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来种地:基于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视角的分析

2017-09-08王锦良

商业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锦良

[摘 要] 农村劳动力是决定农业增加值和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官方数据和调研访谈,从劳动力年龄、学历结构情况了解到我国当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趋于严重,农业劳动力教育程度不高的现状,并从职业认同感、农业投资回报、事业成就感三方面找出了农业劳动力代际衔接不畅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谁来种地”问题的破解对策:强化职业引导;提高收入保障;加强职业培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大学生;代际转换

[中图分类号] F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9-0015-03

一、引言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建设农村美、实现农民富、供给工业原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农业领域也面临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当前农业领域的从业者多数以传统的“3899”成员为主,而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创新动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农民供给有限。据《中国农村家庭发展报告(2017)》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口已达到15.2%,而且老龄化呈进一步加剧趋势;相反,农民工家庭“离农”趋势十分明显。那么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将面临着一个“谁来种地”的问题(朱启臻等,2011;黄季焜等,2015),也就是农业劳动力的代际转换问题。

目前,学者关于农业劳动力供给对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劳动力等资源的外流,必将会导致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特别是高素质的劳动力溢出,不利于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不利于现代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展开,从而抑制农业的良性发展。因此,人力资本是触发农业增长的引擎,其积累程度决定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Hayami&Ruttan,1970;孙敬水等,2006;侯晓娜等,2014);Haley(1991)证实农村劳动力是决定农业增加值和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但Phillips&Marble(1986)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农业或农村地区产出的作用并不显著,甚至有时起负向作用。农村劳动力外流可以增加其家庭收入,从而为促进生产性投资提供了保障(Brauw等,2008),同时劳动力的外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地矛盾,对实现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创造有利条件(马林静等,2014)。但从人力资本的视角看,人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特别是掌握先进管理方式、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熟悉市场等的新农人,其创造的价值必然会大于传统农民。而且,在现代科技为达到一定发展程度,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不足或代际转换失败,必然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

二、我国农业劳动力供给现状

(一)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

表1描述的是2000年来我国农业领域劳动力就业年龄结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业领域从业人员以45岁以上为主,且老龄化程度加快。相比2010年,45岁以上从业者占比在2015年达到62.3%,增加了27.3%,年均增幅3.9%(其中45-54岁、55-64岁和65岁以上增幅分别为2.4%、5.9%和5.0%);而16-34岁的从业者下降了24.1%,年均降幅5.5%;表明农业从业者在一定程度出现了代际衔接问题。

(二)劳动力学历结构情况

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数据显示,虽相比往年,我国农林牧渔业从业者受教育水平虽较往年改善,但现实仍较严峻。目前农业劳动中未上过学的占7.4%,小学38.4%,初中47.3%,高中5.3%,中职0.7%,高职0.1%,大专0.6%,本科0.1%,研究生0.1%;其中,女性从业人员的学历整体更是偏低,未上过学或小学的占到52.3%,初中以上学历比男性低13.3%,高职以上学历从业者仅为男性一半。相反在欧美等农业发达的国家,很多农业从业者都接受过系统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甚至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另据《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1977-2012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就读学科最为集中的是经管专业,而令人遗憾的是农学却无人问津,这显然对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国家战略不符。除了状元,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也不愿首选农林牧副渔业等领域就业。从我们对浙江省温州科技职业学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情况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该问题(见表2)。结合质量分析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在2014届和2015届毕业生中,涉农领域就业流向在整个国民经济整个行业类别中为第三和第二多选择;但在2016届毕业生中,占比直接的降到5.1%,仅排第6,而且从报告中也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流向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

三、农业劳动力代际衔接不畅的原因

基于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知,我國当前农业领域就业至少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趋于严重;二是农业劳动力教育程度不高,拥有知识、掌握技能、了解市场的新兴职业农民或新农人后备不足,特别是高职学历以上的劳动力选择农业的热情不高。“谁来种地”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他关系到我国农业的未来走向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业劳动力代际衔接失衡,这值得我们深思。这也是我们未来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我们梳理了以下三方面:

一是职业认同感。为什么大学生不愿意从事农业?一些学生认为,从事农业就是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和泥土打交道,这活太脏太累。他们期望自己成为城市白领。同时,有些学生家长也不愿子女再选择农业,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跳出了龙门,褪去了泥腿子的身份,为什么还要回来;若要回来,还不如不上学,何必绕这么一大圈!加之一些传媒对北大学子卖猪肉等现象的非理性报道,也误导了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

二是农业投资回报。这里的投资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农业的物质投资绩效可以经由农业产出衡量,农业的精神投资效果可以包括职业信心、被他人尊重、价值实现等方面(也就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两个方面”)。物质产出程度依托于农业投资程度,而农业的物质投资是一个受非农就业程度、非农产业替代、从业者信贷能力、土地规模、产权强度、涉农要素购销价格、农业职业培训,以及公共投资设施等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存在太多的不可预见性。同时,农业的精神回报也是一个漫长而跌宕的过程,现实中相对经由农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案例仍鲜少,我们周边更多是充斥着借助非农实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案例。endprint

三是事业成就感。事业成就感是从业者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事业质量的重要指标。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是多数学生的梦想,但为什么当前学生在涉农领域的创业不足,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课题。从与学生的简单交流来看,不外乎存在资金不足、投资期限长、回报具有不确定性等等因素。综合起来也就是投入产出所涉及的风险问题。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我们可以将投资者分成风险偏好、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三种类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毕业就要面临弥补(或缓解)家庭收入、个人生活改善、未来婚姻储蓄等多方面的社会约束,致使其更多的成为风险厌恶者或者中性者,很少会担起风险偏好者。部分受访学生也表示,一旦自己选择了某一行业,考虑到在其中经营多年,已形成了精神成本的沉淀,那么当择业收益不能远大于其转换成本,自己也未必会考虑跨领域择业。

四、缓解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的对策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握当前农业劳动力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和代际衔接不畅的原因,据此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以对引导高素质从业者从事农业提供帮助。

一是强化职业引导。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相关“农民”的宣传报道要讲究中性或褒义色彩,避免联想生成偏见。让第二代、第三代乃至全社会都意识到农业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从事农业生产亦是有尊严的职业,农业事业同样大有可为。

二是提高收入保障。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支付和经营性收入四部分。政府部门要引导农业产业链延伸,积极发展“六次产业”,落实“农业+”发展理念,“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副则副、宜渔则渔”,因地制宜的多渠道拓展收入来源。确保农民提高其对农业职业的体面感,而且提高農民的收入保障。

三是加强职业培训。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是经济增长的4个基本要素,而在当代经营管理实践中,企业家才能更显的重要,良好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更好的发挥即有资源的价值。为此,当前农业劳动者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且以女性居多的现状,是制约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等的不利因素,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群体。

四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辅助支持系统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中、后各环节提供信息、资金等服务,降低涉农的风险,依托风险的弱化提高农业的职业感和从业者的自信心。

五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走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利用科技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弥补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瓶颈。

[参考文献]

[1]朱启臻,杨汇泉.谁在种地——对农业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2-169.

[2]黄季焜,靳少泽.未来谁来种地:基于我国农户劳动力就业代际差异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5(1):4-10.

[3]Hayami, Y., & Ruttan, V. W., 1970.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0(5), pp.895-911

[4]孙敬水,董亚娟.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data模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12-16.

[5]侯晓娜,魏红梅.美国农业人力资本投资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J].世界农业,2014(2):164-167.

[6]Phillips, J.M., & Marble, R.P., 1986. Farmer Education and Efficiency: a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5(3), pp.257-264

[7]Brauw,A. D., & Rozelle S., 2008. Migration and Household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19(2) : 320-335

[8]马林静,欧阳金琼,王雅鹏.农村劳动力资源变迁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9):103-109.

[责任编辑:蔡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