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吗
2017-09-09李益帆
李益帆
摘要:在人工智能机器愈加发展的年代,机器人的运行状态愈发成长,也拥有了一定的情感和逻辑思维,甚至越来越拥有人性。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说法也成为现在时下最为流行热门的话题。就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对人类产生危害,是否会发生科幻小说所描述的结果,本文就当下人工智能发展以及各界对机器人的争议进行讨论,并对人类是否应对人工智能产生警惕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技发展
一、人工智能的现代发展
1.人工智能的概念理论及其起源
人工智能起源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延伸的分支,是当代科技社会中一种极其复杂的领域,从名称上也被人们统称为“AI”。人工智能从字面定义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相对好理解,代表着科技当中人力所能及制造的,而“智能”部分则代表着当下计算机系统程序的运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
在当下的科技发展中,人工智能通常用于科学实验,专业研究领域,以及其他尖端技术领域,它的诞生起源于1956年的一次科学家学术研究聚会,在探讨机器模拟智能的相关问题时所提出的概念,而其在今后的发展岁月中不断演变,直到在近些年,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战胜人脑赢得比赛的新闻,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在思维逻辑领域的超越性已经不容小看,成为值得现代人们所重视的问题了。
2.人工智能对现代人类的生活影响
人工智能在应用上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也为当今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科技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现代的娱乐方式更趋向于机械系统的电子娱乐方式,而游戏中的人工智能也被应用到各个游戏的开发与体验中。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的出现代替了许多劳累或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解决了许多危险工作的劳务就业问题,在人工智能代替人类的劳动过程中,社会中的就业结构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变动。
現在,许多科学家已发现在许多敏感问题及触及底线的问题上,人工智能的发展仅仅依靠不断的研究发展很有可能会产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矛盾,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也开始进行预防及化解办法的研究。
二、人类会成为无用的群体吗?
1.研究学者的不同见解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不同的专家学者,不同的研究流派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就《马克思原理》上来说,意识是物质世界所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对于物质的反应,而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具备人类的精神思维,也缺乏了物质世界中对于“情感”的理解,不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人工智能无论怎样发展,都不会像弗兰肯斯坦一样拥有感情,反去迫害人类。
而另一种反对学派则认为,马克思原理中的意识解说,是相对于一百多年前的社会进行推断的,人民在当今社会中并没有推算到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存在,因此,即便从唯物主义马克思理论来说,人工智能具备意识也并不违背其唯物理论,因为其意识系统也可作为系统的方式存在于物质社会,这一切的发展很大情况下取决于科技发展的高度。从这两种相反的理论不难看出,人类社会与人工智能的相互关系与发展前景,是无法完全根据与理论来进行推断的,首先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应给出一个相对标准进行衡量才能保证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的安全性。
2.人类逻辑思维与数理能力的弱化
在原本的马克思主义中认为,数理逻辑能力是人认识与文明发展的演变,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基本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数理逻辑能力能够良好地帮助人们的生活,丰富锻炼人的精神力与行动力。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现代的社会中已经能够做到逻辑辨别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人类对于逻辑思维的训练逐渐简化,不仅仅局限于成人社会中,现代学生在进行数理训练时也可直接通过计算机计算及键盘敲击获取答案。在时间的不断推移过程当中,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下将被不断弱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思维与传承创新。
3.人类思考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
知识技能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人类传承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社会结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利用不断充斥着人类的生活,人们生活的惰性被不断扩大,对于知识记忆,深入实践等行为不再选择刻苦学习,而是采用“百度一下”的方式去了解,这种惰性的价值观在现代年轻人与青少年教育中尤为体现,也让现代的年轻一代人的生活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极度的依赖性。
目前,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依赖性已经远远超乎了原本的想象,不少人已经将知识的获取途径从书本和交流教育中转向了网络搜索与移动端数据中,这从根本上说,已经发展到了人工智能控制人类的生活,而并非人类控制人工智能了。
三、人类究竟是否需要警惕人工智能
目前,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争议仍然有很多,但其中人工智能的迷人之处,也正在于其对于未来难以证明什么,人工智能的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民生活惰性与贪婪的膨胀,在现代社会中,人工智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带来丰富物质的体现,它也是将人变为工具的武器,而不少人却还在为自身成为工具毫无自知,在不断提升人工智能能力的同时吹嘘这种科技依赖的价值取向。
以霍金为首的众多科学家已经开始提醒世人对于人工智能开发成长的限制,这其中不仅仅包括人工智能远远超过与人类的成长速度,更是警告人类的生活以远远被人工智能所掌控。当然,科学家中以汉斯为首的积极派则表示,在权衡整体社会发展的大局后,人工智能目前更好的是实现人类社会中的积极效应,而在短期内,人工智能对社会并无大碍。
总结: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告诉发展的当下环境中,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警惕与恐惧并无理由,并且有一定依据可依。但就于人工智能的危害而言,社会不同理念也导致人们对其看法思想有一定差别,人工智能更像是把双刃剑,而真正怎样去使用这把剑,其掌控权仍然掌握在人类手中。
参考文献:
[1]王志宏,杨震. 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未来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的思考[J]. 电信科学,2017,33(05):1-11. [2017 -08-10].
[2]王佳,朱敏. 对强人工智能及其理论预设的考察——基于中文屋论证的批判视角[J]. 心智与计算,2010,4(01): 1-7. [2017-08-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