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安天目溪流域蚕桑产业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

2017-09-08朱建华

蚕桑通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临安市蚕种桑园

朱建华

(临安市潜川镇人民政府,浙江 杭州 311300)

临安天目溪流域蚕桑产业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

朱建华

(临安市潜川镇人民政府,浙江 杭州 311300)

天目溪流域位于临安市中部地区,区域内於潜镇、潜川镇、河桥镇三镇是临安市蚕桑主产区,也是浙江省蚕桑重要产区。天目溪流域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南宋绍兴年间楼俦所著《耕织图》即诞生于此。至2012年,天目溪流域内有桑园2433 hm2,建成的乐平省级蚕桑主导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就有486.67 hm2。但近5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以及新型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蚕桑产业面临着逐步被边缘化的挑战,曾经的主导优势不在,桑园面积与饲养量均大幅下降。面对产业发展困境,本区域从提升产业素质、创新耕作制度、发挥产业特色、注重产业传承等方面做文章,为蚕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守护传统蚕桑产业,传承蚕桑文化意义重大。

1 蚕桑产业发展形势严峻

1.1 蚕桑产业规模持续萎缩

2012~2016年,天目溪流域桑园面积、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蚕桑产值情况,见表1。

表1 2012~2016年天目溪流域桑园面积、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蚕桑产值一览表

据2012~2016年天目溪流域於潜、潜川、河桥三镇桑园面积、饲养量、产茧量、产值统计,2012年区域内桑园面积2433 hm2,饲养蚕种6.1万张,产茧量3099 t,产值1.07亿元,全年50 kg鲜茧平均价格达1726元。2012年以前,天目溪流域蚕桑产业通过方格蔟营茧、小蚕共育、“天目山”桑蚕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优质茧生产技术的推广,以及蚕桑专业合作社带动,区域内蚕桑产业稳定发展,呈现出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和经营组织化的良好趋势,蚕桑产业也跻身临安市八大农业主导产业之列。并先后于2011年建成临安市天目溪流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於潜现代蚕桑示范区;2012年建成乐平省级蚕桑主导产业示范区。但是自2012年以来,天目溪流域桑园面积、饲养量、产茧量、产值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至2016年,仅有桑园面积1600 hm2,减少34.3%;蚕种饲养量2.2万张,下降63.4%;产茧量1187 t,下降61.7%;产值0.41亿元,下降61.4%。蚕桑产业发展形势异常严峻,产业规模持续萎缩。

1.2 产业发展内力不足

1.2.1 经济收益偏低

导致区域内蚕桑产业规模萎缩最重要的内部因素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与临安市其他农业产业(如:蔬菜、水果、山核桃、竹笋)相比,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低下,每50 kg鲜茧均价长期在1400元~1800元间低位徘徊,每亩纯收益偏低,农户发展意愿低,产业发展内力不足。桑园面积逐步萎缩,部分桑园抛荒或者改种水果、红豆杉、蔬菜等作物。以潜川镇乐平村为例,2013年就出现一次性流转桑园面积33.33 hm2用于发展红豆杉,而且流转租金便宜,每年每667 m2仅600元,对稳定蚕桑产业基础十分不利。蚕桑产业的整体不景气也对农业政策制订产生了影响,临安市级财政每年仅有50万元左右的蚕桑产业化资金扶持,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可谓杯水车薪。

1.2.2 从业人员减少

蚕桑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近年来伴随着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蚕桑从业人员不断减少。据2014年对区域内潜川镇337名蚕桑从业者调查(表2),年龄在40周岁以上者占77.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3.6%。蚕桑从业人员呈现年龄老化严重、文化程度偏低、科技素养缺乏的现象。还有就是蚕桑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2012年时,临安市共有专职蚕桑专业技术人员7人,且重点乡镇均有专职蚕桑干部,但至目前临安市仅剩专职蚕桑专业技术人员2人,乡镇蚕桑干部多数退休、转岗,蚕桑产业技术力量缺乏,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1.3 外部因素冲击影响

1.3.1 政策影响

随着近年浙江省以及临安市新型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推进,受“三改一拆”、农村环境整治等政策影响,农民房周围附房、彩钢棚等违建拆除力度大,而这些场所曾经作为农户主要的养蚕场所,拆除后农户面临无地方养蚕的困境。而新建蚕室成本过高,农户又不愿将蚕养在整洁的新房内,弃养情况增多,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产业淘汰速度。

1.3.2 养蚕风险

尽管在蚕期前临安市环保、农业部门会发布砖瓦厂等暂停生产通知,相关企业也在花费巨额成本进行废气排放设备改造,但是若遇到连续晴好无雨天气,氟化物污染中毒依旧时有发生。桑园周边农事生产等不可控因素增多,偶发性农药毒害等安全问题难以解决,没有集中连片洁净的桑园,农户忧虑加深,对蚕桑生产信心不足,也在冲击产业发展基础。

2 天目溪流域蚕桑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天目溪流域蚕桑产业区集中、交通便利,已经形成优质茧生产带,区域内有蚕种场一家(临安春秋蚕业有限公司);蚕桑专业合作社三家,均为杭州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合作社。面对产业规模持续萎缩的不利局面,本区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开拓思路,多措并举,从提升产业素质、创新耕作制度、发挥产业特色、注重产业传承等入手,寻求产业全方位融合创新发展。

2.1 提升产业素质,做好转型升级

2.1.1 改革蚕种经营体制

自2015年春蚕开始,全市蚕种由临安春秋蚕业公司直接经营,公司负责催青并发种;各合作社负责统计农户需求量并汇总,然后由各合作社统一领种分发;市农业局业务管理部门退出蚕种经营,但继续履行蚕种质量监管职责。蚕种生产、催青、发放是蚕业产业链中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实行市场化后,在保证蚕种质量提升的同时,单位成本持续下降,减少经营环节让利给农户,使农户直接得到了实惠,而且享有更多品种的选择权。新制度实行当年即实现统一订种率90%以上,有力保障了蚕桑生产稳定。

2.1.2 改革产业模式

改变过去合作社只挂牌不运作的局面,打破单纯“蚕茧收购合作社”的状态,充分发挥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服务功能,合作社对农户进行统一供种,统一药品,统一收茧,统一生产技术服务。对有意愿的农户由合作社集中实行小蚕共育,适当收费。由合作社从农户中挑选认真耐心的人员负责小蚕共育管理,并支付工资,3龄起蚕后分发给农户。小蚕共育模式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平均每张蚕种可节约物料成本40元,节省人工6个工,大大提升了效率;蚕体发育整齐、健壮,能够提高蚕茧质量,并降低农户分散饲养的安全风险。另外合作社与农户签署收购协议,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对蚕茧质量(上蔟7d以上,化蛹率100%,上茧率90%以上,上车率95%,手感干燥)、生产过程提出具体要求,实行优茧优价和保护价收购,解决蚕农后顾之忧。

2.1.3 推行标准化生产

实行良种良法,区域内蚕桑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其中新种桑树以强桑1号、丰田等优质高产品种为主,蚕品种以菁松×皓月、薪杭×白云、秋丰×白玉等优质品种为主。按照“天目山”牌桑蚕鲜茧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养蚕农户采用《天目山牌桑蚕鲜茧质量、桑树栽培技术、桑蚕饲养技术》(DB330185/T010-2003)市(县)级地方标准技术要求,执行《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DB33/T217-2015);《蚕种生产技术规程》(DB33/T2019-2016)之催青等省地方标准,全面应用推广小蚕1日2回育、小蚕共育和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不断推进蚕桑标准化进程。加强蚕桑绿色证书培训,农户执证从业。通过各类培训,提高蚕农标准化生产和优质茧生产意识。

表2 2014年天目溪流域蚕桑从业人员情况调查(潜川镇)

2.2 创新耕作制度,全面协同发展

针对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低下,单位面积纯收益低的难题,大胆进行耕作制度创新,开展桑园套种为主的综合利用,采取种植业协同发展策略。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冬闲桑园套种雪里蕻、夏季桑园套种旱粮作物小番薯等提高经济效益。冬闲桑园套种雪里蕻,在每年的10月以后进行,这段时间桑树进入休眠状态。经过多年试验,“甬雪3号”雪里蕻适合临安桑园种植。利用冬闲桑园套种的雪里蕻加工成梅干菜,平均每667 m2产量289 kg,产值3355元。近三年来,小番薯在临安农业产业中异军突起,具有小型化、优质化、彩色化和营养化等特点,色泽黄亮,口感软糯香甜,销售火爆。区域内桑园基地顺势而为,抓住有利时机,在春期蚕生产结束后,及时套种旱粮作物小番薯,品种为“心香”。“心香”小番薯生长期90 d左右,可于秋期蚕开始前完成采收,平均每667 m2产量750 kg以上,批发价在10元/kg,平均产值7500元左右。桑园套种有效的利用了桑园空间以及光照、水肥等资源,提高了桑园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2.3 发挥产业特色,实行亮牌战略

以往合作社经营范围较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蚕茧收烘。近年来区域内蚕桑合作社发挥产业特色,主动延伸产业链,拓宽经营范围,实行亮牌战略,坚持品牌发展的差别化方向,利用网络营销、微商发布、农产品推介会等手段,积极进行市场化、品牌化建设。於潜镇燕村蚕桑专业合作社的蚕丝被,在工商总局成功注册“情丝缘”商标,主打原产地纯手工制作、原料百分百纯正、生产过程全程可见,按照客户需求进行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情况良好,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了蚕茧作为初级农产品在利润分配上的不利局面。潜川镇建国蚕桑专业合作社桑园套种的雪里蕻加工成的“自在居”系列梅干菜、雪菜等产品,主打农家绿色农产品,风味独特,通过品牌建设,严格统一生产程序,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加蚕桑副产品收入,增加了农民收入。

2.4 注重产业传承,宣传蚕桑文化

天目溪流域作为历史悠久的蚕桑产区,中华文化瑰宝《耕织图》诞生地,近年来在注重蚕桑产业传承,宣传蚕桑文化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位于於潜镇的“中国耕织图文化园”项目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项目位于观山、凌口桥和百园三村境内的天目溪畔,是於潜镇首个大型文化旅游项目,规划面积约100 hm2,总投资2亿元左右。建设内容包括中国耕织图主题文化园、耕织文化博物馆和体验馆、漂流、水上乐园等。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耕织主题文化园。同时区域内还有於潜镇扶西村的“蚕桑文化馆”及桑-畜循环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河桥镇泥骆村的蚕桑精品村建设,这些都对发掘传承传统蚕桑文化意义重大。另外在景区周边适当发展果桑栽培,吸引游客采摘的同时也让他们关注传统蚕桑文化,让细雨润田,春蚕吐丝这样的画面停留在无数人的记忆中。

猜你喜欢

临安市蚕种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临安市茶文化志》首发式成功举办
浅谈“桑园托管”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