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2017-09-08何章民
何章民
【摘 要】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性化,倡导因材施教,从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教研热情,有效地推动了语文基础教学的深层次发展,对落实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这个教学的主体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套的满堂灌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步伐。本文着重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角度,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的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见解,希望对语文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践性;学生个体;主动性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给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乐见广大教育工作者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这次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中去。本文试就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谈谈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一、把语文教学放在各科教学的首位,真正担当起基础学科的作用
1.语文是只是传承的桥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智慧几乎都是通过先贤的文学著作传留下来的。从《诗经》、《史记》、《资治通鑒》、《左传》、《论语》,到四大名著,每一部作品无不洋溢着民族智慧的芬芳。我们的先人是无比智慧的,他们为后代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的精髓很大一部分都是蕴藏在古代文学作品当中。学不好语文,就无法跟这些作品沟通,就无法汲取先贤的智慧,就无法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更不用说创新发展了。
2.语文也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重要标准。人类情感的表达,很大程度上是靠语言和文字来完成的,相对于肢体语言,语言和文字有着明显的优势。简单的例子:在每年的中高考当中,作文的分值只长不降。就是平时的工作应聘,一份起码的简历是少不了的。此外,面试的择才方式也有赖于口语表达,文雅清楚的谈吐,往往让面试者利于不败之地。假如你才疏学浅,不能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受不出”了。
3.语文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理解感知,汲取知识的过程。文科的学习,自然离不开语文的知识基础,而理科的学习,更离不开语文知识作为排头兵。如物理题时,审题分析、判定诠释,答题归纳都要语文的支撑。
所以说,语文科在学习生活中占据着至高的地位,语文教学也应排在其它学科教学的首位。
二、理顺思路,把握“教”的角色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地参与知识的传承,创新和利用。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是学习阵线上的同盟,要彼此尊重,相互信赖,共同学习,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2.要做好老师,先做好学生,做学生的忠实听众。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是人,是教学当中的一部分,掌握的只是某个领域中的某些知识而已,真正的智者,是不敢妄言为师的。何况,作为教者,身在局中,难免为种种受困,不能看清事情的本质。这时,我们更应该摒弃门第、学识之差,认真听一听学生的想法。
3.做真诚的赏识者。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步,需要我们的呵护。赏识孩子不能只凭自己自己预先设计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光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并给以适当的掌声。
足球比赛有越位规则,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设立越位规则,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三、释放学生个体,张扬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开展实践性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品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通过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参与实践,丰富了语言知识,拓展了学习空间,积累了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另一方面,实践能从课外向课内辐射,促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需求课外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做到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互为补充,优劣得所。同时,实践性学习能过有效地解决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矛盾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迎合了靠死记硬背夺取应试高分的需要,虽然今天我们大喊实施素质教育,但是,依靠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机制一下子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何况,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不可能一下子退出历史舞台。
重视语文教学的学生实践,切合中学生的活泼好动,求新求异心理,能够方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过程积极化,使学识保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语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必将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实践性教学,重在有目的的实践
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从学生的学习层面上看,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读写听说等语文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在这样一种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陶冶品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具备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发展。在群体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合作精神,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都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新课程标准框架内,教学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始终指导这我们的教学工作。实践性教学,重在有目的的实践。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实践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而开展,确保活动有的放矢,点到为止。否则,无休止的实践活动只会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悄然度过,笑声停止,学生依旧,无法达到寓教于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魏书生与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2]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