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用不同药物(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效果分析

2017-09-08黄伶

关键词: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

黄伶

【摘要】目的 对急性室性心律失常不同药物(利多卡因、胺碘酮)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5月~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室性心律失患者资料,共计120例,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60例,采用利多卡因药物治疗的患者為B组,采用胺碘酮药物治疗为A组,两组药物反应的不同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 A组有效率为92%,B组有效率为74%,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不良反应的表现上,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病情明显有所好转,药性安全,治疗效果很好,临床上对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症,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性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利多卡因;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3..01

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指早起心室的心律不齐,心律失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长见,其病理特征的主要表征为室早、室速、室颤等因素[1-2]。室性速度的提升引发室颤,近而导致猝死性的心律失常,避免此病的严重后果发生,须实施确立性的诊断,将造成室速的诱发原因找到,找到根源,对症下药,是最好的处理办法。此病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发病后较难控制,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因此有效的防控较为重要[3-4]。现将我院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室性心律失患者资料,共计120例,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60例,采用利多卡因药物治疗的患者为A组,采用胺碘酮药物治疗为B组,A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3年;B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为2~5年,平均病程3年;A、B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上没有明显差别,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没有意义,即P值小于0.05,可以相互比对。

1.2 方法

B组采用利多卡药物,行静脉滴注,一日一次,49.9 mg/次,持续给药14天;A组采用胺碘酮药物,行药方式同上,一日一次,149.9 mg/次,持续给药14天;组间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软件型号SPSS 22.0,x±s表示为计量单位,两组之间的相互比对为t值,P值小于0.05,因此本次统计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有效率为92%,B组有效率为74%,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详见表1。不良反应的表现上,B组显著高于A组,P<0.05。

3 讨 论

经研究结果显示:A组有效率为92%,B组有效率为74%,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详见表1。不良反应的表现上,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果显而意见,对于患者来说安全的药效,与应用效果,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胺碘酮对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非常安全,有效。综上所述,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病情明显有所好转,药性安全,治疗效果很好,临床上对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症,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伟光.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7):51.

[2] 吴 忠,乔 平,王 圣,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133.

[3] 畅君毅,闫吉霞.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改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5)34-35.

[4] 尚云波,孙海燕,刘 静,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乌头碱中毒所致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5):441-444.

本文编辑:王 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