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2017-09-09冯生禄

商情 2017年27期
关键词:有效性创新小学数学

冯生禄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不同水平的小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鼓励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其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如何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创新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小学生成为朋友,积极参与到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中,让小学生对数学教师感興趣,进而对数学课堂感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习技巧,给小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讲冀教版小学数学“周长”时,我采用了以小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剪一剪、摸一摸、量一量等环节让学生来体会什么是周长,建立周长的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我首先给每位小学生发放一张带有笑脸的纸张,让小学生拿着剪刀将笑脸剪下来。在小学生剪完后我进行总结:刚才大家都是沿着图形的边来剪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是从哪里开始剪的,又是到哪里结束的?像这样,从图形的一个起点出发,沿着边又回到起点,我们把它叫一周。再小学生有了周长的概念以后,我让他们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并通过直尺等测量工具,测量一下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这节课中教师与小学生进行了互助合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提高参与热情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有儿童视野,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比如,讲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时,低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已经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也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因此,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课堂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跷跷板的游戏,如果让我们班的王芳和马爽两位同学一起玩跷跷板游戏,你们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吗?”然后请这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演示跷跷板游戏,最终马爽这边会翘起来,因为马爽比王芳轻。这样,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非常高,非常重视新知识。然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有些物品看起来体积很大,其实,它并不比看起来体积小的物品重,比如一袋爆米花的重量大约是50克,一块铁的重量要比爆米花重的多。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有多重,必须要通过实际测量。这时,教师可拿出两包食盐,每包是500克,让学生拿起两包食盐托在手上掂量一下,感受一千克有多重。

3借助信息技术,拓宽数学视野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体现数学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制作丰富多样的数学课件,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展示现代化教学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还可以使小学数学知识简单化,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小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比如,讲小学数学“时、分、秒”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比分小的单位“秒”,体会1秒有多长,知道分与秒的关系。教师可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个情境动画: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之后请学生仔细思考,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使他们灵活掌握时、分、秒。为了让小学生养成节约时间的好习惯,教师可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看看其他同学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小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得到了有效锻炼,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4培养探究意识,鼓励合作学习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发挥想象力和主动性,更好地配合数学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差异,重视课堂的引导和评价,关注小学生的合作全过程,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促进小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比如,学习小学数学“面积”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并能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可先给学生准备教学用具,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比赛,每人桌上都有一片叶子,要求把它涂上绿色,看谁涂的快,涂完后就请立刻举起来展示给大家看。接下来进行探究式教学,主要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数学教师则参与指导。探究后,教师可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再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点评,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学生发言以后,教师进行总结。

5组织数学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强,可塑性也很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积极组织数学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和灵活掌握的目标。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正确认识数学,还能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逆向思维。比如,讲小学数学“位置”时,要求数学教师要善于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此,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级中班长的位置,把自己的方法写出来或者画在纸上。然后,数学教师进行观察分析。数学拓展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究,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活动。比如,在学习了冀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以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活动。我让小学生分别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电情况,详细的记录下来每个月的用电量,制成的相应统计图表,并将统计的结果制作成统计图,在全班进行交流。

6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数学教师必须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判断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建平.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闫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品牌,20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创新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