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再探讨
2017-09-09崔海金
崔海金
摘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加大,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也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断增多。怎样对固定资产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给管理者带来不少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难题。研究内容为分析现今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规划讨论解决难题的策略以及日后管理中的建议。
关键词:固定资产;事业单位;探讨
固定资产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属于国有资产,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物资保障。虽然在以前的文献中,基于资产管理对固定管理的论述很多,但大多是在于常规的资产管理且偏重于资产的安全、完整方面,而基于资产本身的属性管理则探讨有所不够,本文拟从此方面进行相关讨论。
一、在事业单位中产生对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
出现管理固定资产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为了对固定资产物尽其用,对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用度消耗有一个明确的对比。对事业单位日常使用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有效。现在因为管理上的意识没有跟上,导致工作交接没有到位,中间的纰漏很可能是上个管理者负责,结果遗留到这次交接中才发现,说明管理责任的范围没有落实到位、应该负责的管理者没有明确规定、以及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效办法缺失,这一系列原因解决起来费时费力没有根本提高解决的效率,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追溯查清。
(二)事业单位对新增固定资产的登记不详实
事业单位在新增固定资产时,没能及时登记数据入库,导致日久堆积的账单没有及时处理而丢失,补录登记又没有单据作为参照,所以突发清查固定资产时,对于登记簿上不详实的固定资产数据,很容易发现。这种情况在事业单位是常态,它不仅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甚至把责任归结到财务部门。属于监控工作不到位、内部管理条例不健全导致。归其原因,主要还是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以及业务责任心不强所致。
(三)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事业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都是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相关规范条例进行采购的。采购回来的固定资产在后期安排处置环节中,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在使用和保管的过程中造成严重损失和不同程度损坏的问题,固定资产在物尽其用的基础上能有规划地发挥其作用下加以使用约束管理,延长使用寿命,仅仅做好前期面子工作是不可行的,后期管理机制也要不断加强。
事业单位普遍没有风险管理相关部门设置,因为没有一个合理的部门存在去加强内部控制机构,再加上内部审计部门“一个萝卜顶一个坑”人手不足,协调出多余精力来监控没有职责划分的领域。力量分散,没有具体相关人员可以用来调用兼岗兼职等部门。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机构职能缺失,对固定资产问题的出现不能及时处理,一拖再拖,错过最佳保修处理时机,严重影响工作进程。
(四)没有结合预算、计划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财务部门每年做整年的预算时,对本单位固定资产数量、使用程度的情况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随意性较强地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整合、统计节约成本角度来编制预算。对于部门提出购置项目,没有做到仔细排查,合不合乎常规下的申请,防止重复购置。
二、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自觉性
每个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都会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构建市场化下的经济体制、公共财产不受侵犯、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给予提高工作效率的资源配置等的重视程度是杜绝贪污腐败的情况发生。所以每个事业单位的责任人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促进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上的自觉性。
1. 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周期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管理,是指资产在没有报废上报前的使用管理,改变传统式的管理方式,直接对应管理,免去一层一层查找最初购置或者是经办人员,简化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快要到使用期限的固定资产,及时上报预先准备购置符合工作要求的替代资产,免去临时发现问题,资产不能正常运作,影响工作进程。固定资产周期管理方法从原来的简单管理向精确性质管理的转变。用数据化的手段来增加管理效率,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保护国有资产的物尽其用,针对不同工作性质的资产可制定日常保养和维修的管理工作,维护好国有资产合理有效使用,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
2. 严格按标准执行政府集中采购或部门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等规定
当前,政府集中采购或部门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等规定,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更合理、合规的采购管理模式,突出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采购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强制规范采购、销售、配送的分开管理,体现了买方市场主导下买方与卖方利益的均衡化,体现采购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趋势。严格按标准执行政府集中采购或部门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等规定,可以很好的规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将固定资产管理从采购源头抓取,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动态、预算成本、质量等全方面监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获得采购、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效益最大化。
(二)制定管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规范
制定管理固定资产的规范就是规范固定资产的登记制度,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使用,怎么来的固定资产一定要交代清楚,做好登记,使用年限、维修情况、存放位置、由谁负责等据实登记在册或是录入电脑统一管理。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就是定期检查、排查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有损坏要标记、有变动位置也要标记好,使用人员变动更要标记,从而实现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
(三)按期監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情况
对于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环节中没有相关内控程序制约,内部审计部能越权管理的情况下,应当安排管理部门审查人员对固定资产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登记的数目、用途是否按照规范标准上报,管理中有没有漏洞和缺点,审查监控有没有按照要求的标准去执行日常管理,对于财务编制预算环节有没有重复的导致部门可以资源上独享。是否按照招标合同的审批对照检查固定资产的型号、大小来核对。金额数大的固定资产报废时有没有按照规定审批,上报流程有没有越过监管,直接瞒报。endprint
(四)完善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购置固定资产预算责任制
完善程序审批、加强预算中对固定资产的核查、保证账单与实物保持一致,对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贴标签制度,确保每个固定资产有相关负责的人员管理,这样减轻财务每年编制预算时繁琐程序,整个工作不会因为只能一个人完成而产生怠慢轻视情绪。未经允许批准的固定资产不能随便处理。在此基础上使用附表的形式进行权责核算,对于资产支出成本的核算更加简单明了,也对每个固定资产划分折旧和维修情况发生的权责进行售后申请。
通过改进预算管理的随意性、政府采购方式的调整以及事业单位在集体招标购置大型固定资产等手段,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统一管理。事业单位将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排进部门年度预算里,对于非常时期使用资金购置时不会影响审批部门预算标准,将采购计划和预算编制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因为重复购置固定资产增加财政压力,以及仓促购置固定资产会对后续使用中产品没有達标,为了尽快购置设备,前期审查不到位,中间陆续出现质量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管理,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考虑
(一)落实使用管理者责任制
在事业单位中,财政部门、科技部门、车辆管理部门、行政后勤部门等职能部门,按工作性质来划分全部资产的使用各处的分类,具体规定到个人。因为工作性质不同,对于平常使用设备的性质也不同,能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因为固定资产已经划分到个人,每个人对自己名下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问题情况都了如指掌,业绩影响下也会随时上报设备情况。对固定资产的走向,报废情况都能按照规定办理。
(二)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建议对于已有财经相关的法律法规要严格遵守,依法维护保护国有资产的意识,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标准,随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加而增加人性化管理。对财务部会计业务水平时常安排外出培训,提高业务综合能力,改善固定资产录入账本的方法。建议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里面规定的还有一年使用期限的物资规划为易损耗随时会脱离工作范围的规定。在上报领导前,资产账单长期挂在财政单上,临时审计监察会定以谎报不实的性质,使统计固定资产的工作遭到延续。
(三)按规定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应按相关规定计提折旧,以使单位的资产更加真实,更能够反映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情况。在此方面,财务人员应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单位的资产性质、用途,合理确定原值、残值与折旧年限。例如在区分硬件设施支出和有偿性支出,固定资产性质使用的分类,多种类别不同性质划分就不同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的年限、使用周期、维护保养上做出明确的规定,让统计归类有据可依。
四、结语
固定资产的管理最终目的是要物尽其用的原则,每个资产的购置,并不是摆设,也不是有关部门的资源独享。从财务管理中划分出个人名下管理体制,还是需要不断实践去证明方法的可行性。建立附表制是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巩固了资产使用年限,对事业单位的有效健康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忠东.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2(03).
[2]洪玉琛.国营农场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5).
[3]郑稳.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作者单位:烟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