠纷之中,进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研产品的研发,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武毅英,叶爱珍.高教研究的社会责任与高教研究主体的使命[J].阅江学刊,2010(06).

[2]曹亚林.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2014.

[3]周凤岗.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转化难的原因与解决办法[N].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01).

[4]齐琳琳.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6(10).

[5]顾文君,张圣海,李济宇,等.基于全流程的医院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07).

(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科技管理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