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音
——简析话剧《大清相国》由小说到舞台的演绎

2017-09-09尹永华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相国官场话剧

尹永华

2016年6月下旬开始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轮演出的主旋律话剧《大清相国》,在完成它的主旋律使命,即以舞台形象的演绎,对于置身反腐倡廉时代各类公职人员提出作风、道德、法制诸方面要求之外,还给了戏剧界人士两个久久萦绕的命题,其一,戏剧性与文学性到底是何种关系或曰戏剧是否可以抛开文学;其二,“口传心授的编剧心得之一即好戏是打磨出来的”过时了么?

话剧《大清相国》改编自作家王跃文同名小说,以康熙王朝名臣陈廷敬为主要人物,讲述其历经官场风云五十载,最终功成名就,又能全身而退的故事。官场的凶险诡异毋庸多言,而康熙主政时期,朝堂之上更是各路人马齐集,个个绝非等闲之辈,话剧《大清相国》舞台上,与陈廷敬同僚又堪称一代名臣的就有明珠、索额图、高士奇等一班人马。这些名臣重宦虽然人人心机莫测个个手段无不用其极,但几乎每个人在谢幕时都不得善终。唯独陈廷敬宦海沉浮五十载,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晚年乞归之后仍被康熙帝召回,在相国高位上得以善终。这是历史规律中不同凡响的个案,陈廷敬能最终功成名就,全身而退,把这份尊荣保持到最终,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当然陈廷敬有为官“五字诀”护身,“五字诀”不仅具有符码层面的意义,而且更像是精炼的文字坐标,在宏观上标注了陈廷敬一生身心所向所处,是一种预估又具有前瞻性。“五字诀”首先是一个“等”字,这其实是陈廷敬的启蒙老师卫向书传授于他的官场求生第一技。所谓“等”,就是要受得了琐屑事务冗长岁月的考验,经得起寂寞情怀清贫生活的磨砺,耐住各方诱惑,做到沉心静气。一个“等”字带给陈廷敬的是厚积薄发的能量和沉稳大气的心性。

“五字诀”第二个字是“稳”。这是陈廷敬自己的为官感悟,即虽然伴君如伴虎,面对主宰生死的帝王与难缠的各级同僚,为官者必须学会平衡,而不能把自己依附在某一势力之上。

第三个字是“忍”。这是陈廷敬岳父对他的指点,即为官者既要有亮剑的胆量,又要有委曲求全的气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面对鳌拜、索额图、高士奇等人的权弄之术以及皇帝的猜忌之心,为官者既需要保持一份锐气,也需要足够的忍辱负重的修养。

第四个字是“狠”。这是残酷现实让陈廷敬悟出的又一点生存本领。面对明珠的权倾朝野,面对索额图的飞扬跋扈,面对高士奇的阳奉阴违,陈廷敬决定狠起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最后一个字是“隐”。这算是心爱之人月媛教会陈廷敬的生存艺术,当然也寄寓着月媛对于陈廷敬远离纷争喧嚷的希冀,是一种对于名利的淡泊,对于进退的分寸掌握。既是生存艺术,又满含无奈和疼爱。

选择文学作品改编历史题材舞台戏剧,历经多年已经蔚然成风,资源性当然是一个主要因素。历史题材戏剧作品重在还原历史,但它又绝不等同于历史;历史题材戏剧关照现实,就是要求它必然要与作品人物存在时期的日常紧密切合,在艺术性中体现真实性。这一点,可谓是文学作品自身具备的天赋特征,其资源性就在这里显出其宝贵的价值。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无论戏剧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人物命运等,都需要回归历史真实才能凸显出来。但是,关于历史的观察角度和思考立场,则必须具有当代性。无论对于文学作品的小说还是舞台呈现的戏剧,这种当代视野下的深层思考,都需要通过对作品人物的刻画进行表现。

而如何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关照现实一直都是历史题材作品难以回避的难题,导演王晓鹰认为,陈廷敬一生在官场奔波,他想要做一个好官,但同时也保持住了文化人的本色。这是陈廷敬穷其一生所表达的关于人格、关于人的本性,关于他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坚守。这就是《大清相国》对于现实关照的部分,人格、人性、思想等等概念,始终具有作为生命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只要生命不息,这些永恒的价值观念又始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史为镜、古为今用,在各类历史典籍中体味历史人物面对各类复杂问题时运用的技巧、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以及坚守的思想观念与品德操守,这是历史关照现实,历史让人明鉴的价值所在。

历史记载中的陈廷敬近乎完人,当然这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并不罕见。但以现代理性眼光看待,陈廷敬身处波澜诡异的宦海风云之中,面对一件件具体琐碎的人和事,要做到完人形象,绝非易事。正如原著作者王跃文所说,“不论哪个民族,它在往前走的时候,脚下必然都会响起历史的回音。鉴古方可知今,继往才能开来”。《大清相国》通过陈廷敬所处的现实环境,他在严峻情势下做出的一个个人格、道德、行为艰难的抉择,烘托出了一个绝不流俗的能臣形象,陈廷敬形象当然具有现实的可借鉴性。

在此基础上,就如王晓鹰导演所言,陈廷敬不但要生存还要实现抱负的政治智慧与勇气,在内心充满挣扎的同时,还要保有文人的气节与风骨,这些都可以理解为陈廷敬形象闪烁的理想主义光芒。

《大清相国》的剧本,编剧洪靖惠耐心打磨了三年,观众在首轮演出剧场所听到的每句台词,都经过了精心打磨,不仅在台词的准确性上,甚至在台词韵律上也做了仔细雕琢。另外,在原作基础上,编剧也进行了一系列修订,如通过以科考腐败案、山东百姓自愿捐粮案、阳曲百姓捐建龙亭案、铜钱短缺钱法重理案、云南库银亏空案等系列案件为背景,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创作原则,期望在多个维度上表现陈廷敬其人其事。

人物刻画以及情感戏是话剧《大清相国》在艺术处理上的亮点,21岁的陈廷敬因偶然窥见试题外泄案而惹上牢狱之灾,但凭借他过目不忘的本领以及掷地有声的辩才,得到顺治皇帝钦点的殊荣,五十载宦海变迁就此拉开序幕。原著作者王跃文曾经对陈廷敬这个人物有过几句概括: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作为立于康熙王朝五十年的政坛不倒翁,往往需要同时具备高绝的政治智慧,辽阔的城府,强硬的手腕,可忍受常人之不能忍,处理问题又要恰到好处,作好官能官可谓难上加难!更何况康熙朝名臣辈出,那时候的官场关系复杂,几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而为何唯陈廷敬为官善始善终?毫无疑问,在话剧《大清相国》舞台上,历史人物于现实之间的关照,通过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的有力表达,找寻到了比较合适的契合点。

相对而言,虽然《大清相国》上半场的节奏偏快,但几个重要转换节点清晰饱满,值得赞扬。譬如陈廷敬入狱后的索尼形象塑造,作为官场老人,索尼遇事几乎瞬间即可以明了事情到了何种状态。只见舞台上索尼一出场,他不慌不忙地捋捋胡子,整整衣服,落座后逐一点评三个年轻人的性格特点。不仅点评,还有预测,点到了三个年轻人日后在官场上的前途造化。以他的老谋深算,索尼内心再也明白不过,他当然知道陈廷敬日后注定官运坎坷,但他依然掩饰不住对陈廷敬的赞赏之意,观众在此不仅感受到了索尼内心的一点小纠结,更感受到了索尼此举发自内心。

小说《大清相国》中陈廷敬的为官五字诀,在这里经索尼点拨,首先着重了一个“忍”字。这个忍,当然绝不是仅仅针对此番鳌拜主使的试题外泄案件,还包括状元之冠、红颜知己,以及所谓年少得志到远离京城的前景难以捉摸,这里的每一桩事都是忍无可忍之事,今天他把一个“忍”字赠与陈廷敬,有其特别的人生况味。待到临别之际,索尼再送陈廷敬一个“等”字,有无奈有期许。话剧《大清相国》的舞台上,关键之处,索尼对于陈廷敬的点拨,对于两个人物的塑造,皆为点睛之笔。

再比如缘定三生的月媛,因为夫君张汧被判处了极刑,她只好作为家眷被流放宁古塔,带着对陈廷敬爱之深恨之切的“离”,此情难已之下,她补充了缘定三生的后面部分,最疼莫过活人作死别,她甚至是无奈凄楚的希望,如果可以,来生不必相见。曾几何时,陈廷敬满心欢喜地等着皇上赐婚,结果眼睁睁看着月媛另嫁他人成了好友的夫人,情到深处让人心疼,然而他却不得不忍痛拒绝月媛热切的追随,空留说了一半的缘定三生,此离别,便是天人永隔。

话剧《大清相国》的下半场,兄弟相“舍”,是整部剧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躲得过索尼箴言,郑恒因为过于急功近利,以至贪得无厌最终由陈廷敬送上断头台。兄弟之情浓抵不住生死取舍,目送郑恒赴黄泉路的好兄弟陈廷敬,内心该是何等样的折磨,话剧《大清相国》在这里把情感的聚集推上一个高潮。

临刑前,陈廷敬痛心疾首地骂醒了郑恒,郑恒留下满墙雪白的绝笔“我本高洁”中,“雪压枝头低,虽低不沾泥”又岂止是一个反讽。如果说郑恒是自己选择走上不归路,还带着咎由自取的成分,因为毕竟是他自己急功近利贪得无厌,那么张汧的凄惨下场则完全是另一番情景。若言质本洁来,张汧算得上是一个,他是陈廷敬一生的知己,堪称生死相依的兄弟。但却因为官场的龌龊不堪,陷于索额图的栽赃,以至于到了难以挽回,无人能救的地步。康熙皇帝的震怒,注定张汧的下场,唯有必死无疑。

陈廷敬为挽救张汧的乞求,应该是《大清相国》舞台上情感迸发的高峰。此刻,年迈的陈廷敬是那么不舍、那么悲哀又那么可怜,他跪在金銮殿前苦苦哀求换来的是皇上让他亲自监斩的圣旨,若论兄弟之间的爱恨情仇,毫无疑问,此为恨之极致。“子端无能,子端救不了你啊!”声声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官场的凶险,生命的无常,在陈廷敬的呼唤声中,在舞台上演绎的淋漓尽致。

话剧《大清相国》以陈廷敬与月媛的情感遭际,索尼、鳌拜、索额图等人的官场恩怨,以及与三位结拜兄弟的袍泽情谊为情节贯穿线索,以人物鲜明的性格与事件的波折翻转突出舞台艺术效果,做到了思想性与审美感受俱佳。主要人物陈廷敬的性格发展逻辑与思想的层次感,月媛为人的坦荡磊落,圆滑自私出身巨宦之家的索额图,出身卑微小户的郑恒对权势的仰望攀附,张汧的清白高洁与忠厚,高士奇的首鼠两端没有立场,都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首轮演出不足之处难免,陈廷敬因为卷入泄露试题事件在朝堂上和鳌拜对峙,本是《大清相国》的重头戏之一,这一场虽然气氛渲染比较到位,灯光也比较和谐,但对峙的力量积聚略显草率,时间也显得短了些,本该出彩的情节有仓促之感,张力没有酣畅淋漓的表现出来。

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2016 原创演出季系列演出的重头戏,话剧《大清相国》首轮演出的成功回答了我们文首的问题,即戏剧性永远与文学性双生双待,与此相应的是好戏也永远需要打磨。值得一提的还有《大清相国》舞台上汇聚了上话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其中青年演员田蕤领衔饰演陈廷敬,许圣楠饰演张汧,丁美婷饰演月媛以及张琦饰演高士奇,王俊东饰演郑恒等,也让观众感受到年青一代演员的舞台造型能力,这也是话剧《大清相国》成功的一大保障。

猜你喜欢

相国官场话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话剧《二月》海报
再见啦,秋天!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一语破迷局
一语破迷局
萧相国世家1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