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路径研究
2017-09-07葛蕊
摘 要:本文结合中原崛起过程中,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针对河南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的基础上,为将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中心,提供适合河南省物流发展现状的、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国际物流枢纽;产业联动
近年来,伴随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以及郑州航空经济试验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基于河南省重要的交通区位优势,使河南具备了发展建设全国现代物流中心的外部条件。但也要看到,河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阻碍因素,如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技术人才、管理理念落后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关于全国现代物流中心的内涵界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物流中心定义为:“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但这只是微观层面上的物流中心,即企业或行业级别的实体物流作业活动的场所。而本文的研究显然不是指微观层面上的物流中心建设问题的研究,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全国现代物流中心的内涵,做一个准确的界定。
2014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其中,重点强调了该规划的发展目标,即到2016年“经过三年努力,全省物流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对该文件的解读,可以看到河南省的发展规划路径是通过以郑州为核心的国际物流中心枢纽的建设,带动省内其它区域物流节点建设。并通过扶持特色物流产业,即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特色物流,打造一批优势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物流集群。”具体实施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升级、产业联动、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以及城市配送等方面。
由此可见,所谓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应是指具有较强吸引带动能力和物流服务辐射覆盖能力,具备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资源利用效率高,通过高度的信息化及标准化体系建设,解决目前物流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能够为工农商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提供支撑,为区域内物流枢纽提供链接服务功能,并具有极强的国际物流支撑能力的现代综合国际物流枢纽。
二、河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河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1)现代化的物流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构建了以铁路、航空、公路运输为主的立体运输体系,巩固了河南省的中部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
从物流发展基础条件分析,河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铁路路网发达,以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站为中心,构成了“米”字形铁路网为重点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同时,郑州航空港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试验区,是中部地区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战略枢纽。以郑州为核心,河南省的物流口岸设施日渐成熟,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物流基础设施密布,这些都为河南现代物流产业建设提供了雄厚的发展基础。
(2)培育出一批初具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服务水平的专业化、效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从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看,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同时,结合河南省产业发展结构,在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河南省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仍然以运输、仓储等基础物流功能为主,物流服务结构不合理,导致物流市场的外包比例仍然很低。除了在食品、装备制造、汽车、钢铁产业、冷链物流等特定行业中,只有少数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因此,从物流行业总体上讲,具有完整的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能力的企业少之又少,难以满足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要求。
(3)物流总体规模增速较快,社会物流的运行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准。
从数据上看,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调查资料显示,截止至2015年,河南省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9.35万亿元,增长速度达9%。其中,工业品的物流总额占据了绝对的比重,占社会物流总额总体的82.1%,而外省流入物品物流总额占8.7%,农业品物流总额占6.9%,分别居于二、三位。但从增长速度指标上看,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与进口货物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要远远高于其他项目。
(4)全省社会物流运输总量不断上升,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2014年为例,河南省社会物流货运总量为20.06亿吨,较2013年增长9.4%。货运周转量为7367.09亿吨?公里,比2013年增长3.2%;而2015年的数据显示,物流货运总量为21.19亿吨,较2014年增长6.0%。货运周转量为7582.38亿吨?公里,比2014年增长3.1%;以上两项物流运输数据指标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河南省的物流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成为促进河南省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发展动力。
(5)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一批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投入建设、使用。
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大物流产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2015年,河南省物流相关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資1906.31亿元,同比增长36.7%,分别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服务业投资增速20.2个和14.9个百分点,显示物流行业的基础建设投资对于相关行业的拉动投资增长作用较为明显。
2.河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地域性分布不均衡,过度集中于郑州及其周边。物流资源缺乏整合,运输和仓储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现代化物流节点建设滞后。河南省现在的物流运作方式较为落后,表现为流转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其中,基础物流节点设施建设的落后是主要的原因之一。现有的物流节点设施多数已经陈旧老化,服务功能不完善。缺乏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分拨中心、配送终端等设施。此外,现有的物流园区在职能上,也无法满足保税物流、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体系的需求。endprint
(2)产业联动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的供应能力远远落后于客户日益增长的高附加价值的物流服务需求的发展,不能促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动效应,很难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李超(2013)等认为,由于河南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低,因此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
(3)信息化、标准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重要标志。但占物流企业多数的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河南省的物流企业还处于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少数,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中,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多面导致流通陈本居高不下,这又是因为很多物流企业信息建设层次较低,造成信息不畅所致。
(4)城市配送的服务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因此城市配送系统的设计较为复杂。(温卫娟等,2014)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的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状态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即城市的社会结构开设由以生产型为主的阶段,转变为以消费型为主的结构。这种趋势在大中型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显著。但是,落后的物流配送体系,已经不足以为现代城市经济的运行提供足够的支撑。虽然从2014年7月,成立了郑州市城市共同配送联盟,希望通过共同配送,解决商贸物流服务网点分散、技术装备落后、组织化程度低、自营配送、多头配送以及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高、中转难、货车停靠难等问题。但实际上,目前参加共同配送的企业仍然主要以物流企业为主,货主企业的参与度比较低,所以暂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效益,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末端配送的问题。
三、河南建设全国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路径
1.积极推动和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及国际物流枢纽战略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节点布局,大力发展新型综合运输交通系统。尤其需要在铁路、航空、公路的主要大型物流交通运输枢纽的规划方面,增加有利于不同运输方式转换衔接的共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2.通过物流创新驱动,促进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物流企业的高端物流服务供应能力,促进和工商业企业间的协作,强化产业联动效应。
3.在信息化和标准化方面,一方面,要意识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物流业发展的核心、是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宋之苓,2009)因此,必须大力推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构筑行业物流信息体系,加强对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支撑,降低信息化的成本。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确定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化物流的发展。
4.在城市配送问题上,要积极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从政策上积极扶持推进共同配送等先进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
四、结语
目前,河南省全国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正处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没有河南现代全国物流中心建设的支撑,就不可能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总体发展战略的关键节点,更不可能有效推动物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本文从基础设施、产业联动、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及城市配送四个方面对河南省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但是,在这四个方面的对策中,对于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具体绩效涉及的较少,且研究的深度尚有不够,这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超,刘战伟.河南省現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3,06:75+117.
[2]温卫娟,邬跃.我国城市配送形式分析及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4,09:46-51..
[3]宋之苓.建立全国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考--以郑州为例[J].开发研究.2009,08:74-77.
作者简介:葛蕊,农业推广硕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工作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研究方向:农业物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