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心得
2017-09-08冉鲜
冉鲜
摘 要:《職业生涯规划》是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热爱职业,把握自我、相信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为学生将来就业谋生和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本篇文章中浅谈了自己8年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中职 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心得
2008年12月,教育部发出的《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作为通知的附件同时下达,明确规定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热爱职业,把握自我、相信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为学生将来就业谋生和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因为课程教学安排缺乏科学性,教师到职业实践中调研少,教学内容远离实践等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和具体操作缺乏全面的了解,在毕业前应做的职生规划不到位,毕业后面对职业生涯的开启茫然,无所适从,或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随意根据自己的一时之兴进行规划。[1]
笔者从事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已有8年,现根据自己这几年的实践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2]
一、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在我国由于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舆论压力下,中职生多是普通高中选择之后的落选者,是一些成功体验较少的初中应届毕业生,他们以“失败者”的心态无可奈何地进入职业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职业目标模糊,普遍存在消极心态和失落感。由于学习差,认为今后没有发展潜力。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对就业前途恐慌不安。部分学生抱着“破罐破捧”“得过且过”的想法,不爱学习。许多中职学生没有真正将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没有认真执行规划,而是规划完应付了事,把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置之脑后,但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到位,就会导致学生对自身无法清晰定位,存在许多不良就业心理状态,从而浪费就业资源。[3]
因此,如何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新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表现为: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竞争方式和个性追求多样化。这些变化对人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加强中职职业规划教育,拓宽教学内容适应这种变化。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认清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我认识的能力,从而认识自己的存在性。人又具有可塑性,其自我认识的能力越强,可塑性也就越大。对于中职生来说,认清自我,不但有利于自身的生活学习,而且有助于今后就业的自我定位,从而激励自我,并引发期望,发现机会。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许多学生都存在对自我认识不够清楚的问题,又特别是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问题存在着模糊性,没有自信心。而《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它在传授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的时候,首先就引导学生对自我(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测试、评价。
2.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业
按有效数据显示,中职生中有90%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因为考不上高中的无奈选择,93%以上的中职生对于自己的专业、专业的职业定位没有清晰的了解。也正是这样,中职生缺乏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的意志,甚至还有的学生由于对自己专业的职业定位不满意而辍学。
《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帮助中职生对自己理想的职业人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行业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等,从而逐步明白自身的机遇和挑战。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引导下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必然要深入社会,分析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认清自己理想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去选择将来的职业,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规划实施的方法和步骤,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4]
3.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成功地转换自身角色
现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锻炼。对于未来他们充满虚幻的想象,对未来的职业期望值也较高,然而一旦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就会发现现实与自己所幻想的相差太远,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全都涌向他们,有的学生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所以,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早日转变自身角色,将学生角色转变到社会人角色。而《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就是帮助学生缩短这个转变期,有利于学生生成对职业的认同感。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职业环境、社会环境。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帮助学生评测自身,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才能,并学会使用科学方法管理、反思自己,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5]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心得
要使学生自信地迎接未来的挑战,职业生涯规划不可或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职业生涯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人的发展不是独立的,因此在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的过程中,需要确立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任务,将职业生涯发展的意识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将学业的世界延伸到工作的世界,以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理解职业与掌握基本技能。比如,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目标上,强调职业精神培养,突出专业技能,岗位适应面广;在教学模式上,引入动态行业标准,结合资格认证实施教学;专业结构顺应行业实际运作特点,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提升学校实训能力,强化实训教学,采取灵活的教学体制;建立以学生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课程设置基本原则是:宽基础、活模块、案例化、勤修改、依标准。endprint
2.強调自知的能力
只有个人形成清晰的自我观念,并对职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内容有广泛的了解,才能做出相应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结合个人的特点。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要求不一样,适合别人的职业不一定适合自己,不能盲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与自己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及个人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起来。个性倾向包括需求、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与性格。学校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测评,让学生认清自己,明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
3.技能的培养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系列决策的过程。因此在面对各种情况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界定问题、收集并运用资料,以提高职业生涯决策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寻找和获得工作所需要的一系列的技能。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在能力上的集中和综合表现,是多种能力的组合而形成的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多种能力融会贯通而形成的能力。人才市场信息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趋于选择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实践也证明,综合职业能力和劳动者的竞争能力是一种正相关关系。综合职业能力强的中职学生,无论是求职还是立业,其成功率都非常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除了要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要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
4.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职业生涯规划的初衷就是打开封闭的校门,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将学习和工作联系起来。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等活动。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中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职业。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在职业活动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是提高职业生涯设计能力的源泉和动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学生一生职业活动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就业前的准备,中职生对自己的就业满意程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师的事,应当是所有任课教师的事。职业生涯设计要做到专业课与德育课相结合,职前、职中、职后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并将其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技巧,提高就业能力,解决中职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2008,7号
[2]《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和对策》[J]教育研究,2011
[3]《中职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园地,2012
[4]《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
[5]《论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全国德育教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