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
2017-09-09王靖晶
王靖晶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随之产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仍有很多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够清晰,进而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院校 办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026-01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的应用为导向进行办学,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学校”。
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导一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2015年,教育部出台文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强调各高校应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强对高校转型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应用型本科是既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又不同于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注重基础教育,强调应用型和技能型,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主要培养技师、工程师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学科设置方面,以市场为依据,注重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根据所需的技术岗位,设置学科和专业;在学科内容方面,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1.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决定了一所高校的发展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办学目标时,应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办学优势、实际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积极参与当地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建设,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防止因长期专科办学,对自身定位过低;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追求办学规模等数量上的增长和扩大,忽略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西安航空学院于2012年由专科升本以后,在办学目标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升为本科院校后,学校領导班子确定了清晰的办学理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办学目标,学校紧紧依托行业优势,着力打造航空特色品牌,推进校企合作,与数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将西安航空学院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2.学科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应用性本科教育为主,培养应用型高水平人才。要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必须对学科专业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己的独特优势,建设特色学科并发展成为优势学科。加强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在重点学科上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一方面,积极改善教学、实验等方面的硬件设施条件,提高对学科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根据自身所有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掘现有学科专业的优势,建设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优先发展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不断增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3.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院校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高校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办学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院校等;按侧重的学科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师范院校、财经院校、医药院校、艺术院校等;按照办学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办、民办、合作办学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而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主要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必然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着重于本科层次办学,重点培养本科生,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专科教育转向本科教育,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即有一定基础知识,同时具备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的人才。
目前,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不明,存在重学术、轻应用的现象。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应积极开展应用型教育,结合地方的经济、社会、政策情况,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相比,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的人才;与专科和高职类的技术性人才相比,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论基础知识更为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更强,发展空间也更大。
4.服务对象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地方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努力培养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把自己的长远发展目标建立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上,在服务中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彰显特色。
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重视服务地方这一功能,没有更好地把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服务当地社会发展相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设置重点学科, 主动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为地方输送人才,从而促进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更加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于 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