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临床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9-09黄琼枝郭然
黄琼枝+郭然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255
摘 要:找出本科護生在临床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促使本科护生快速适应环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查找与本科护生临床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此次对于实习护生临床的常见问题,指出相关问题及提出有用的对策,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生的工作,提高本科护生护理技术。
关键词:本科护生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a)-025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护生实践是将临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高学历本科护生已逐渐成为护理工作岗位上的骨干群体,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态度、能力、素养和表现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息息相关[1]。但是由于本科护生刚离开学校的环境,不能适应临床的环境,因此探究本科护生(以下简称“护生”)临床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找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和对策,能改善当前本科护生的实习现状,提高护理队伍的质量。
1 常见问题
1.1 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护生们在学校学习时重理论,到医院投入护理实践时重操作,除学生的主观原因外,还与现阶段我国许多护理院校的实习时间安排有关,大多数院校都将基础理论知识全部学完后实习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年,很多学生到实习时已将所学知识遗忘[2]。致使护生在面对患者询问关于病情、用药、治疗及护理的相关情况时不能圆满地解答患者的问题。
1.2 求知欲不强
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省能力。大部分护生只知道按照护理规范进行护理工作,却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只知道要给患者导尿,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导尿;只知道进行静脉输液时要尽量选择上肢静脉却不知道原因是什么。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没有及时询问老师,也没有自行去寻找答案。
1.3 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弱或不愿与病人沟通
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使他们产生焦虑,工作主动性不强,对刚进入临床的护生来说,陌生的环境会使其紧张、害怕[3]。护生缺乏社会经验,因为不懂得简单通俗地向患者做相关的知识宣教,不知何时交流,与病人沟通困难甚至不愿与其沟通,操作时缩手缩脚、害怕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1.4 判断性思维差,应急能力弱
护生工作缺乏条理性,不懂得区分护理工作中的轻重缓急,做事丢三落四。遭遇突发情况茫然无措,抢救病人时手足无措。对于抢救车比较陌生,对抢救车内物品摆放不熟悉,不了解抢救药物的作用,对急救仪器操作不够熟练和规范等。
1.5 法律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的逐步完善,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许多护生在护理工作中法律意识不强,还未认识到自己在临床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4]。无菌观念不强,没有做好手卫生工作,不注重自我保护。
2 对策
2.1 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
护生进入临床后,需要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并且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理解和解决临床问题,培养自身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5]。作为一名护生,进入临床后,亲身经历临床实例是更好地扎实理论的机会,临床与理论相结合的前提下,将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2.2 提高沟通技巧
言语沟通是护患沟通必不可少的,恰当的言语能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勇气和信心,能够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这就要求护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沟通技巧。
(1)站在病人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患者的感受,体谅患者的需求。
(2)重服务对象的人格,维护服务对象的权利。
(3)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及时回应。
(4)随时向服务对象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
(5)对服务对象所提供的信息保密。
2.3 良好的心理素质
(1)良好的人生观及职业动机。
要求从业人员能认同并热爱护理专业,有一定的职业荣誉感,了解职业的角色要求,有一定的择业动机及对专业的成就感要求,有稳定的职业心态,有基本的、发自内心的关心及爱护服务对象的能力。
(2)稳定的情绪状态及积极的情感感染力。
护生的工作情绪对服务对象及家属有直接的感染及影响作用,需要护士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遇事沉着冷静,适度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遇到紧急、危重服务对象抢救等情况时,要求冷静不慌乱,有条理,以稳定服务对象及家属的情绪,使服务对象有安全感、亲切感及信任感。
(3)坚强的意志力。
护理工作是一种复杂而具体的工作,涉及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困难、委屈、挫折或误会,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问题,遇到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这些都需要护士有坚强的个人意志力。
(4)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个性心理素质包括气质、能力及性格。护生要善于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克服个性心理中的不足之处,在工作环境中再塑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
2.4 提高自身抗压能力
护生刚刚步入临床,需要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在以下方面需要严格注意。
(1)减少压力的刺激。
了解自身压力的来源,通过自我的调节或者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适当地避免压力的产生,从而减少压力的刺激。
(2)正确认识和评价压力。
明确自身价值,提高认知能力,采取积极的认知方式,即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以增强信心。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事物,培养积极地工作生活态度,均可有效提高个人对心理压力的应对能力。
(3)减轻压力反应。
常用的方法: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注意饮食营养和适当的休息;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如寻求适当的发泄方式,应用各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锻炼、听音乐或其他美妙的自然声音、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等;有效调节心理平衡。
(4)寻求专业帮助。
当个人遇到强度过大的压力,通过以上方法不能减轻压力造成的影响时,容易罹患身心疾病。此时必须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3 结语
通过此次对于实习护生临床的常见问题,指出相关问题及提出有用的对策,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生的工作。对于该调查,未能全部了解本科实习护生的问题,无法全部解决,期望以后可以更好地全面了解并改进。
参考文献
[1] 吴倩.本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常见问题及对策[D].蚌埠医学院,2014.
[2] 汪素琴.临床实习护士带教存在问题和预防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0):62-63.
[3] 赵芳芳,顾艳荭,何炜,等.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6):519-522.
[4] 张文嫒.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S2):252-253.
[5] 崔霞,戴冬梅.全方位管理临床实习护生的做法及成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4):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