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研究
2017-09-08谢汉刚
谢汉刚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房颤患者的有效抗凝治疗方法。方法 将高龄房颤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中等强度组、高强度组,各48例,均给予两组患者小剂量递增法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INR(抗凝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时间、出血、栓塞发生率。结果 中等强度组患者的INR达标时间较高等强度组早(P<0.05),高强度组出血发生率高于中等强度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栓塞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递增法华法林用于高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高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7..02
心房颤动,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缺血性脑卒中和血栓栓塞是房颤的主要并发症。房颤导致的脑卒中亦随年龄增加,从50~59岁的6.7%增加到80~89岁的36.2%[1]。此外,高龄脑卒中患者致死及致残率高,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及房颤相关脑卒中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普遍疾病,使用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是目前医生及患者较为认可的治疗方法。而对于高龄房颤患者,因顾及出血风险,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较为谨慎,本研究探讨小剂量递增法华法林治疗对高龄房颤患者抗凝作用的效果[2]。研究高龄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宜方法,以期在预防高龄房颤患者血栓性疾病的同时尽量避免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凝血功能检测次数,以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依从性,进一步探讨高龄房颤的抗凝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经我院确诊的高龄房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中等强度组、高强度组,各48例。中等强度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76~87岁,平均年龄(78.5±2.2)岁;等强度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77~86岁,平均年龄(79.5±1.8)岁。对本次调查研究者均知情,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中等强度组、高强度组患者均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华法林片,初始剂量为1.25 mg/1天,服药5天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中等强度组设定国际标准化比值1.8,高强度组设定国际标准化比值2.3)和患者病情情况,调整法华林剂量,每次以0.625 mg为剂量单位
递增。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中等强度组共发生轻度出血2例,1例皮肤瘀斑,1例上消化道出血。高强度组发生出血5例,1例皮肤瘀斑,1例皮下血肿,2例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1例。中等强度组共发生血栓事件2例,其中脑栓塞1例、冠状动脉栓塞1例。高强度组共发生血栓事件2例,其中脑栓塞2例。
中等强度组抗凝达标时间(9.45±1.05)天,达标华法林剂量(1.87±0.37)mg,高强度组抗凝达标时间(15.15±6.14)天,达标华法林剂量(2.25±0.62)mg,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组出血发生率高于中等强度组,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栓塞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第1个月中等强度组共检测凝血功能(3.1±1.5)次,高强度组共检测凝血功能(4.5±1.2)次,與传统方法相比明显减少,记录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结果见表1。
3 讨 论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华法林在房颤药物治疗中效果较好,但是最令患者和医生担忧的是,高龄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在抗凝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所以,研究高龄房顺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适宜方法具有实际意义。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林发生血栓事件的抗凝强度,当INR<1.5时,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到5倍以上。结果发现当INR>2.0时,抗凝效果增加幅度不大[3]。陈维广等对低抗凝强度1.6~2.1和抗凝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两组患者进行了比较,两组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已知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主要来自于血浆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X的活性降低,而血浆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X在体内的半衰期分别为60~72 h和40 h,故华法林要在口服3~4天才开始起作用,因此选择开始服药或每次调整剂量后的第5天检测INR。
在稳定的华法林维持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其他药物治疗情况保持基本不变,1个月监测1次INR同样是安全的。开始华法林治疗的第1个月,传统服药方法约需要监测凝血功能1次INR。而采用本文小剂量递增法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法,开始治疗的第1个月中等强度抗凝组检测凝血功能(3.1±1.5)次,高强度抗凝组共检测凝血功能(4.5±1.2)次,明显减少了凝血功能监测次数,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通过观察分析高龄房颤患者小剂量中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发现小剂量递增法华法林抗凝治疗1年期间,中等强度抗凝组较高强度抗凝组达标时间早,表明高龄老人采用小剂量递增法华法林治疗安全有效的。
目前,华法林是抗凝治疗的常用药物,但由于其治疗范围较小,且与其他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大,剂量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频繁血液监测等问题,目前高龄老年患者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有更多的优势,使用有增多趋势,包括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以及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这两类药物都是针对单个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抗凝作用不依赖于抗凝血酶,口服起效快,相对于华法林半衰期较短,颅内出血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剂效关系,与食物和药物之间很少相互作用,口服使用无需监测常规凝血指标,可以减少或者尽量避免因用药不当,而造成的药物疗效下降或者出血的不良事件发生,且剂量个体差异小,只需固定剂量服用等优点[5]。
参考文献
[1] 周自强,胡大一,陈 捷,张仁汉,李奎宝,赵秀丽.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07):15-18.
[2] 李小鹰,丁文惠,华 琦,王玉堂,秦明照,樊 瑾.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04):260-270.
[3] 陈维广,梁维基,李信健,等.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1):38-40.
[4] 孙秀波,铁 远,陈 晴,何祎晨,刘 蕾.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房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6,(05):
417-424.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