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投资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国门
2017-09-09张国臣
张国臣
【摘要】不同文明的封闭隔阂,阻碍了世界的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新的世界,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仅要注重文化投资,更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好时机,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指导我国对外文化投资“走出去”。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文化投资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不同于政治、经济领域的交往,文化是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投资,鉴于我国与沿线国家在文化上存在差异,“一带一路”文化投资不可操之过急,要渐进地与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互鉴,吸收彼此文化中的精髓,立足于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打造面向世界的文化形象。
文明互鉴
文明互鉴是文化沟通和交流的基础,文化的传播需要建立在互鉴的基础上,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需要相互了解,接受彼此的共通与差异。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一带一路”文化投资才能真正“走出去”。
文明互鉴的本质是让中国文化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借鉴,尊重彼此之间的文化内涵,发扬各自文化中的精髓。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文化投资,首先,以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影视作品等形式推广中国文化,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能够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髓。通过前期的文化推广,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中国文化产生最基础的了解。同时,我们也要了解沿线各国对中国文化的接纳与排斥之处,从而进行有选择性的文化输出。其次,将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进行融合,在科技、文学、医疗、法律等多个维度进行文化交融,不仅要强调我国文化的精髓和优势,也要学习和借鉴他国文化的核心内涵,让两国文化在交融后重新整合,实现对他国的文化输出。最后,有效地借助政策助力文化推广。纵观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投资,其主导力量仍是政府驱动。我国政府在2015年出台过支持文化投资的相关文件,目的就是要促进文化交流,鼓励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进行文化投资,肯定了民生建设比基础设施更具持久性。我国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关文化推广政策,以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文化投资,以文化投资扎实“一带一路”倡议根基。
概而言之,文明互鉴是我国对外文化投资前提。在“一带一路”文化投资的过程中,应先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了解我国文化,并将我国文化与各国文化进行融合,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完成文化输出,真正让我国文化投资“走出去”。
互联互通
习近平主席主持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互通不再是单一的、平面的互通,而是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借助多方面、多维度的文化互通,让我国文化投资能够走出国门。
现代社会发展呈现出文化多样化趋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注重彼此借鉴和吸收。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对外进行文化投资,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借助互联互通实现文化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投资需要打造专属的投资平台,让各国文化都能在平台上互联互通,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的互联互通具有先天性优势,相比其他基础设施投资而言,文化投资平台更容易搭建,应该注重围绕文化创新、投资融资、制度法规等重点内容搭建平台,并保障这些领域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让我国文化和他国文化能够在该平台互联互通。除此之外,互联网是文化传播最便捷、最快速的工具,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巨大,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文化投资,必不可少的就是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借助该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让各国传统文化都能在网络中沟通交流、融合统一。
综上所述,互联互通是我国对外文化投资的关键所在。在“一带一路”文化投资过程中的关键举措就是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让线上、线下平台都满足文化沟通交流的需要,从而实现信息、文化、法治等多领域的交流,让各国的文化能够在平台上交流、碰撞,进而促进我国文化投资走出国门。
立足传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悠久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一带一路”文化投资的核心与精华。我国进行文化投资的优势就在于悠久文化和优良品格,即便在当今社会,这些诚信、仁爱思想仍没有过时,依旧是国家之间交往、文化之间碰撞的宝贵品质。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墨等学派创造了我国历史文化百家争鸣的盛况,铸造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高峰。立足传统就是要牢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义,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忘历史、不忘经典文化。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既要融入新鲜元素,也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带一路”文化投资应立足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融合现代文化,向世界呈现出多元的中国文化。“一带一路”文化投资应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一方面,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品牌。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其需要从中选择出核心文化,并进行相应的品牌建设。比如,我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都应该注重品牌建设,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对外输出。另一方面,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固然可贵,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文化投资就需要进行创新,通过有效创新提升传统文化特色和吸引力,在充分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投资必将更加顺利、通畅。创新是文化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举措,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的环境下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立足传统是我国对外文化投资的扎实根基。传统文化是我国“一带一路”文化投资的优势所在,面对巨大的文化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品牌建设,并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让我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
面向世界
面向世界是中国文化投资的最终目标,“一带一路”文化投资就是要让沿线各国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条横贯东西的文化要道已经初具规模,中国文化传播的蓝图正在铺展开来,中国文化将面向世界,并给世界文化宝库增添新的色彩。
让中国文化面向世界主要包含两层涵义,既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又要在世界树立中国文化的美好形象。悠久的历史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深蕴,这种积淀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价值理念,借助这种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铸就了强大的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根本是要保留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理念,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神韵,以这种独有的神韵来奠定中国文化在世界范畴内的巨大影响力。除此之外,良好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也必须寻求到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区域文化必然存在隔阂,中国文化要想面向世界也要注重传播技巧。只有依靠正确的传播技巧,注重文化传播的核心内容,遵循文化传播的基本原则,以包容共享的心态进行文化传播,中国的文化才有面向世界的可能。
综上所述,面向世界是我国对外文化投资的最终目的。“一带一路”文化投资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输出方式,其目的是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精髓要义,要向世界展示独有的价值底蕴,以此来助力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
(作者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高臣、马成志:《“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跨文化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年第19期。
②隗斌贤:《“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战略及其对策》,《浙江学刊》,2016年第2期。
③王国刚:《“一带一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7期。
责编/肖晗题 美編/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