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

2017-09-09李连业

商情 2017年27期
关键词:会学学生会学会

李连业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上课,会总结。

关键词:数学教学 “会学”

在素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不但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学法,会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上课,会总结。

一、会预习——在预习中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会预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很多初中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只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下课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由于没有预习,听课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听课效率就很低。因此,预习好才能学习好,要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方法,一要教会方法,二要设计好提纲。教给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时,反复阅读,先粗后细,即先将整节课文粗略浏览一次,掌握概貌,有点印象,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再细读一次,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研究难点,特别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认真反复地看一二次,甚至几次。对疑点、难点作好笔录,待堂上解决。设好提纲。预习提纲的作用一是勾画每节课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二是设置知识疑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必须做到:原则上突出“趣”字,形式上突出“新”字,内容上突出“巧”字,最后落实到“乐”字,使学生愿意学,高兴学。例如在讲授有理数一节时,引入“负数”的概念,就可以设置下面的问题,让学生预习。

“零”在过去的认识中表示没有,0℃是不是表示没有温度吗?零上5℃与零下5℃都是5℃,怎样用不同的数表示它们呢?

汽车驶离车站12公里,你知道它是往东跑还是往西跑吗?向东12公里与向西12公里都是走了12公里,怎样用不同的数表示它们呢?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容易引起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解知识的欲望,才能提起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长期的不懈的训练,要让学生不仅能根据教师布置的提纲看书预习,而且可以边看书边生疑,提出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二、会上课——在课堂上培养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上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要让学生明确上课不纯粹是听课。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堂里调动各种感官,充分发挥左脑与右脑的功能(特别右脑的功能),才能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做到“六动”:

动眼看。上课可以采用“看一看,议一议,练一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眼看。通过让学生多看书,多看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如分步观察、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做到多样性;学会对观察对象(题目、图形、教具)全面分析,做到全面性;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条件逐个分析研究,做到准确性和深刻性。(数学问题中不少隐蔽条件,要仔细观察才可以揭示出来)

动耳听。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不仅要听老师讲解,也要听同学发言,要学会边听、边想、边记,使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牢固。

动口议(读)。上课动口议就是积极发言,这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知识反馈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疑引读,叩开思维之门;也可以质疑导议,激励发散思维;或通过释疑排难,指导集中思维。在学生动口议的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知识反馈,思维碰撞,突发奇思,可以收到互相启发,开拓思路,全面提高的效果。

动手做。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才能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拼一拼,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悟出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动笔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讲精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笔练。要练好,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精心策划,设置一些探索性练习及针对性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动笔写,还要教会学生记好课堂笔记。“记”是为思和听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学会边听边记,边想边记。学会记要点、记疑点、记难点、记方法和记思路;要学会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把书本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

动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以疑激思,强化训练,长期培养,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培养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学会上课,做到“六动”,教师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地动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会总结——在总结后产生升华。

复习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既不能以大量的练习题代替,也不能仅仅是所过学知识的重复与再现,而是一种思维形式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我们要教会学生总结,就要做到下面几点:

教学生学会纵向连结。学完每节、每章以后,要启发学生学会按因果,逆转等关系进行纵向串连,把知识点连结起来,变成线;学会把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整理,排列,找出异同,形成知识链。

教学生学会横向联系。把各章节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纳,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使之成为知识系统。

引导学生学会节、章、单元、学期的总结。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思维的秩序性与层次性,将学过的知识不断升华,螺旋式向上发展。

教学生学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如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图示记忆法,列表展示法,归纳记忆法,使学过的知识更直观,更系统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提高的目的。

要教会学生会学,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教学任務,在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更多地亲自尝试与探索,更多地激发他们的心智活动和思维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才能真正做到:既“学会”,也“会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学学生会学会
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学会分享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探究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