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质性研究

2017-09-08高素华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内化入党编码

高素华

(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处,江苏 苏州 215009)

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质性研究

高素华

(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处,江苏 苏州 215009)

在入党过程中,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内化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围绕以上两个问题,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审视当前高校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扎根理论为研究取向,对10名大学生党员进行深度访谈,结合参与观察,通过三级编码步骤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以入党过程为发展脉络,国家意志、文化背景、社会舆论、学校教育、个体原有价值观、认知动机六个因素影响整个内化过程;党组织的系统化教育和入党需要两个因素在个体申请入党之后开始对内化产生影响;党员责任意识在个体入党后开始对其内化产生影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质性研究

一、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1]2014年1月,刘云山同志进一步指出,“要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2]大学生党员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又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内化”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转化,即社会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植于个体的精神世界中。[3]“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即指大学生党员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使之成为自己价值判断的标准和行为准则的过程。探讨这一课题,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需要。

近年来,在《意见》精神的引领下,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成为政治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学者张波等从意识形态话语权视角审视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渗透的现状,他们认为,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把握话语权是核心要义;[4]学者黄蓉生等认为,应建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5]学者李军松等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应强化大学生主体参与,坚持传播策划系统运作和传播模式的不断创新原则等。[6]纵观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研究可以发现,研究以宏观思辨性的探讨为主,微观实证研究不多。不可否认,宏观思辨性研究丰富了理论知识内容,推动了理论体系的建立,但是回归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问题,这些宏观理论是否合理,必须放到微观的现实教育情境中进行验证。所以,有部分学者从量化的实证研究中对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科学的论证。郭朝晖通过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7]然而个体对价值观的内化是一个复杂而主观的过程,仅用量化的研究很难深入揭示这一过程的复杂性。

与量化研究相比,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能够揭示比较完整的内化发展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从而和量化研究相得益彰。例如,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就是对抽象问题及其(社会)过程的研究。[8]本研究将站在受教育者(大学生党员)的角度,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取向,探究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在入党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第二,这个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希望可以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巴尼·格拉泽(Barney Glaser)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Anselm Strauss)在1967年首次提出的,[9]它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论和哲学中的实用主义。[10]扎根理论是质性研究中的一种研究路径,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11]它的研究目的是从经验资料中生成理论,其资料来源非常丰富,既可以是研究者实地观察、访谈而获得的资料,也可以是通过各类文档查找获得的资料,甚至可以是研究者的个人轶事。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者要往返于理论和原始资料之间,通过不断的提问、比较,进行抽象概括,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

扎根理论强调在建立实质理论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对理论生成的方法、过程和步骤有系统的介绍。在早期的扎根理论中,施特劳斯详细介绍了从原始资料中生成理论的分析过程,并且提供了规范化三个步骤: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在主轴编码阶段,他还为新手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编码范式模式(Paradgigm Model):因果关系—现象—情境—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以便将不同类范畴联结起来。随后,扎根理论受到建构主义和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以朱丽叶·科宾(Juliet Corbin)为代表的扎根理论研究者们又对扎根理论进行了修改,强调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并随时记下备忘录、图表等,从而进行丰富多样的资料分析。同时,科宾也将施特劳斯的编码范式模式简化为:条件—互动/行动和情感—后果。[12]

(二)研究过程

1.研究的基本流程

扎根理论是一种从资料中构建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对问题进行研究,搜集资料,通过提问和反复比较,整理资料并找出隐藏在资料中的复杂现象,经过三级编码,提炼出各种概念,进而形成范畴,从而达到建构理论的最终目的。这个过程中需要将理论返回到资料,或者返回到类似情景中接受理论饱和检验,如果没有达到理论饱和,则继续补充资料,反之,则可形成理论。[13]根据扎根理论的要求,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图

2.数据收集

(1)资料来源

本研究中用来进行质性研究分析的资料来源主要来自两个途径:第一,深度访谈某高校在本科阶段入党的10名学生党员,获得的深度访谈资料;第二,研究者曾于2012年-2015年在该校某二级学院负责部分学生党建工作,在研究者工作中获得的文件资料和个人的参与观察。

(2)深度访谈

2016年5月-7月间,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对某高校本科10名大学生党员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对象被试的基本情况见表1。

预访谈:先与部分学院负责学生党建工作的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形成初步的访谈思路,结合文献资料,形成预访谈提纲。对2名学生党员进行预访谈,根据访谈情况,对预访谈提纲进行微调,形成最终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第二,受访者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第三,受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第四,受访者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看法;第五,受访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补充说明。

正式访谈: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根据访谈提纲对被试进行访谈,访谈时间为30-40分钟。访谈中主要涉及以上五个方面,也根据访谈情况对由问题展开的细节进行深入了解。

双方签订访谈同意书,同意书规定,在受访者自愿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如果不允许,则进行现场笔录。在本研究中,10名访谈对象均同意对访谈内容进行全程录音,并签署了访谈同意书。访谈结束后,所有录音及笔录均转录为文字以便深入分析。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3.编码过程

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质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11.0对资料进行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同时进行,对收集到的每份资料进行编码,如果编码过程发现新的编码,则进一步进行原始资料收集,直到理论饱和。

(1)开放编码

开放编码是一个将资料打散,赋予一些概念,然后以新的方式组合起来的操作过程。[13]开放编码的目的是要对资料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为了能够致密地梳理信息,不遗漏掉重要信息,本研究对资料先进行逐句编码的密集编码方式。具体程序为:对资料逐句分解为独立事件,并赋予名称,名称可以是来自文献的建构代码(Constructed Codes),也可以是来自原始资料的鲜活代码(In Vivo Codes)。同时撰写分析备忘录,通过提问、比较、翻转(Flip-Flop)的技术、利用个人经验等分析工具,[12]将名称进行规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若发现它们都指涉同一现象,则归入同一组概念。相关的概念由层次更高、更抽象的“范畴”来统摄。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同时进行,直到达到范畴的饱和。经过开放编码,本研究从原始资料中提取出 50个概念、16个范畴。为了说明开放编码的过程, 对资料记录中部分资料记录的开放编码举例见表2。

表2 对原始资料的开放编码举例

(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研究者从开放编码阶段得出来的所有范畴中,选择那些最能反映和符合材料的范畴并加以提炼,同时,对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澄清和疏离。一般而言,质性资料是复杂的,很多关系淹没在资料中,通常很难从资料中梳理出来。施特劳斯和科宾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工具来帮助他们寻找情境要素并将它们与过程连接在一起,这种工具这就是上文提到的编码范式模式。本研究采用科宾的编码范式模式版本: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对材料进行主轴编码。关于主轴编码范式模型见表3。

表3 主轴编码典范模型

(3)选择编码

选择编码阶段需要开发出能够识别、统领所有范畴的核心编码的故事线,建立并验证统领性选择范畴与其它主范畴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及其影响因素应该是这一主线的核心编码。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是个体受到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影响,自身不断协调的过程, 在协调的过程中,个体会采用自然同化、顺应环境、反思内化,在行动中深化四个策略,最终达到不同水平的认知结果:认知、认同和内化。本研究中形成的故事线模型见图2。

图2 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模型

(4)理论饱和度检验

在完成理论建构之后,需要对这个理论是否完善进行检验。随机抽取三个访谈案例作为理论饱和度的检验。三个访谈中得到的概念与范畴均与建构理论时相符,也没有产生新的概念和范畴。由此推断,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可以通过饱和度检验。

三、对研究结果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一)静态分析——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影响因素

个体对价值观的内化,并非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客观的环境因素与主观的个人因素相互融合到一起对个体产生影响的过程。本研究把在研究中获得的部分范畴进行按照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进行分类,逐一进行静态分析。

1.环境因素

(1)国家意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体现了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学生党员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问题,不仅关系到当代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建设,也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百年大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中共中央对各阶段教育明确提出的要求。在本研究的访谈中,有部分文科受访者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在高中政治课上学习过,曾经是高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所以这部分考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了解。在2012年和2013年江苏省的高考政治大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考点之一。在高校的两课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专门的章节介绍。[14]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文化背景

价值观是特定社会的文化体系的核心。[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6]而文化对个体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它蕴含在在社会规范中,也蕴含在家长、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正如有的受访者说的,“它就渗透在生活里,是做人的准则和社会规范,非常自然地就接受了”。与中华传统文化并行不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中国人来说,并不是外来强加的,不是单纯的需要背诵的二十四个字,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社会舆论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17]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当前国家的舆论引导可以分为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前者主要有报纸、杂志、书籍、海报等印刷类载体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类载体,后者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来的,具有互动性和个人性的传播形式。这两种类型的传播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引导中越来越多地引入了新媒体传播。在访谈中,受访者的访谈也验证了社会舆论引导的强大力量。受访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触途径有校园里的标语宣传,有电视、广播、报纸、书籍,也有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级官方机构也非常重视新媒体的应用,主动建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把握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效果。

(4)学校教育

高校肩负着培育人才的任务。在当今社会,合格的人才绝不只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更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怎样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任务之一。这种任务在本研究的资料中也有所体现:在该高校的两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学内容之一;在2015年9月-2016年7月间,该高校团委网上由学生报道的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共计87项,在2016年4月-5月间,曾在学校范围内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因此,受访者均表示,无论在第一课堂的学习中,还是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他们都曾接触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部分受访者还在这些活动中担任组织者的角色。这些学习和活动经历深化了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5)党组织内的系统化教育

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相关要求,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成为一名中共党员,除了自身具备优秀的品质之外,还需要经历党组织内的各种学习、培训、考核等规范化的发展流程,如递交入党申请书、定期汇报思想、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对象)培训、组织或参与党员教育活动等。入党之后,党组织内还有严格的组织制度保证每个党员接受更为常态化的党员教育,例如党支部活动、党员的专题学习、党课教育等。党组织内的系统化教育是一种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形式,它的主要对象是党员或者申请入党人员。近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访谈中,所有的受访者都提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中,党组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员培训教育的高度贴合,拉近了它与大学生党员的心理距离。党组织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新媒体的运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具渲染性。

2.个人因素

(1)原有价值观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了“认知图式”的概念,所谓图式就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从某种角度来看,个体原有价值观就是一种认知图式。在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图式(原有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个体价值理解时过滤外来信息;在价值认同时影响信息解释;在价值选择时决定行为模式;在价值整合中进行综合提高。[18]例如,有受访者提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从小被教育的,友善是对周围身边人的,诚信也是一直伴在我身边的,提炼出来不可能会有冲突的。”可见,原有价值观对个体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

(2)认知动机

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动机指的是激发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行认知行为的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活动。认知动机一般与内驱力和诱因有关。在本研究中,受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有的源自于兴趣,有的源自于学习的需要,有的源自于环境的压力等。而动机的强弱往往与认知内容和教育方式有关,与个体紧密相关的教育内容,平等而生动的教育方式往往更容易被大学生党员接受;刻板的教育内容,教条式的教育方式往往被大学生党员排斥。

(3)个人的入党需要

大学生在高校从申请入党开始,到被支部大会通过成为一名党员,需要经历一个规范化的入党流程。在这个入党流程中,有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这些培训和考核的内容必然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把入党看作一个学习过程的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一过程中的必修课。入党需要促发了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入党的行为取向其实也是驱使他们去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诱因。不可否认,作为党员,他们比非党员更多一些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

(4)党员的责任意识

党员的责任意识伴随着大学生党员的入党流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也得益于党组织内的系统化教育。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党员来说,“党员”可能代表着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概念中囊括了很多优秀的品质。一旦自己作为一名具体的党员而存在时,个体会不自觉地向着这个优秀的“党员”来靠拢,逐渐就产生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在访谈中,研究者发现受访者常用的句式是“作为一名党员……”,这是一个条件语句,它包含着受访者在党员这个身份下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具体到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件事,受访者都认为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对公民价值观的引导,作为公民中的先进分子,他们需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二)动态分析——大学生党员在入党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特殊性不单体现在这个群体的政治立场上,还体现在他们有其他非大学生党员不曾经历的一个特殊经历——入党。在本研究中,入党经历作为一个特殊的发展脉络贯穿于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中。如果简单地把入党经历分成三个阶段:入党前(递交入党申请书前)、入党过程中(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支部大会通过成为预备党员)和入党后(支部大会通过成为预备党员后),每个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中。

从图2可以看出,国家意志、文化背景、社会舆论、学校教育、原有价值观和认知动机这六个因素是贯穿于整个入党过程的比较恒定的因素。换句话说,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党员和非大学生党员的影响是大致相同的,无论你是否选择入党,在高校环境中,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党组织内的系统化教育和个人的入党需要这两个因素是在大学生党员申请入党之后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因素,申请入党的行为使个体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受到这个决定的影响,也改变了外在的环境变量(需要经历入党的特殊环境)。而党员的责任意识是伴随着入党的过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成为党员之后,这种意识会逐渐成为自我认识的一部分。

个体的内化是个体与外在环境不断互相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用同化—顺应的模式来解释个体的认知系统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认知系统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所经历的发展变化。[19]在本研究中,借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解释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中采用的认知策略:当相关信息与大学生党员的原价值观相符时,他们倾向于用已有的认知系统对外来信息进行解释或分析,并把这些信息纳入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这就是“自然同化”的认知策略;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信息与大学生党员的原价值观不完全相符时,他们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认知系统,以适应外在环境,这就是“顺应环境”的认知策略。而要完成同化和顺应的认知发展,扳机点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内在源自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思内化”;外在源自个体从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实践活动,“行动会深化”个体的认知。

本研究结果显示,每个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距离,或者说内化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认知对象,刻板地进行记忆和复述,情感卷入程度低,本研究称之为认知;有的在理性和感性上都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情感卷入度,本研究称之为认同;有的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价值观体系中,成为自己处事的准则,情感卷入度高,本研究称之为内化。

四、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探讨了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及其影响因素,从受教育者群体的角度对目前高校施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反馈,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高校要为大学生党员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的教学和行政部门都肩负着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各部门要形成合力,总体布局,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做好教育规划工作,确保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组织领导、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综合管理、社会服务等各方面持续进行。

其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中,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贴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交流互动的教育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提高教育效果。。

最后,严格遵循党员的发展考察制度,加强对申请入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考察。本研究表明,个体的原有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高校的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要切实筛选出思想过硬,三观正确的发展对象,确保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党员队伍,保障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J]. 党建, 2014(01).

[2] 刘云山.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 2014(02).

[3] 陈立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心理机制探讨[J]. 求索, 2012(04).

[4] 张波,邓卓明,邹莉. 意识形态话语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挑战及路径[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01).

[5] 黄蓉生,胡建军,崔健.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多维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 2015(06).

[6] 李军松,李旭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传播效果层次的整合策略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4).

[7] 郭朝辉.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01).

[8] Glaser B G. Basics of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Emergence vs.Forcing[M]. Mill Valley: Sociology Press,1992:187.

[9] 陈向明. 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1).

[10] Glaser B S A.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1967:148.

[11] 陈向明.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9(04).

[12] 朱丽叶·M.科宾, 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 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 2015:75.

[13] 李志刚.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J].东方论坛, 2007(04).

[14] 本书编写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152.

[15] 张进辅. 现代青年心理学[M]. 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2:85.

[16] 习近平.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2-25.

[17]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2-11-08.

[18] 曹挹芬,胡凯.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认知图式的优化[J]. 思想教育研究, 2012(12).

[19]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 认知发展理论的沿革与新发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4).

编辑:邵西梅

D643

A

2095-7238(2017)04-0027-07

10.3969/J.ISSN.2095-7238.2017.04.005

2016-11-26

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态度理论的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路径研究”(2014SJB54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内化入党编码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憨娃入党
Genome and healthcare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