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创新“套路”
2017-09-09陈逸飞
陈逸飞
现在谷歌已成了创新的代名词,它的产业模式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创新基因,更不可或缺的是,谷歌所营造出来的创新精神,俨然成为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重要参照。
如果继续探究下去,寻找潜藏在这种创新背后的驱动力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惹人关注,6月初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成功跻身“千元俱乐部”。而早前,阿尔法狗的出现,则打破了被固化的围棋选手以及围棋教育的思维方式。谷歌,究竟是如何运用创新思维,顽强地认知和改造外部的世界?
“生态系统”频繁互联
近年来,谷歌诸如无人机、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太空电梯这些天马行空的项目,都来自一个名叫谷歌×的神秘实验室,该实验室的任务就是要打造出像电影《星际迷航》里出现的那些神奇技术,而不是设计那些满足时下的流行产品。在这里,浮现的是一大帮X战警的身影,每个人都有特异功能一般的聪明才智。
谢尔盖·布林是×实验室的灵魂人物,他也是谷歌的创始人之一。他喜欢鼓励员工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进行独立思考与创造。为鼓励创新,布林允许员工有一些时间可用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任意工作。这也是谷歌的20%时间理论的思路源泉。20%时间理论是:谷歌鼓励员工在完成常规项目后拿出20%的工作时间,从事他们认为对公司最有利的工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谷歌员工在20%的时间要做与公司相关的研究,新的创意也要得到上级的同意才能用自由时间进行研究,因此员工在提出创意时,还需充分准备、佐证自己的想法。
创意经过首肯后,授权为专案,开发过程即受到追踪,开发成果也要接受评估。因此员工必须先开发出产品原型,即A版,然后接受来自用户、同事、专业团队等方方面面的评估和测试。公司每个员工都可以对任一个产品进行评估。
通过测试的产品才可以升级为B版本,反响好的产品还可以获得部分计算能力的支持,而没有通过评测的产品则被公司终止。同样,B版本也要经过复杂的评测流程,倘若“幸存”下来,才能形成产品最终上线。即使形成了产品,也要经受各方面的评价,然后就是不断地改善。
在硅谷这样一个创业氛围浓重、到处是风险投资商的地方,谷歌的创新实验室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实质上就是一个创新枢纽。不同的第三方都可以到这里访问,开发出融合了谷歌功能元素的新型应用产品,同时向用户测试和营销其产品。这样谷歌、第三方创新者、用户和广告商构成了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他们之间的积极互动形成了对各方都有利的良性循环,尤其对谷歌自身非常有利。
自下而上有效沟通
团队合作是一个全球性公司运作的重要途径,个人英雄在谷歌完全行不通。谷歌鼓励有效沟通,通过邮件、视频会议、即时聊天以及出差到各个办公室,尽量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合作,甚至总是保持一些看起来“多余”的沟通,这会对员工有极大的帮助。
在沟通中,不同发展阶段会采取不同形式。合作初期注重共同讨论的机会,互相磨合了解工作风格,并且赢得相互的信任;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后,则要合理地进行项目的分割,减少日常沟通的工作量,但会继续坚持每周的会议以保持同步。最后项目完成时自然也要多对各个相关人士进行报备。而谷歌本来就很有兴趣去鼓励员工尝试新事物和新想法,通过有效沟通更能保证这类项目敢闯敢干。
同时,谷歌的工程师可以将自己创新的点子放在内部网络交流平台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对这些点子做出评价。工程师可以利用自己20%的时间将这些点子落实为具体的产品。从整个公司的层面将所有员工调动起来,一起考察决定公司未来的各种研究项目。当这些由好点子发展而来的产品足够完善的时候,它们会被放在谷歌 Lab里,这是一个向用户展示谷歌创意和产品的地方,同时用户的体验和反馈对这些还未正式推出的产品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建议。
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方式给谷歌带来了很多创新思维,带来很多新鲜活力。而这可以看作是谷歌创新互联观念在公司内部的一种贯彻。由于有众多工程师的参与,谷歌也就可以尽量地减少管理的层级,使整个组织更为扁平。以至于每年谷歌都会有高达1000万美元的创业大奖,给那些对谷歌未来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产品和项目。
透明客观激励创新
人人皆知,透明和客观的管理方式可以营造出公平的竞争环境,并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的创新热情。谷歌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思想使命,就很好地诠释了创新引导实践,用实践支持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如上所述,在谷歌,所有员工,所有研发小组的工作进程、工作业绩都会在内部网上公布,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人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考核员工业绩时,谷歌并不仅仅依赖管理者的评价,反而更看重与该员工一同工作的其他人的意见。
在公司内部,没有什么秘密的项目。所有的项目都放在内部项目管理系统中,让所有其他的人能够看到。公司会议任何人都可以来参加。
公司每个星期五都有TGIF活动,在该活动中,管理者把最新的方向、信息、产品、决策等及时地介绍给所有员工。在总部,这个活动由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亲自主持。而他俩有时也不会忘记发明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来为工作增添乐趣。有一次,拉里·佩奇自己动手,将装有自己开发的测试程序的笔记本电脑安装在可以遥控的玩具车上,而后蹲在地上,指挥着自己的测试车跑遍公司的各个角落,其目的竟然是为了测试公司内部的无线网性能。
此外,谷歌会定期组织“Demo Day(演示日)”的活动,让大家从手头繁忙的工作中留出一个礼拜的时间,专门从一些全新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考虑新产品方向并快速写出一份雏形来展示给同事们进行讨论和评选,有许多来年的新方向就是从“DemoDay”的成果中提炼出来的。
开放心态迎接未来
没人否认,有关加强人类智力的构思好像纸和笔对人类的功能一样。辅助人类的记忆,让我们能完成更多的事情。如同计算器、电脑、网络搜索、机器翻译、图像识别等这一系列技术一样,都是在原有技术本身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开发出更多的工具,从而延伸人类的某种能力。
当然谷歌人工智能也会朝这种方向发展。对于人工智能,谷歌倡导人工智能开源,强调它不是一个可以包装销售的产品,它是一个工具,就是要把自己开发出来的工具开放给公众使用。
谷歌会向开发者提供一些预置好的机器学习的子系统API,開发者自己再添加一些代码就能实现如翻译、图片识别等技术。未来谷歌还将打算把自己的开发平台通过云服务共享给公众使用。
谷歌之所以会选择将技术开源,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拓宽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谷歌认为,和互联网相关的一些技术已经在探索和开发中,因为这恰好是机器学习的起源领域,同时有更多的领域蕴含着很多机会,可能是制造业、能源、医疗健康等。
毫无疑问,当技术创新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的时候,强烈的内在创新冲动,会使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创新,通过各种创新方式推动企业的经营活动,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经营创新。因为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市场的竞争也鞭策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放眼全球,那些领先的科技巨头们,更愿意把面向市场为顾客提供最佳的产品和最优的服务作为牢固的创新理念,使创新与市场、与企业的利润结合在一起。
而谷歌的创新模式则为网络时代的IT产业开创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如果继续探究下去,寻找潜藏在这种创新背后的驱动力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谷歌公司对创新的敏感以及对建立新一代创新模式的渴望从根本上源自谷歌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这也是《牛津英语词典》将“谷歌”作为正式单词收录其中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创新不只是一种新思想、新技术,而是一种得以实行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思想或技术。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创新的意义不在于新科技、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在于创造新价值。没有哪家大公司对创新的痴迷表现得像谷歌这样保有好奇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在谷歌已成了创新的代名词,它的产业模式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创新基因,更不可或缺的是,谷歌所营造出来的创新精神,俨然成为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重要参照。 (编辑/可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