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百姓的才是好官员

2017-09-08◎乔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商贩乡亲们百姓

◎乔 娟

爱百姓的才是好官员

◎乔 娟

清朝官场黑暗,贪污盛行,很多官员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不惜丧失做人的底线,陕西官员刘荫枢却是一个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坚持同歪风邪气做斗争的好官员。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刘荫枢刚到江西赣南道做道台,就办了一件深得人心的好事。

当地镇将(镇兵统帅)为了敛财,竟然发明了门税:不论何人,凡从城门经过必须交进城费。刘荫枢得知后大怒:百姓本来就不富裕,进城买个菜、看个亲戚居然还得交税,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不过,刘荫枢没有立即去找镇将问责,而是采用了迂回的策略。

第二天,刘荫枢像没事人一样去找镇将喝酒,还秘密找了两个群众演员扮演商贩,进城投奔亲戚。正当刘荫枢和镇将觥筹交错之际,这两个挑着小麦、扛着布匹的商贩直奔城门而来,守门军士照例要二人交纳门税,两人大声嚷嚷着身上没钱,士兵立刻动粗,两个商贩被吓破了胆,只好许诺先将小麦和布匹作抵押,等进城找亲戚借到钱后再将小麦和布匹赎回,守门军士表示同意。

接下来,两人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情节,进城后直闯镇将的宴席,“扑通”一声朝刘荫枢跪下,连呼“请大人做主”。刘荫枢赶忙给镇将介绍说这两名商贩其实是自己府上的采购员,并装出很生气的样子,说:“让你们去采购怎么这么久才回来?”两人将无钱交纳门税,以物抵押的事细述一遍。刘荫枢听完,看了镇将一眼,意味深长地说:“我府上的人尚且如此,百姓的日子可怎么过啊?”镇将顿时坐立不安,心如乱麻。刘荫枢看出了镇将的心思,转换话题说:“区区小事,明日再论。来,我们继续!”趁着刘荫枢递过来的台阶,镇将迅速做了决定。第二天一早,镇将亲自带人来到刘荫枢府上将所扣之物归还,并当众宣布即日起取消门税,百姓可随意进城。

按说事情到此已经圆满解决了,可谁知道镇将心里会不会留下阴影,将不爽变成报复呢?深谙人情世故的刘荫枢不仅要刹住歪风,还要顾及镇将的面子。他让人置办酒席款待镇将,酒过三巡,刘荫枢向镇将深鞠一躬,真诚地说:“将军实乃德惠万民,请受在下一拜。”此后,镇将更加佩服刘荫枢的为人,果然没有再挑事。

刘荫枢这样滴水不漏的智慧其实是心性使然,他是真正地将百姓利益放在了心上,才会如此费心地帮其排忧解难。不仅如此,为了百姓,刘荫枢甚至不惜自损荷包为百姓谋福。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刘荫枢回老家陕西探亲。一路上田川沟渠鸟鸣花香,别有一番景象。可当走到家乡一条名叫澽(jù)水河的地方时,看到来来往往的乡亲们正挽起裤腿,战战兢兢地蹚水过河,刘荫枢心里非常难过:多少年了,家乡这条河还是老样子,它不仅挡住了乡亲们出行的脚步,遇上刮风下雨,更是危险至极。想到这里,刘荫枢发下宏愿:给乡亲们修座桥,让他们出行无忧,过上好日子。

由于刘荫枢为官清廉,家里的开支都是靠他仅有的俸禄,所以经济并不宽裕,儿女们对此决定并不支持。但刘荫枢没被这些反对之声动摇,他拿出多年积蓄,请人勘测、设计方案、画图纸、找工匠。五年之后,一座桥身全长180米、桥面宽4.5米的毓秀桥巍然挺立在澽(jù)水河之上。整座大桥美轮美奂,坚固实用。从此,南来北往的乡亲们自由出入,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刘荫枢的儿子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看到了桥的价值,准备设卡置点,收过桥费。

刘荫枢再次回乡探亲时,得知儿子的打算后,深感忧虑:儿子若这样下去还能得了?修桥本是造福乡里,没想到儿子起了歪心。为了避免子孙后代借桥敲诈,刘荫枢将桥捐给了当地村社,并立字据为证。从此,毓秀桥归了集体。儿子气得哇哇大叫:“别人当官有钱有地,我们家却被一个破桥弄得倾家荡产!”刘荫枢解释说:“好男不端祖宗碗,儿孙兴旺福泽远。造桥是为了乡亲们出行,卖桥却是为了你们!看看有多少官二代整天依靠老爹的权势作威作福,一事无成,如果我也这样,不是害了你们吗?”儿子听后,惭愧不已。

接下来的几年,刘荫枢先后任职云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等,深受百姓爱戴。其间,刘荫枢拒馈赠、省徭役、抓治安,狠抓文化教育和交通运输,还与夫人一起教民耕织、创设南笼厅学、兴办苗学,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为发展经济,刘荫枢开修道路千余公里,一心服务百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刘荫枢有幸参加康熙的千叟宴,后来更是得到雍正的亲自召见和赏赐,于87岁病故。刘荫枢的一生中虽然有过两次被贬,总的来说,朝廷待他相当不错。可见,一心走百姓路线的刘荫枢着实有些才能。

在腐败的清朝,刘荫枢却以清流的姿态奔流在官场,不媚上,不亲权,实在可贵。尤其是他在为官教子方面的品性,更是值得当今官员深思。

编辑/夏涵

《浪人海上雾》是19世纪一幅成功的风景画。因为当时的风景画一般都是横幅的(横幅的英文“landscape”同时也是风景的意思),而这幅画的构图是竖幅的,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其次,如果主人公转过身来,读者的注意力难免会在主人公身上,不再注意风景,而主人公现在是背对着读者的,所以读者自然会被他面前的风景吸引。

猜你喜欢

商贩乡亲们百姓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奇葩粽子
百姓看家“风”
推 销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