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育人视野下高校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的探索

2017-09-08刘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

刘畅

摘 要: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专业化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而高校大学生是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从医学院长期以来持续开展的大学生“社区行”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高校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与实践育人相结合,以专业化志愿服务促进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打造并完善实践育人的长效機制。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实践育人 专业化志愿服务 “社区行”志愿服务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相较于一般志愿服务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因此高校要将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与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探究高校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对推动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1]

一、实践育人的概念

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并最终转化为人的能力,智慧和创新的精神与气质,体会社会及人生的意义。[2]

二、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的内涵

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是指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利用其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和他人所提供的具有志愿性、利他性、非报酬性、组织性的服务,如翻译、支教、义诊、法律援助等。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的同时,将个人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3]

三、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高校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专业化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加强了专业化志愿服务与实践育人的相互促进。大学生专业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主体现在:

1.专业化志愿服务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专业化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活动载体,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得到了自我提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主观世界,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4]

2.专业化志愿服务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育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目标。专业化志愿服务具有社会性和教育性,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通过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培养和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自身的人生价值得到升华。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树立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从而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正确定位,意识到自身担负的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意识。

3.专业化志愿服务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对于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创新精神。专业化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平台。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无形中提升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4.专业化志愿服务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专业化志愿服务是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并不断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参与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拓宽了视野,磨练了意志,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进一步接触和了解了社会,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步入社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5]

四、成都学院医学院“社区行”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现状

对于医学生来说,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是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能够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医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学生参与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强化组织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完善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在志愿服务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学院从2012年至今持续开展 “社区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走进成都市青羊区汪家拐社区,锦江区莲花西路社区,金牛区驷马桥社区,龙泉驿区华川社区、华江社区、天兴社区、滨河社区等进行义诊宣传,为老年人测血压,进行推拿按摩,以及健康咨询。该活动还依托学校社会养老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及老年健康省级科普基地,加强与社区各机构的合作力度,提高社区老年人群的整体健康素质,为社会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同时,学院还将“社区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在暑期深入芦山县思延乡开展“感恩回报,服务灾区”灾后健康促进志愿服务,深入阿坝州马尔康地区开展农村健康促进志愿服务,深入成都市9区、4市、6县及市属养老机构开展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研及为老志愿服务。

五、成都学院医学院“社区行”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医学院“社区行”志愿服务活动使得专业化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医学生通过参与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了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但还存在以下问题:endprint

1.参与专业化志愿服务的意识薄弱

大学生参与专业化志愿服务的主动意识较低,参与程度不高。一方面,由于获取志愿服务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许多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信息发布滞后,造成许多学生不能及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活动内容较为简单,缺乏创新意识。大多数志愿活动都是在社区开展的义诊活动,主要提供健康咨询、推拿按摩、测量血压等浅层次的志愿服务,并不能将大学生志愿者拥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优势凸显出来。由于志愿服务活动类型“千篇一律”,使得大学生逐渐降低了参与热情。

2.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的经费有限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物质保障就是资金,可以说,缺少资金则寸步难行。目前,大多数志愿服务活动都是无偿的,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志愿服务的发展,使得很多有益的志愿活动难以持续开展。此外,有部分大学生想通过课外时间从事兼职减轻家庭负担,而参与无偿的志愿服务则占用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使得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流失严重,从而影响了志愿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3.志愿者服务团队缺少专业化培训

大多数专业化志愿服务都缺少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培训,使得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大学生往往是自发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缺少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指导,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组织协调能力不足。高校应重视对志愿者进行包括基本的志愿服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切实提高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效果。[61]

4.专业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完善

激励机制不完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激励模式无法对大学生形成有效激励。许多学生在参加完志愿服务活动后并没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感,有些学生甚至是迫于压力参与活动,对组织的认同感不强,就难以产生自我激励,这就直接降低了他们对于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开展成效,也难以实现实践育人的目的。

六、提升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1.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识

堅持教育引导、支持鼓励与自愿相结合原则,努力通过教育引导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通过支持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志愿服务思想理论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志愿服务教育。在校园内积极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努力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校园文化环境,把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同时,充分依托学生党团活动,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教育活动,逐步树立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新风尚。

2.提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费保障

大学生志愿服务多是无偿服务,但在实施过程中,志愿者的组织、培训、宣传和奖励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学校的专项活动拨款,往往存在金额少,限制多的问题,难以保障志愿服务的开展和质量。可以通过将专业化志愿服务与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将实习实训教学业务经费中的学生实习实训专项经费合理地用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解决活动经费短缺的问题,还能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为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提供更多的保障。

3.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培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高校在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基础之上,要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专业和技术上的支持与帮助,结合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以保障社会实践的永久性和高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的社会实践平台,提高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实效性。

4.健全大学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制定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项奖励措施,促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以采取制定星级志愿者评定的办法,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对志愿者给予相应的星级认定。要建立志愿者嘉许制度,侧重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按年度进行专项评比和表彰,并积极通过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予以广泛宣传树立。要为志愿服务表现突出的志愿者配发一定的标志、服装及装备,树立优秀志愿者的良好形象,增强学生志愿服务的荣誉感。

参考文献

[1]谢玮洁.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 考试周刊, 2014(68).

[2]冷开振.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探究[J]. 商品与质量, 2012(3).

[3]林中青. 强化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思考[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3).

[4]胡凯、杨欣. 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5]毕丽娜、李忠华.志愿者活动在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J],人民论坛,2014(1) .

[6]郑高亮.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化的实践与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