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9-09王琼

商情 2017年27期
关键词:教龄体态数学教师

王琼

摘要: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需要借助各项有益于教学效果的体态语言,更好地促进高质量教学过程的展开。本文以西昌市某小学一至六年级的12位数学授课教师,3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收集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目光普遍偏向左侧、教龄长的老师表情严肃且学生希望教师结合手势进行教学,在回答问题时与教师有眼神交流等情况。同时,了解到课堂体态语言存在使用单一及表意不明等问题。再通过访谈法,发现此现象是由于社会及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个人习惯等所致。最后,提出定期培训、组织竞赛等提升数学教师体态语言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 体态语言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运用现状

笔者在西昌市某小学共发放332份问卷,收回321份问卷,有效问卷314份。有效率:97.8%。调查对象为该校三至六年级的320名学生及一至六年级的12名数学教师,测试数学老师与该校学生对数学教学过程中体态语言的认知度。从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75%认为非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上课环节。84%喜欢结合手势语来进行讲解, 90%对于课堂教学中使用非言语行为是一个赞成态度。66.7%认为用手势语等来表达数学思维可达到预期效果。

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且接受程度高:72.6%喜欢看到数学教师上课时是微笑表情状态。60.8%学生认为加入体态语言,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80%的学生喜欢教师运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75%希望在回答问题时与老师有一定眼神交流。79.9%认为上课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幽默的体态语言。

本文对不同年级数学教师随机的一堂课进行观察,记录次数,整理,分析总结得出:

1.目光语

调查分析,数学课堂中,老师目光向左的次数明显多于向右的次数。教龄3年以内的青年老师表现明显,其向左、向右的差距达到了平均9次/课时;而教龄较长的老师,其目光语左、右相对均匀;对左、右两边学生进行随机访问,其结果与观察结论基本一致。同时学生还反映:坐在黑板左侧,其老师关注度高,精神容易集中;而对于右侧学生,老师关注度偏低,学生容易出现发呆、走神等现象。

2.表情语

在表情语方面,分析可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龄低于6年的教师,课间出现微笑的次数相对较多;而教龄高于 10年者,则课间出现严肃的次数较多。另外,女教师微笑的频率也相对高于男性教师。对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学生普遍反映希望和老师保持一种积极的关系,能够和老师做朋友,那样学习才更轻松,更容易。

3.手势语

目前不同教齡的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使用拿破仑指的现象。比如三年级的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频繁使用拿破仑指,包括提醒学生集中注意,表扬及鼓励学生等。而六年级曹老师教龄达到19年,则在上课中也喜欢用拿破仑指,比如让同学回答问题,或者提示课程中的重点。观察发现,曹老师的拿破仑指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四年级的鲜老师还存在掌心向前的现象,示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停止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手势不仅容易给学生造成紧张、不愉快的心理,甚至抵触的学习情绪,而且让学生感觉不被尊重,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4.姿势语

调查分析,各个年级的男老师,不论教龄长短,皆在上课中出现背手、撑桌和插兜的现象,且频率明显高于女老师,教龄长的老师,偶尔还会出现二郎腿现象。唯一的教龄较长的女性教师罗老师,也经常出现撑桌的现象。经过采访调查发现,应是性别原因及教龄长的教师对自身形象有些懈怠所致。其他教龄偏短的青年老师偶尔还是会出现挠头和掏耳朵等消极姿势语言,但频率相对较低。总体来说,学生对他们的姿势语接受程度均偏高。

5.体距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老师通过频繁走动以缩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根据数据可知,该小学每一位数学教师在缩小距离与频繁走动方面几乎同步。但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走动频率较高,而六年级数学老师走动频率则相对减少,甚至出现老师上课过程中不走动现象,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较差。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前期对数学教师以及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课堂上课的观察,对小学的数学教学状况有一个大致了解。通过整理、分析调查问卷及课堂授课观察,发现教师对体态语言的运用,至今仍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体态语言的使用单一,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仅通过语言和表情来控制课堂,积极手势语等的使用频率较低,课堂气氛严肃,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龄较长的教师并不能有效地运用微笑,鼓励的手势,期望的目光等向学生传达思想与感情,且无意间的拿破仑指或因自身教学习惯养成的消极体态语等,更导致难以形成融洽、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

第三,目前,该小学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主要存在体态语言使用不熟悉、不规范且表意不准确的问题,同一教学内容,体态语表现差距较大,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通过对教师、学生的交流,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针对“您是否接受过非言语行为相关教师理论培训”的问题,8.3%的数学教师回答“是”,即一年级的刘丽教师。而语文教师中有62.5%的老师回答“是”。通过访谈了解到,这些教师中,大多数是在师范院校接受过教师体态语言相关理论培训,年轻的语文教师表示,该小学的公开课后等有涉及到课堂体态语言的交流,而数学老师均表明未关注过此类问题。

因此,综合分析得知,从学校层面,对数学课堂体态语言不重视,未进行相关培训,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从数学教师方面来讲,中老年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课堂体态语对教学效果及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没有积极改掉不良教学习惯的意识。同时该小学地处乡镇,其教育条件有限,年轻教师难以自觉意识到自身课堂体态语言运用的缺乏和不足,没有主动地结合书本知识,通过自身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及改进。endprint

第二,当提出问题“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您对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有哪些建议”时,教龄短的部分老师提到“参加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再深入访问“是否有新想法?”,均表示太忙,不曾思考过。而老年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费时间。

访谈中发现,面对来自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教师被动且消极的看待教师地位和作用,从而不主动积极地谋求自我专业发展及提升教学水平,只一味地关注学生成绩。

第三,从访谈结果来看,仅有3位年轻的女老师认为在数学课程中运用相应的手势语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好地传达教学内容;而部分年轻的男老师认为体态语言对教学效果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其他老师则认为,数学是严谨而严肃的学科,并不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因此,体态语言在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频率极低。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准确运用课堂体态语言的策略

从本课题分析得知: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体态语言一方面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准确传达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有目的设计体态语言,能有效增进该学科的趣味性,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升教學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因此,结合西昌市某小学调查情况,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现状,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提升学校对“体态语言”重要性的认识。从学校层面,应提高对数学教师上课“体态语言”的重视程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体态语言的学习及培训,包括理论方面的加强,提高教师对课堂体态语言的认识,及在教学实际中训练及实践并及时反馈。

第二,加强数学教师“体态语言”的规范性。学校内部、学科内部、教师团体体态语言要不断总结、分析、交流、提升,促进体态语言规范,准确地运用且相对统一,对体态语的使用进行规范及统一,提升其使用频率及质量和教师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增强数学教师学习“体态语言”的积极性。各学校积极开展“数学课堂体态语言”竞赛,从另一个维度去激发在职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各教师体态语言的交流。通过竞赛,选出“体态语言”标兵,树立榜样。从而促进体态语言的学习与传播。

第四,强调数学教师“体态语言”的实用性。通过观看公开课和检测教学效果,评价及交流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体态语言的必要性,同时教师应接受学生对体态语言的建议,并结合教学环境及学生情况,做到运用与对比、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提升体态语言的实用性。

第五,实现数学教师“体态语言”的普遍性。作为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内各师范学院以及教师自考过程中,适当插入体态语言科目考试考核。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去培养,促进学生对体态语言科学的认识,强化数学教师对体态语言的理解,促进对体态语言的普及。

三、结语

本文通过以西昌市某小学为例展开调查,以发放问卷、访谈调查等形式收集分析资料,发现在教学中运用体态语言这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存在对体态语言的认识不深刻,体态语言使用相对随意,对学生的关注度较低即未从学生角度考虑体态语言的使用效果,且从社会、学校、学科层面,未将体态语言使用纳入日常交流、研讨内容中,体态语言认识停滞不前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态语言现状,提出学校应对此引起重视,加强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团体总结、交流、提升、及教师自身应提高对体态语言的认识,积极实践与改进等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1]尚春雅.中小学课堂教学非言语交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7.19-23.

[2]原茜.教师非语言符号的教育传播效果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35-36.

[3]孟庆玲.小学教师课堂身体语言运用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22-35.

[4]周鹏生.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3.6-7.

[5]李婷婷.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85-89.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龄体态数学教师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魅力挖剪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寻找轻快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