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三生物学规律概念复习中的运用
2017-09-08杨启虎
杨启虎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三生物学规律概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问题解决”复习高三生物学规律概念的基本研究思路。在此思路的指导下以《遗传规律》为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并对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复习生物学规律概念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
【关键词】问题解决;生物学概念;遗传规律
进入高三以后,复习课成为日常教学的主流活动,但由于学生熟悉复习内容,所以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学习新课时高,主动求知欲望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复习效率一般。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呢?在摸索和不断反思总结中,笔者发现“问题解决”复习模式未尝不是高效复习的一味良药。
一、学会放手,把问题留给学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生物教学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经验和道理,他们更需要被认可、被信任,需要很多经验之外的东西,比如放手。通过“问题解决”复习高三生物学概念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1.将生物知识问题化。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提出有思考价值和探究意义的问题。
2.实施生物问题解决。在创设情境,抛出问题之后,如何解决问题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合作探究,去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但不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寻求合作的机会,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所学知识、培养能力。
3.思维延伸,拓展问题。在学生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再思考,不断深化拓展学习内容,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生物学问题。把这种要探索、要解决的问题延伸到课本之外,可以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课本之外的探究与思考,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能进一步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复习效率。
4.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回归生物知识,并联系高考,迁移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所构建的生物知识更明确、更系统。同时,为了检验复习效果,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近二、三年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及等级要求,然后進行真题训练,让学生亲身感受高考试题的考法,并且在训练中总结解题的规律及技巧。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案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境1: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个律师处理了这样一个法律事件:一个有钱的男人,娶了一个很漂亮的妻子,可是他却要与为他刚生下孩子的妻子离婚,原因是孩子太丑,不像他们夫妇,特别是他们夫妇都是大眼睛双眼皮,可孩子却是单眼皮肿眼泡。但亲子鉴定孩子是他亲生的,他还是无法接受。请运用所学的知识,给这位丈夫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能使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其好奇心和学习本部分的兴趣。
2.基因分离定律
设置问题串:如夫妇双方都是双眼皮,生出单眼皮孩子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什么?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让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遗传知识利用遗传图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与交流,完成性状、相对性状、性状分离、基因、基因型、纯合子、杂合子等相关概念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
3.因自由组合定律
情境2:感谢同学们帮助了情境1中的这位丈夫,是你们让他明白了遗传的规律。在平静的生活中,这对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遗憾的是这个孩子不但是单眼皮而且还是白化病,这又怎么解释呢?同学们,快点再帮助一下这位爸爸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出现这种遗传现象的原因,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4.拓展延伸
在学生理解9∶3∶3∶1的性状分离比基础上,展示出现异常分离比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异常比例?让学生思考、探究,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生活中出现的遗传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体验高考,小结遗传基本规律,检验复习效果
举例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32题),2017年全国卷Ⅰ(32题),让学生体验高考题难度及命题角度,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在其他知识情景中综合运用能力。
三、反思:重视问题设计,构建知识体系
在“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不应当是一个个死板的生物学概念,而应是蕴含在要探索的生物学问题中的丰富的知识。要想深刻体会这些生物学规律及生物学概念,学生需要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分析问题的背景信息,深入挖掘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每个学生都应参与问题的交流、质疑和评判,最后综合分析各种观点,达成共识。
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分析中,我发现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少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且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还有待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角色转变问题,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和挖掘不够。因此,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问题的设计,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为了过于强调问题解决的程序上,将教学的重点从学科的基本思想转移到具体的实例上,从而弱化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此外我们也不必让学生完全通过问题解决学习所有知识,而应与其他学习方法相结合,如听讲、归纳整合、记录等,应当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优点,进而促进知识的整合。
总之,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教学中要扬长避短,科学地运用“问题解决”进行生物学规律概念的教学,从而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学科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孙燕青.通过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内在条件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43-45
[2]项成芳,余嘉元.问题解决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态势[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26-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