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7-09-08杜明
杜明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快乐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应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利用插图;激活体验;留足时间;注重培养和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快乐的。打造一个充满创新、愉悦的课堂则是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愉悦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应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人有以下四点供同仁参考:
一、有效地利用课文插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与文本插图,既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课文中出现了好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如“一碧如洗”、“银灰”、“橘黄”、“绛紫”、“黑红”这些颜色,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如何理解?教师要做到两个结合。
(1)结合课文插图
当一碧如洗的天空,各色的流云,黑红黑红的高粱等这些生动的插图呈现在学生眼前时,我想任何凭空的解释,都是多余的。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如:“黑红黑红”,在结合课文插图认识这种颜色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黑红黑红的颜色?”学生会说,熟透的葡萄、杨梅都是黑红黑红的,妈妈的衣服是黑红黑红的……
这样教学就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课文中描写色彩的词,细腻、生动地描摹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也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棉缎”。“银灰”、“橘黄”、“血红”、“绛紫”,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美不胜收跃然纸上。再如:“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都全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一团火红,写尽了人们看到的万般喜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结合插图,进行朗读、体会。通过朗读课文中这些重点词、句,图文对照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感悟。通过朗读把自己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要作必要的指导,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和感受的基础上,让他们在看图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体验,从而达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二、根据内容、激活生活体验
学生的生活体验、文本内容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当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内容被充分激活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如:在一节古诗《春晓》的教学观摩课上,教师解释诗题,简介了作者后,接着着重指导学生看图、朗读、领会诗意。指导中抓住了重点字、词,借助课件插图让学生反复诵读,以此来联想、领会全诗的意思。最后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全诗,让学生在熟读中体会了诗的意境。逐步达到熟读成诵理解古诗意境的目的。
课后我与学生和教师进行了交流。从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很肤浅。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被激活。
古诗《春晓》这一文本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全诗平实自然蕴含深厚。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主讲教师依照教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整节课中,主讲教师抓住了诗中重点字、词,结合插图、朗读使学生感受到了一幅雨后花落的春景图。但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足,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严肃有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其原因是讲授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不符。学生的真实体验没有被激活。
现行的苏教版教材是南方教材与南方的图景较吻合,而南方和北方的温差较大。南方春天的景色比我们北方的春天景色显现得早。而我们学生眼中的文本春景,尚未形成,就提前讲授了文本。学生的生活感受自然不是很真切,所体会到的只有想象情景,对诗意诗境的感悟,自然不是很深入。如果把这堂课推后一个月,在四月份进行教学的话。受季风气候环境的影响,在风雨后“花落知多少”的生活实景面前,学生眼中的春景图必定会更加清晰,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必定会大增,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也会更加深入,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始终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愿望,让学生在必要的或适当的时间里多读、多想、多听。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自学,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如:在教学《小池塘》一文时,在初读阶段,我提出了初读要求,然后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按要求认真把课文读了几遍。在细读课文阶段,我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目标,从实际出发用听录音,语言描述、课件图片等手段创设情境,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小池塘景色的美。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由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学时间充裕,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肢体语言的应用
非智力因素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以外的那些参与学习活动,并起影响作用的个性特征。如:情感、意志、兴趣等。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挖掘,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及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目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十分重视,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不够。
实践证明:小学生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支配理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某些感兴趣的、有好感的内容或在自身情绪高涨时,学习劲头足,掌握知识的效果就好。反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或情绪低落时,学习效果就差。这就充分说明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情感活动,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充沛的精力、动听的语言、深切的情感,创设出一个宽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主动参与学习。
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想办法去认识它、探究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次肯定的點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离不开教师肢体语言的沟通。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有效的地利用课文插图,根据文本内容,要充分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肢体语言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