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反思与对策

2017-09-07秦雪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高校管理

秦雪

[摘 要]高校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等现实问题,也经历着复杂的心理困惑。高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认知与情感仍未成熟,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要经历一段“疾风骤雨”的心理蜕变才能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学生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心理危机,高校通过建立心理危机管理机制就能迅速地应对危机、解决危机。心理危机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建立和完善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机制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5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2013年,复旦大学硕士生林森浩因琐事对室友黄洋心生不满,在愚人节投毒将黄洋毒死,被依法执行死刑。这一事件令人们心痛,也不禁反思,真的如林森浩所说只是出于“愚人节”捉弄黄洋而投毒,没有故意杀人的动机吗?心理学专家宋晓明指出:“他投毒,心理是有愤怒和不满的。那么,他的愤怒情绪是从何而来?我认为这与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低有关。具有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而挫折往往使他产生愤怒、怨恨、敌视等消极情绪体验,并长时间难以排除,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受到一点哪怕很小的刺激,他就会情绪发作,导致行为失控而作案,伤害被害人。”

1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特征

近年来,高校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自杀、危害他人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感谢室友不杀之恩”成为网络热词。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具有潜伏性、突发性、可查性和复杂性等多种特征。恶性事件的发生并非疾风暴雨,在爆发前有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在某事件的刺激下,潜在量变引发质变,最终导致自杀或者危害他人。虽然恶性事件的发生常常出人意料,但往往是有迹可循的,许多研究表明,自杀的人会给出很多线索表达自杀企图,但并非所有自杀的人都会给出预兆,10个自杀的人中,有8个曾经流露过自杀的意愿。例如,某些人表现出异样的表情和举动,某些人有过自杀未遂的行为,某些人开玩笑透露过轻生的念头等,以上行为都应该引起重视。很多始料未及的自杀或者杀害他人的事件无法预测,这也反映了其具有复杂性,当代大学生不得不面临残酷的现实问题,经历复杂的心理困惑。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危机高发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类: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新生、毕业学生、失恋学生、优秀学生以及其他特殊学生群体。其他特殊学生群体主要指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沟通能力差、自我封闭以及心理与生理不能同步成长的学生群体。这些高危人群是高校心理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2 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体系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潜伏期长、突发性强,如不细致观察、长期追踪很难发现。学校繁重的日常工作已经把辅导员搞得焦头烂额,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长久以来,高校形成了一套消极被动的“问题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因此,高校建立并完善一整套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在《危机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危机管理4R理论,该理论由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四个危机管理阶段组成。预备、反应和恢复阶段都是为了尽力应对已发生的危机,并从中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体系,但存在着走形式、做样子的嫌疑。多数高校的危机预警体系建设不完善,重危机处理、轻危机预防,在危机处理中又表现出组织协调能力差、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高校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从新生入学即开始,各二级学院从招生就业处和学生处导入新生的学籍信息、健康状况、家庭背景以及入学前需要特殊交代的情况等信息,建立一份初步的心理档案。新生心理测试是了解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专业测试,组织学生参加心理测试,根据相关数据查找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及时通知二级学院的辅导员,在心理档案中对这些学生着重标注,平时加强关注,如出现心理状况进一步恶化,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其约谈,甚至入院治疗。大学生心理危机有潜伏性,往往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如曠课、不合群、多门挂科、打架等,这些行为有时不单单是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多少有点心理问题倾向。例如,某学生长期旷课,辅导员和班干部多次进行谈心开导,但该生不听劝阻,仍旧旷课长达一个月,辅导员和其家长沟通,家长对学生的旷课行为一概不知。此外,该生性格内向,进入大学后偶尔参加集体活动,谈过两次恋爱,在本学期突然厌倦上学,每天晚上熬夜,不出门也不和人交流,与班级群体脱离。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发现,该生已经厌学,由于长期不和人交际,孤僻极度敏感,内心出现焦虑时找不到合适的排解途径,长期累积影响了价值观判断。有以上几种行为方式的学生是心理档案重点关注的对象。

高校不仅要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还要定期更新完善,系统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真实记录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如高校要定期更新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谈心谈话记录、资助情况以及重大学业事件等。

其次,高校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学校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并进行分析,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有关部门对相关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危机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全校上下要建立三级危机预警机制:第一级是学校心理中心,由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师负责;第二级是各二级院部的心理咨询室,由各院系辅导员负责,为学生们排解困惑,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如遇不可控情况,及时上报学校心理中心备案;第三级是各班班干部,特别是心理委员,要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发现学生有异常行为,要及时汇报给辅导员,辅导员要及时报告给院部领导,二级院部要高度重视,通过谈心、开导、心理学的相关方法缓解该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走出阴霾,防止心理问题恶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往往比较严重,仅有预警机制远远不够,还需要完整的多级管理机制。endprint

再次,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多级管理机制。当学生有了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班干部和辅导员要组成帮扶小组,全面监护该生的安全,关注其情绪与行为状况变化,及时通知学生家长配合管理。同时,二级学院要定期召开心理危机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告学校心理中心。此外,学校心理中心安排心理咨询师初步诊断和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必要时邀请精神卫生专家共同介入。如果家長提出离校治疗,休学等要求,二级学院要上报学生处等待批准。

最后,高校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后期管理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后期管理机制包括当事人和其他受影响的学生两方面。在危机事件后,高校要继续追踪当事人的情况,及时掌握其心理动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尽量消除危机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当事人提出复学要求时,学校心理中心要根据评估机制,要求学生提供专业医疗机构的复学证明,并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各项指标都达标后才允许复学,并录入心理档案。同时,受危机影响的学生可能受到心理冲击,伴有恐惧、焦虑、震惊等负面情绪,有的甚至出现失眠、抑郁等症状,如果不对这类学生进行事后管理,他们很难从危机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且可能会引发新的心理危机。对这类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团体辅导、个别交流或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应对方式,减轻危机引发的恐慌情绪,防止危机蔓延。

3 结 语

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提出:“青年情绪动摇显著,一时沉浸在差不多使身体发抖的狂欢中,一时又陷入被打败似的悲痛里;一时由于有希望而昂首挺胸,一时又由于失意而俯首顿足。”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情绪复杂多变,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容易冲动、偏激。高校在日常工作中要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渡过心理危机,获得战胜和克服危机的经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沉着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未来网.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EB/OL].(2016-8-17)[2017-7-2]http://news.k618.cn/edus/201402/t20140220_4707726_1.html.

[2]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游昌乔.中国危机管理15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强.高校危机管理案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5][日]依田新.青年心理学[M].杨宗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1.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高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