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代农民工离城返乡因素研究

2017-09-09于敏

商情 2017年27期

于敏

摘要:本文以第一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依据已有文献及自身情况研究第一代农民工离城返乡的现状、原因。主要基于社会保障的视角下,从农民工主动离城返乡和农民工被动离城返乡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保障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以及促进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第一代农民工 离城返乡 原因

一、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工人口已突破2.7亿,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再创新高,达到17.9%。我国逐渐实现城镇化无疑与农民工城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一项调查中显示,第一代农民工有77.35%选择回到本村,出现了逆城镇化的现象。为了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研究这一群体的回乡因素是有必要的。

(一)第一代农民工的概念及特征

1.第一代农民工的含义

目前,国内学者对农民工的代际界定并不统一,有的以第一次外出务工的时间界定,将 20世纪 90年代以前第一次外出务工的农民称作第一代农民工,90年代以后开始进城务工的农民称作第二代农民工;有的按出生年代划分,80年代之前出生的为第一代农民工,80年代之后出生的为第二代农民工。笔者以出生年代进行划分,按照80年代之前出生为第一代农民工。

2.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

(1)年龄特征

根据本文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定义,到2016年第一代农民工的最低年龄基本达到36岁以上,再考虑到 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启了民工潮的序幕,第一批外出务工农民的年龄基本在 50岁上下。

(2)第一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

与第二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第一代农民工大多是60或70后,在当时农村不重视教育以及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他们的受教育条件都比较低。

(3)第一代农民工多从事低技能的体力劳动

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不同他们在城里打工的目的更多的是赚钱养家糊口,没有想过在城里发展,加之文化程度低,所以他们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的工作,根据已有文献对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和遂宁市射洪县的调查显示,42.19%的被访老一代农民工从事建筑行业,26.56%的进厂成为普工,17.19%的从事服务、清洁等工作,9.38%的从事装修、电路维护、机床等技术工作的4.69%的做些小本生意。

二、农民工返乡原因分析

根据已有文献的调查,农民工离城返乡由多种因素造成,并且每个个体情况不同,本文笔者根据个人家人情况、北京市相关政策以及文献来分析第一代农民工返乡的原因。

(月)家庭因素

1.赡养父母

第一代农民工正处于“40、50”阶段,他们的父母已进入古稀之年,现在的他正是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古稀之年所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多的是需要子女的精神沟通,过去第一代农民工为了养家糊口一直奔波在外,很少陪在父母身边,所以现在他们更多的可能会选择回乡就业或务农陪在父母身边。

2.抚养子女

第一代农民工在外打工的方式有单独男性一人,或者是夫妻二人或者举家外出,夫妻二人一同外出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的产生,随着子女的升学压力的增大夫妻二人或者是其中一方可能会选择放弃城市的工作选择返乡;举家外出的农民工促成了随迁子女这一现象的产生,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通过公办学校满足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并不容易。即使能够入读公办学校,愿意接收他们的也往往是位于郊区、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都得不到保障的学校。他们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打工子弟学校接受教育的,但是高昂的借读费用以及较低的教育质量使部分家长考虑返乡让自己的子女在他们的市区接受较高质量的教育。

(二)因年龄或劳动技能的局限返乡

第一代农民工的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他们的体力已经不能支撑他们继续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另外,第一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所掌握的技能水平较低,在从事技能性劳动方面的困难加大,他们的劳动力市场正逐渐被第二代农民工所代替,致使第一代农民工返乡。

(三)传统观念的影响

刘传江等从价值观的代际差异对农民工进行研究发现,老一辈农民工倾向于“落叶归根”,而新生代农民工则倾向于“落地生根”。第一代农民工对家乡的感情较浓厚,在他们的观念当中比较倾向与落叶归根。因此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农民工在年老后选择离城返乡。

(四)无法充分享受到城市的公共物品

农民工在大城市的公共物品的享受方面与本市市民存在很大的区别。如在参加社会保险方面,北京市市民可以直接参加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险,但是对于农民工来说,由于自身的参保意识差,以及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等原因使他们游离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之前北京市实行的居住证制度,虽然他的初衷是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在京享受公共物品的问题,但在初期的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效率较低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还不能很好的解决农民工问题。与居住证紧密相关的一个政策是北京市的积分落户制度,申请积分落户的条件为:持有本市居住证;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无刑事犯罪记录。

制度的积分项中还有一条是年龄不超过45岁加20分,在农民工的参保率只有13.9%的情况下,45岁以上的农民工基本被排除在这个制度之外。农民工在城市不能充分享受到公共物品,使其生活收到很大的阻礙,如子女上学问题,自身的养老、医疗问题都会受到阻碍,这也是农民工选择离城返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对离城反乡现象的对策思考

对于农民工离城返乡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自身或者是家庭原因主动返乡,一种是由于制度的原因被动返乡,因此,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针对由于自身或者家庭等因素自动返乡的群体endprint

针对这部分人群我们主要要保障他们回乡后的生活,保障他们老年之后的养老以及医疗等问题。

1.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没有享受到城市的社会保险,所以必须依靠农村的社会保险进行养老和医疗。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起步较早,现在基本可以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不会出现因病返贫的现象。但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最近才在各地正式实行,由于缴费年限较少,缴费水平较低,个人账户累积额较少,所以达到法定年龄领取养老金时领取数额较少,不能实际的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的建设,真正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政府应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条件

近些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农民工回乡创业不仅能保证其本人的回乡生活而且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有较先进的技术与观念,为返乡创业提供了条件。林斐(2002)在对安徽省百名“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农民返乡创办的企业大多处于企业成长的前期阶段,这些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他们的资金、政策和技术的支持。

(二)對于制度等原因被动返乡群体

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城市,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对于城市的便利的生活,丰富的娱乐活动以及经济的发达产生了依赖,不想继续回到农村过务农生活。所以顺应中国城市化的目标,解决这群人融入城市的问题是关键。

1.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化

(1)实现基本的住房保障

住房是一个人在城市生活的基本保障,在现在炒房热的现状下,农民工在城市买房是他们的微薄工资不太可能实现的梦想。所以政府应该出面控制炒房热的现状,不仅是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破裂给中国经济造成影响,而且也是给农民工在城市定居融入城市创造可能性。

(2)完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王春超认为要解决留城农民工回不去的窘境,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他们孩子予以政策考虑。目要解决留城农民工的困境,除了关注成年农民工这个群体本身,对他们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的关心或许是政策调整的重要突破口。所以政府应该完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放宽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标准,使农民工子女能在城市接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

2.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第一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较差,随着城市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已不能适应城市这个大环境,所以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是必要的。最近通化市开办的通化市青年农民工技能培训班激起了青年进城务工人员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培训内容主要是适合青年人的职业发展,内容主要安排了互联网+农村电商、电商理念入门、网上购物及网上开店、店铺运营、微营销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青年人的良好的创业素养,学会了创业的专业技能。所以笔者认为政府或相关部门应该为第一代农民工定期开办这样的培训,使他们正确的了解城市发展动态,正确的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更好的融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四、小结

第一代农民工这个群体正在面临着回乡和留城的双重选择,不管做出何种选择都要保障第一代农民工的生活保障,让他们享受到较好的条件和待遇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关注这一群体并且为之做出了努力,无论城市化的进程如何发展,保障一些特殊群体的利益对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有很多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文成,隆定海.第一代农民工返乡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15):59-60.

[2]刘传江.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J].人口研究,2004(5):13-17.

[3]张守帅.第一代农民工的“归宿”调查[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5(5).

[4]王鑫,马凌.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14,42(34).

[5]徐传超,陈壮艳.第一代农民工返乡转岗原因和农民工输出地对策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2(7):73-74.

[6]景晓芬,马凤鸣.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3).

[7]周小娟.返乡老一代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实证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