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作发展理念下高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研究

2017-09-09韩丽华

现代交际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韩丽华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一带一路”政策的分析,得出在该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阐释了目前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并结合相应的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发展的特殊性。最后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高职院校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职院校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129-02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立适应的管理机制”以及“引进先进技术、资本与管理经验”的方式,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使得本国的经济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献上了中国力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出口贸易额极低,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而到了2013年,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国力的增强使得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话语权逐渐加重,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一带一路”对各行各业的国际化均是一种机遇,而对教育产业尤为特殊。众所周知,由于各类的历史遗留问题,我国的教育行业相较于各个发达国家,一直都处在落后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我国的教育现状,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直采取选择性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办学模式,力图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学校开展质量过硬、层次丰富、领域广泛的国际交流教育合作。经过30余年的摸索与改革,我国的教育产业逐渐跟上了世界各教育强国的步伐,我国的各类高校以及高职院校也逐渐被世界其他各国认可,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产业的独特特点在全球教育事业中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为了能够让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真正走出国门,教育部颁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计划书。在这个计划中优质的高职教育能够有效地走出国门,将国外优秀资源引入国内同时培养国内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

事实证明,文化差异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文化差异越大,两国间的贸易往来越容易存在壁垒。而从地理位置上看,“一带一路”涉及亚洲、非洲、欧洲三个大陆,沿途国家涉及的文明以及语言种类繁多,可以说“一带一路”发展带上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故想要让“一带一路”倡议更加顺利地从构想变为现实,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便十分重要。

教育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在文化的交流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我国与外国在教育上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一方面,我国赴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不仅吸收了国外的优质思想,同时将我国的思想讲述给国外人听,让更多国家的学者聆听到中国的声音。而另一方面,我国也接收了大量来自非洲以及东南亚等经济落后地区的求学者,并在多个国家与地区设立孔子学院,获得了大量的好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高职院校迎来了一次发展的绝佳机会。首先,由于政策保障,为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便利。通过国与国之间政府的牵头,以各国希望增强职高教育发展政策交流与借鉴的愿望为纽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职高教育国际标准,这有利于推进各国职高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其次,我国的职高教育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与亚非拉等新兴经济体的院校进行交流。在新兴经济体中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帮助该类国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发展自身教育事业。同时也通过帮助政策实现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和思想观念的有效输出,让我国高职院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后,“一带一路”倡议中不乏教育资源丰富的国家,伴随着该政策的落实,让更多的有经验、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系流入到我国高职院校中,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高职类教育的发展,促进高职类院校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我国各个高职院校纷纷响应号召,既希望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本校教学水平,又期望能取得更好的名誉与收益。但是在响应号召的院校中不乏许多本就达不到条件的高职院校,该类院校既不具备良好的办学水平,也没有能够参与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师资团队,这样的院校一旦走出国门,进入了市场化的环境,便缺乏最基本的竞争力,不仅损害了我国整体高职院校的名誉,更是对我国大力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議的不负责。

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面临的另一大挑战便是“教育脱离实际”,高职院校本应是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当高职院校进行国际化合作时其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应为跨国公司的高级技术人才。然后如今我国的高职院校很少与我国或国外的跨国公司合作,即使有作为试点进行合作的,其深度与广度都不尽如人意。

而高职院校在成立最初也是为了能够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提高技术工人的专业素养。而在国际化进程中,由于无法深入地与跨国公司形成合作意向,因此限制了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高职类院校由于无法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导致其无法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 合作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对策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问题,针对本文第二节中所阐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提出以下三点对策:

(1)提升自身软硬实力。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国高职院校在对外的合作与交流中存在无吸引力、质量水平较差等情况的根本原因便是自身的实力不足,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实力,才能增强我国高职院校对各国的吸引力。一方面通过改善学校内部氛围、端正师生思想等方法提高整个高职学院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院的软实力;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师资队伍实力、改善人才培养措施、重视重点学科建设等方法,增强学院的硬实力,从而增加职高学院对各国职高求学者的吸引力。

(2)制定高职院校国际化标准。高职院校国际化的热潮源于国家的鼓励,然而国家的鼓励与付出并不应该是无条件的,国家应该通过设立相应的标准,将没有实力进行职高教育国际化的职高学院剔除出队伍,力求宁缺毋滥,通过赶出害群之马的方法提高我国国际化的职高学院质量。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和准则,力求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寻,让高职院校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国际化合作和交流,从而促使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成为常态。

(3)深化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如今的一些中外合作与跨国企业与职高院校的联系并不紧密,一旦有人事的变更项目便可能搁浅或作废,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与跨国企业进行协商的方式,建立深层次的合作,通过彼此的沟通,深入地了解双方的管理理念与模式,以此为职高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职高院校的发展现状以及所处的“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只有通过院校自身的努力与政府的规范保障,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并享受“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国刚.“一带一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J].国际金融研究,2015(7):3-10.

[2]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98-605.

[3]杨理连.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审视、体系构建及其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15(6):99-102.

责任编辑:孙 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