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蚕业(Ⅰ)
——蚕桑生产的发展(生产概况、产区变化)

2017-09-08周金钱

蚕桑通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蚕区省农业厅蚕种

周金钱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蚕业(Ⅰ)
——蚕桑生产的发展(生产概况、产区变化)

周金钱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浙江有4700余年的栽桑养蚕历史。近年来,系统记述浙江蚕桑生产历史的志书有,《浙江省蚕桑志》、《浙江通志·蚕桑丝绸专志》,但二专著,或因时限,或因篇幅要求,对1978~2014年浙江蚕业的发展不能充分记述,特整理近40年来浙江蚕业发展的有关资料,以供查阅参考。全文分蚕桑生产、蚕桑生产技术、蚕种生产技术、蚕业管理等部分。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生产概况与蚕区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蚕业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1992年,蚕茧产量创历史纪录达14.07万t;此后,随茧丝市场行情的变化出现了波动;从2008年开始产茧量连年下降。浙江蚕区的划分,不同时期各有不同;最高峰时,蚕区分布于全省11个市(地)68个县,到2014年10个市45个县(市、区)有蚕桑生产。

蚕业;生产;产区;浙江省

浙江蚕桑历史悠久。为留存历史,浙江省蚕桑学会于1993年组织编写了《浙江省蚕桑志》,历经10年于2004年出版发行,志书时间从公元前到2000年。根据省委编纂《浙江通志》的文件(浙委办〔2012〕56号)精神,由凯喜雅集团牵头,省农业厅、省经信委参加,组织编写《浙江通志·蚕桑丝绸卷》(最终定为《浙江通志·蚕桑丝绸专志》,为浙江通志之第104卷),于2017年3月8日通过省方志办组织的专家评审(二审),志书时间从公元前到2010年。由于《浙江省蚕桑志》在编写时,对改革开放后的记述较为简略,且截止到2000年;《浙江通志·蚕桑丝绸专志》,限于字数控制的要求,不能充分记述蚕桑方面的内容。为较全面地记述改革开放30多来浙江蚕业的发展,特整理撰写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蚕业(1978~2014)》,以为今后编写蚕桑历史留存些许参考资料。本文基本参照志书编写要求,主要对历史史实记述,基本不加评论。全文共分生产发展、技术发展、蚕业管理等。由于资料收集不全,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望请指正。

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蚕桑产业随社会经济的变革,发生重大变化。蚕桑生产从快速发展创历史新高,到萎缩下降;蚕桑科技从创新进步,到基本停滞;蚕业管理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蚕业,成为浙江蚕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

1 产业概况

1.1 全省桑园面积

1978~2014年,全省桑园面积,见表1。

1.2 全省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

1978~2014年,全省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见表2。

1.3 全省蚕种生产量

1978~2014年,全省蚕种生产量,见表3。

表1 1978~2014年浙江省桑园面积一览Table 1 Themulberry field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1978~2014

表2 1978~2014年浙江省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一览Table 2 The silkworm egg rearing amount and cocoon yield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1978~2014

资料来源: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蚕桑生产资料汇编》(第一至五辑,1949~2000);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桑茶果生产工作年报》(2001~2012年各年度);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蚕桑生产年报》(2013~2014年各年度)。

表3 1978~2014年浙江省蚕种生产量一览Table 3 The silkworm egg yield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1978~2014

注:每张蚕种卵量:1989年前以重量为单位,1978~1988年,根据品种12.0~14.5 g。1989年起改为以良卵数为单位,1989~1992年,春用(多丝量)品种24000粒,夏秋用(中丝量)品种23400粒;1993~2006年,不分品种均为25000粒;2007~2014年,为28500±500粒。资料来源: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蚕桑生产资料汇编》(第一至五辑,1949~2000);浙江省蚕种公司:《全省蚕种业务统计资料汇编》(2001~2014年各年度)。

1.4 基年(1978年)、最高年、末年(2014年)各市、县生产概况

1.4.1 1978年各市、县蚕桑生产情况

1978年,全省共有8个地区62个县有蚕桑生产,各市、县生产情况,见表4。

1978年,全省有5个地区14个县35个蚕种场生产蚕种,各地区、场生产情况,见表5。

表4 1978年浙江省各市、县蚕桑生产情况一览Table 4 The sericulture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1978

资料来源: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蚕桑生产汇编》(第一辑),第35~40页。

表5 1978年浙江省各地区、蚕种场蚕种生产情况一览Table 5 The silkworm egg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1978

注:①由于秋期长期干旱,全省仅完成生产计划任务的58.9%;②表中“-”表示没有生产,“0”表示有蚕饲养,没有制成种。资料来源: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蚕桑生产统计资料汇编》(第一辑),第199~207页。

1.4.2 1978年以来最高年各市、县蚕桑生产情况

1978年以来,桑园面积最大的年份为1994年,全省有11个市(地)67个县(市、区)桑园面积101320hm2,各市、县桑园面积,见表6。

1978年以来,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最高年为1992年,全省有11个市68个县(市、区),饲养蚕种415.6万张,生产蚕茧14.07万t,这也是浙江蚕桑历史上最高纪录,各市(地)、县(市、区)情况,见表7。

1978年以来,蚕种生产量最大的年份为1993年,全省7个市15个县(市、区)38个蚕种场,全年饲养蚁量26.89万g,生产蚕种509.36万张,也是历史上蚕种生产量最大的年份,各市、场生产情况,见表8。

表6 1994年浙江省各市、县(市、区)桑园面积一览Table 6 Themulberry field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1994

资料来源: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桑茶果生产工作年报》(1994年度),第156~161页。

表7 1992年浙江省各市(地)、县(市、区)蚕桑生产情况一览Table 7 The sericulture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1992

资料来源: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桑茶果生产工作年报》(1992年度),第183~186页。

表8 1993年浙江省各市、蚕种场蚕种生产情况一览Table 8 The silkworm egg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1993

资料来源: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蚕桑生产统计资料汇编》(第四辑),第272~284页。

1.4.3 2014年蚕桑生产情况

2014年,全省10个市45个县(市、区)有桑,4个县有桑不养蚕,各市、县蚕桑生产情况,见表9。

2014年,全省4个市10个县(市、区)15个蚕种生产单位生产蚕种,各市、公司(场)蚕种生产情况,见表10。

1.5 在全国的地位

浙江历来是全国蚕茧的主产省,长期位居全国首位,20世纪80年代末后,位次逐步后退。浙江省蚕茧产量在全国排序的变化,见表11。

表9 2014年浙江省各市、县蚕桑生产情况一览Table 9 The sericulture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4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蚕桑生产统计年报》(2014年)。

表10 2014年浙江省各市、公司(场)蚕种生产情况一览Table 10 The silkworm egg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4

资料来源:浙江省蚕种公司:《2014年蚕种生产情况统计》。

表11 浙江省蚕茧生产量在全国的地位Table 11 The cocoon yield station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

2 产区分布

蚕桑产区随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行政区域调整频繁,有较大变化。1978年,蚕桑产区分布在8个地区62个县。1993年,蚕区达到11个市(地)66个县(市、区)1109个乡(镇)14365个村,养蚕农户113.56万户。20世纪末,温州市蚕桑基本消亡。2014年,蚕桑产区分布在10个市45个县37.7万个农户。

2.1 产区的划分

蚕桑产区及蚕桑重点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划分。

1978年,蚕桑产区划分,嘉兴地区为老蚕桑基地,杭州、绍兴、金华地区为新蚕桑基地(1973年9月,省委《浙江省发展蚕桑生产的规划(1973~1980年)》)。

1986年,省农业厅的《浙江省蚕桑区划》,将全省69个县分为5个蚕区,即杭嘉湖蚕区,包括湖州市区(今湖州市南浔区、吴兴区)、德清、长兴、嘉兴(今嘉兴市秀洲区、南湖区)、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余杭及杭州市西湖、江干等12个县(市、区)。萧绍蚕区,包括萧山、绍兴市越城区、绍兴(今绍兴市柯桥区)、上虞、诸暨、嵊县(今嵊州市)和新昌等7个县(市、区)。浙西蚕区,包括安吉、临安、桐庐、建德、富阳、淳安、兰溪和浦江等8个县(市)。浙南蚕区,包括金华(今金华市婺城区、金东区)、武义、永康、东阳、磐安、义乌、衢县(今衢州市衢江区、柯城区)、龙游、江山、常山、开化、丽水、青田、云和、庆元、龙泉、缙云、遂昌、松阳、景宁、仙居、天台、永嘉、泰顺和文成等25个县(市、区)。东南沿海蚕区,包括宁波市镇海(今宁波市镇海区、北仑区)、慈溪、余姚、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宁海、象山、临海、三门、玉环、黄岩、温岭、乐清、瓯海、瑞安、平阳和苍南等17个县(市、区)。

2003年,省农业厅的《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蚕区分为以嘉湖为核心、杭绍为辅的生产区域,包括桐乡、嘉兴市秀洲、嘉兴市秀城(今嘉兴市南湖区)、海宁、海盐、湖州市南浔、湖州市吴兴、德清等8个主产县(市、区),以及淳安、临安、嵊州、新昌等4个重点县(市)。2003年,省农业厅的《浙江省“十一五”蚕桑生产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嘉湖蚕区,包括嘉兴市的桐乡、海宁、海盐、秀洲、秀城(今嘉兴市南湖区)和湖州市的南浔、吴兴、德清、长兴、安吉等10个主产县(市、区);浙西南蚕区,包括淳安、临安、桐庐、建德、缙云、开化、兰溪、武义、磐安等9个主产县(市、区)。2003年,省农业厅的《浙江省蚕桑优化改造规划(2003~2007年)》,桐乡、嘉兴市秀洲、海宁、海盐、湖州市南浔、德清等6个县(市、区)为优化改造的重点县;《浙江省蚕桑西进发展规划(2003~2007年)》,淳安、临安、建德、桐庐、兰溪、武义、缙云和开化等8个县(市)为蚕桑西进的重点县。

2008年,省农业厅的《浙江省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优势区域布局分为,嘉湖蚕区,包括嘉兴市的桐乡、海宁、海盐、秀洲、秀城(今嘉兴市南湖区)和湖州市的南浔、吴兴、德清和安吉等9个主产县(市、区)。浙西蚕区,包括淳安、临安、桐庐、建德、开化、缙云、武义、兰溪等8个县(市)。浙中蚕区,包括绍兴市的诸暨、嵊州、新昌、上虞和杭州市的余杭、富阳等6个县(市、区)。

2011年,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浙江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十二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11〕1036号),着力发展嘉湖优势产业带、浙中西优势产业带,推进12个蚕桑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蚕桑精品园(表12)建设。

到2014年,嘉湖优势产业带、浙中西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两个产业带的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92.6%、95.0%。

2.2 浙北蚕区

浙北蚕区,即传统的杭嘉湖蚕区。该区地处太湖之南,钱塘江以北,包括湖州市南浔、湖州市吴兴、德清、长兴、安吉、嘉兴市秀洲、嘉兴市南湖、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杭州市余杭区等13个县(市、区)。该区气候、土质适宜种桑养蚕,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基础扎实,技术先进,分布集中。宋代以后,历来为全省最主要的蚕茧生产区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也是全省最大的蚕茧基地和蚕桑高产区。

该区还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商品桑苗集中生产基地,20世纪90年代,年产嫁接桑苗10亿多株,主要在桐乡、海宁2市。其中桐乡市,嫁接苗占全省的55%以上,实生苗占全省的90%;海宁市,嫁接苗占全省的35%左右,实生苗占全省的8%左右。浙江桑苗除自用外,大部分销售至全国。区域内建有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和全国首家桑苗交易市场,信息发达,为全国茧丝绸信息中心之一。到21世纪,该区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蚕桑生产逐渐萎缩,但仍然是浙江蚕桑的重点区域。

2014年,该区有蚕桑生产的县(市、区)12个,有桑园35050 hm2,饲养蚕种64.24万张,生产蚕茧29591 t,9个蚕种生产单位生产蚕种50.02万张,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1.2%、63.4%、62.9%、61.8%,成为浙江蚕桑的(嘉湖)优势产业带。产茧500 t以上的县(市、区)有,桐乡(11436 t)、海宁(5090 t)、湖州市南浔(4157 t)、德清(2257 t)、嘉兴市秀洲(1478 t)、海盐(1911 t)、长兴(1105 t)、安吉(994 t)、湖州市吴兴(825 t)等9个,蚕茧产量29253 t,占全省总产茧量的62.2%。

表12 浙江省“十二五”蚕桑优势产业带、示范区、精品园建设规划Table 12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sericulture advantageous industry region,demonstration area and classic garden of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12 th Five-Year plan

2.3 浙西南蚕区

该区地处浙江西部山区、金衢盆地和浙南山区,包括杭州市的临安、桐庐、建德、富阳、淳安和温州、金华、衢州、丽水4市所属各县等40个县(市、区),是全省植被覆盖较高的山区或是红黄壤丘陵著称地带的盆地,土地资源丰富,历来是浙江蚕桑新区发展的重点区域,也是蚕桑兴衰变化最大的区域。

1978年以后,在沿江、沿溪两岸利用河滩地以及低丘缓坡地,建设新桑园,蚕桑生产很快发展。1994年达到顶峰,蚕桑生产发展到33个县,桑园面积2.57万hm2,饲养蚕种72.6万张,生产蚕茧27274 t;有14个县产茧量超500 t,其中9个县超1000 t。

2003年9月,省农业厅在淳安县召开全省蚕桑西进与优化改造现场会,部署实施蚕桑西进工程,淳安、临安、建德、桐庐、兰溪、武义、缙云、开化等8个县为实施范围(2002年8县共有桑园1.55万hm2,饲养蚕种38.4万张,生产蚕茧15241 t,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9.1%、15.4%、15.4%)。2005年9月14~15日,省农业厅在建德市召开全省蚕桑西进总结表彰会,表彰了淳安、临安、建德、缙云等4个蚕桑西进工程实施先进县。2008年,8个县桑园面积达到2.07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27.5%,比实施前的2002年提高了8.4个百分点;蚕茧产量22410 t,占全省总产量的27.3%,比实施前的2002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浙西南蚕区通过西进工程实施,促进了蚕桑生产向优势产区集聚,形成了一批蚕桑专业村、专业镇、重点县,拥有连片桑园千亩以上的蚕桑专业村13个,万亩以上专业镇3个。临安市乐平乡乐平村有养蚕农户430户,占总农户数的91%;桑园91 hm2,占耕地面积70%以上;蚕桑产值达到574万元,占该村农业总产值52%以上。桐庐县分水镇养蚕农户8700户,占农户总数的57%;有桑园1000 hm2,蚕桑产值5395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51%。淳安县,1978年产茧仅196 t,2000年达2647 t,位全省第9位,到2008年达到8781 t,升至全省第3位,8年蚕茧产量增了2.3倍。缙云县,1978年产茧仅4 t,2000年达137 7t,位全省第15位,到2008年达到2357 t,升至全省第10位。

2014年,该区有蚕桑生产的县(市、区)23个,桑园面积1.8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31.4%;饲养蚕种32.0万张,占全省总饲养量的31.6%;生产蚕茧15082 t,占全省总产茧量的32.1%;3个蚕种生产单位,生产蚕种12.98万张,占全省总生产量的16.0%,成为浙江蚕桑新的(浙中西)优势产业带。产茧500 t以上的县(市)有淳安(4195 t)、桐庐(2787 t)、临安(2345 t)、富阳(2042 t)、缙云(1220 t)、建德(723 t)、开化(675 t)等7个,蚕茧产量13987 t,占全省总产量的29.7%。

2.4 其他蚕区

其他蚕区主要分布于浙江东部的宁绍平原,包括杭州市萧山和绍兴、宁波、舟山、台州等4市所属县共计14个县(市、区),自然条件优越,以冲积海涂为主,栽桑养蚕较适宜,经济作物种类众多,蚕区分散、稳定性差。蚕种生产历史悠久,且产量高、质量优,历来为全省蚕种生产的重要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20世纪50~90年代3个蚕桑新区的发展期。1990年,舟山市也开始栽桑养蚕,使全省11个市(地)都有了蚕桑生产。1994年,其他蚕区的蚕桑生产发展到20个县,桑园面积1.43万hm2,饲养蚕种48.2万张,产茧17388 t,有7个县年产茧超500t。其中绍兴市的嵊县(今嵊州市)5069 t,台州市的仙居县1217 t,宁波市的宁海县605 t,为各县的最高峰。

2014年,该区有蚕桑生产的县(市、区)10个,桑园面积0.4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7.3%;饲养蚕种5.1万张,占全省总饲养量的5.0%;生产蚕茧2343 t,占全省总产茧量的5.0%。产茧500 t以上的县(市)有,嵊州(773 t)、新昌(533 t)。蚕种生产单位有嵊州市蚕种场、绍兴市大禹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诸暨市健宝农业公司共3家,饲养蚁量7614g,生产蚕种15.69万张,占全省蚕种生产总量的19.4%,其中10万多张蚕种供应全省其他市县。

致谢:对参加《浙江通志·蚕桑丝绸专志》编写的潘美良、谷利群、董久鸣、许德尧、朱俭勋等先生收集提供有关资料;《蚕桑丝绸专志》主编李琴生及参加评审的冯家新教授、王丕承研究员、吴海平研究员等提供的修改意见,一并致谢。

Sericulture in Zhejiang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Ⅰ)——Sericulture Development(Production Situation,Producing Area Variation)

ZHOU Jin-qian
(Extension Center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of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310020)

There is a 4700 years'long history of sericulture in Zhejiang Province.While the sericulture development during 1978~2014 has not been recorded particulaly,the related data was collected and listed in this article.There are four parts including sericulture production,sericulture technology,silkworm egg produciton technology and sericulture management.In this section,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producing area variation were summarized.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sericulture of Zhejiang Province has recovered and increased rapidly.The coocon yield of 1992 in a peak in history reaching 140700 t.Howver,it decreased year by year from 2008.The partition of producing area was different in severial periods.The distribution involved 11 towns,68 countries in whole province before;while it involvd 10 towns,45 countries in 2014.

sericulture;production;producing area;Zhejiang Province

S88

A

0258-4069[2017]02-001-13

周金钱(1957-),男,浙江永康人,研究员。长期从事蚕业技术管理。E-mail:zjscs@163.com

猜你喜欢

蚕区省农业厅蚕种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刘志杰接受采访时说 汲取奋进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四川省农业厅举办全省农业系统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培训班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东省农业厅组织召开我省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