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AP和VLAN技术实现无线工作站到有线网络的连接

2017-09-07徐江红赵婉芳赵静雅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7年5期

徐江红+赵婉芳+赵静雅

摘要:无线网络技术是最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新技术层出不穷,无线网络设备也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目前关于无线的研究都放在无线广域网络,在局域网工程如何有效地实现无线设备对有线网络的连接很少涉及。本研究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搭建拓扑图,通过无线AP和VLAN技术,研究如何实现无线终端设备与有线设备的数据传输。

关键词:无线AP;Linksys;无线终端设备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5-0046-01

1 问题的提出

无线设备层出不窮,手机、TP-LINK、D-LINK、无线路由器、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等,不夸张地说,现如今,无线设备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的同时,也越来越离不开这些设备。与此同时,无线网络技术最近几年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新名词也是应接不暇,从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城域网到无线广域网;从移动Ad Hoc网络到无线传感网、无线Mesh网络;从Wi-Fi到WiMeida、WiMAX;从IEEE 802.11、IEEE 802.15、IEEE 802.16到IEEE 802.20;从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到移动宽带无线接入;从蓝牙到红外、HomeRF;从UWB到ZigBee;从GSM、GPRS、CDMA到3G、超3G、4G等。

无论是Wi-Fi、蓝牙还是红外,生活中大家接触到的都是以普通用户的身份享受ISP商的服务,但作为专业人士,在工程中组建网络的时候,会遇到布线不方便,或者因为设备少导致布线成本太高、又或者在当前环境中有一些无线设备需要和有线网络中的设备进行实时通信的情况,此时无线网络作为有线局域网络的补充而存在,这样的问题,涉及到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传输,不可能依赖ISP商来实现。本研究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搭建拓扑图,利用AP设备和VLAN技术,对无线工作站如何连入有线网络进行了研究。

2 本研究设计专业术语

无线AP:无线AP(AP,Access Point,无线访问节点、会话点或存取桥接器)是一个包含很广的名称,它不仅包含单纯性无线接入点(俗称无线瘦AP),也同样是无线路由器(含无线网关、无线网桥,俗称无线胖AP)等类设备的统称。无线AP是使用无线设备(手机等移动设备及笔记本电脑等无线设备)用户进入有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校园内部、园区内部以及仓库、工厂等需要无线监控的地方,典型距离覆盖几十米至上百米,也有可以用于远距离传送,目前最远的可以达到30KM左右,主要技术为IEEE802.11系列。大多数无线AP还带有接入点客户端模式(AP client),可以和其它AP进行无线连接,延展网络的覆盖范围。

本研究拓扑中包含了有瘦AP和胖AP(Linksys)两种设备。

3 本研究拓扑图的设计和IP地址段的规划

本研究采用如图1的拓扑图设计。在如下综合网络中,共有1个三层交换机,1台瘦AP,1台Linksys。链路分配的地址段分别为:vlan 10的地址网段为192.168.10.0/24、vlan 20的地址网段为192.168.20.0/24,瘦AP工作在二层,只需要配置SSID为AP即可,linksys设备使用Internet口和交换机相连接,连接方式为automatic configuration-DHCP,管理地址使用默认地址192.168.0.1/24,且将DHCP设置成Enabled状态。PC0的地址由交换机DHCP自动分配,PC1的地址由linksys的DHCP分配,地址网段为192.168.0.0/24。

交换机上关键配置语句如表1所示。

经过上述设置,交换机为PC0 分配了地址192.168.10.2/24,为Linksys的Internet口分配了地址192.168.20.2/24;Linksys为PC1分配了地址192.168.0.100/24。图2所示给出了交换机为Linksys的Internet口地址。

使用ping 命令检验无线终端设备和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以及两边无线终端设备之间的连通性,结果都能连通。实验结果表明,通过AP和VLAN技术可以实现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互相连接。

4 结语

通过上述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瘦AP,还是胖AP,都可以通过VLAN技术,将无线终端设备连接到有线网络中,从而进一步实现无线终端设备像有线终端设备一样,利用网络中的所有资源,并通过有线网络实现广域网络的连接。本研究为局域网工程项目中,实现无线和有线的有效互连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唐继勇,童均,任月辉.无线网络组件项目教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2]杨军,李瑛,杨章玉.无线局域网组建实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