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自由空间
2017-09-08何晓红
何晓红
【摘 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淘汰,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自由的空间,让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中迸发潜能,自由翱翔,成为当今教师教的活动中的中心任务。本文就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自由的空间,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创新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和实施《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把创新精神的培养建立在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体系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 “学生的学习”这个基础上,使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更新,改变那种“高高在上,滔滔不绝”的教师形象和“必恭必敬,惟书惟师”的学生形象,形成一种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和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教学氛围。音乐教学过程也转变为“教师的激励——学生的主体发挥——素质的自主发展”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自由的空间,让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中迸发潜能,自由翱翔,成为当今教师教的活动中的中心任务。那如何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创设自由的空间,培养创新人才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自由感受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时,他就能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其实质,并使其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表现出积极的行动意向,对事物的观察变化更加敏锐,记忆想象能力提高,情绪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也会增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学生无不表现为兴奋、投入、思维敏捷……抓住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爱学、乐学、勤学,变兴趣为动力,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动脑中体会参与之乐,感受成功之悦,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人,让课堂活起来。为此教师应根据音乐作品的需要向学生提供多种视觉材料,如图画、实物、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来引导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和联想,为音乐作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为引入作品做好充分的准备。日常生活也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如用平时的走路、快跑等动作来创作节奏,让学生用接龙的方式自由创编第二、三、四句……还可根据一些简单而又熟悉的动作如“搓衣服”、“切菜”、“火车启动”、“骑马”、“扫地”……等进行节奏创作。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即兴发挥、充分表现,展示自己独特的风格,学生对此也充满了兴趣和情致。学生们在这愉快而又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轻松愉快地获取了知识。
二、体验音乐,让学生自由表现
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艺术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想象和表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而音乐语言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的想象空间,引起他们对音乐意境的联想,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自由地表现,充分满足了他们的欲望。如在欣赏《牧歌》时,我先不告诉学生音乐的名字,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让学生听赏《牧歌》的独唱、合唱、马头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等多种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跟着感觉走,情绪随旋律的流动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跟着音乐跳起了优美的蒙古舞蹈,有的跟着优美的旋律哼起了不够流畅的曲调……听赏完毕,孩子们早已是迫不及待,纷纷诉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辽阔的草原上,一群洁白的小羊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夕阳西下,晚风徐徐吹来,几个蒙古小朋友手拉手在草原上漫步…”“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洁白的羊群……”各不相同的答案,都是学生们自身的真实感受,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真实表现。又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老师跟学生一起唱、一起跳,都随着音乐的情绪有节奏地自由动作,一会儿吹号;一会儿打鼓;一会儿爬山;一会儿敬礼……从音乐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审美体验,也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注意与记忆,更促进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融体验与创造表演为一体,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参与音乐表演的快乐,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创造力得到发展。
三、注重民主,让学生自主创新
音乐的天地是自由的,如果在课堂上束缚学生的个性,限制了自由空间,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问题回答得跟老师设计的一模一样,哪又怎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学生又怎能领略音乐之美呢?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方式是促使学生进行创新的先决条件。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哪怕是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只要有利于萌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的幼稚可笑甚至有些偏离正题而去讥讽和嘲弄,相反应该换一种心情,换一种交流的方式,去赏识和鼓励他们,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一个和平的氣氛里安然学习,不断长大。如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请学生欣赏一遍后,让学生提出听后所想,有位学生提出:“为什么这首歌要采用多种的演唱方法?”老师问“你听出了哪几种演唱方法?”“先领唱,再采用了二部轮唱、三部合唱的形式”。“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增强了歌曲难度,有的说丰富了演唱形式,有的说更能体现人民大众抗日浪潮的高涨等等。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各抒己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提出新的观点我都给与了鼓励:“你的想法很有创造性,就连老师都没想到。”“你的回答比较专业,可以看出你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努力吧,你会成为音乐家的。”“你今天居然也能举手答问,还有这么好的想法,真是太好了,老师希望每节课都能听到你的声音,好吗?”……看着孩子们得意的表情,我从心里也偷偷地笑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老师温和、亲切的语言中,学生变得敢想、敢问,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那与生俱来的创新欲望得到保护和培养。
由此可见,教学活动的空间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在自由的空间里,学生的人格才会自由和舒展,思维才会活跃与激荡,创新意识才会发展,创新人才才能得到培养。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多给孩子一些权力,多给孩子一方自由的空间吧!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变成他们的快乐天堂,让他们带着微笑,带着自信,带着希望,在音乐中自由翱翔,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新课改教师发展与教学新方法》人民日报出版社
[3]《中国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2005.1-2006.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