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技术在通辽电力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07苑宏宇任艳丽邹愚
苑宏宇+任艳丽+邹愚
摘要:针对目前蒙东地区现有行政交换网采用了IMS交换和电路交换进行混合组网的现状,分析通辽地区现有行政交换网的现状和实际网络及设备配置,归纳总结了通辽地区现有行政交换网在覆盖方面、网络结构方面和设备配置方面等存在的问题,提出IMS在电力通信中的不同场景的部署原则,为IMS技术在通辽电力通信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IMS技术;电力通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1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5-0024-01
目前,蒙东地区行政交换网采用IMS交换和电路交换混合组网。已经完成IMS核心网设备的部署,并在蒙东公司本部、通辽公司部分节点、通辽公司本部部署了IMS接入层设备,其他节点目前仍采用电路交换进行组网,采用IMS技术对通辽进行深入部署已经十分迫切和必要。
1 通辽电力行政交换网现状
1.1 通辽地区IMS行政交换网现状
通辽地区已实现了市公司本部、直属单位、市辖变电站、各旗县公司本部的IMS行政交换网覆盖,通辽供电公司及其所辖县公司及直属单位的行政电话业务承载在数据通信网IMS语音VPN内,以SIP话机、AG或IAD方式接入。省检修公司、省计量中心(驻地为通辽)各部署了1台IPPBX行政软交换设备,容量分别为300线和100线。各旗县公司所辖变电站/运维站、营业厅/供电所还未实现IMS行政交换网的覆盖[1]。
1.2 通辽地区电路行政交换网现状
通辽公司现有3台行政网交换机,1台中兴ZXJ10行政交换汇接机作为蒙东电力行政交换网主汇聚点,2台西门子HIPATH4000程控交换机用作火电厂、风电场、用户站的接入。国网总部、东北分部、蒙东本部、通辽等4个供电公司、分别与通辽行政汇接机通过2路2M互联,并采用No.7号信令组网。
1.3 通辽地区行政交换网存在问题
(1)覆盖方面:通辽地区行政交换网县辖变电站/运维站、供电所/营业厅未实现行政交换网的覆盖。(2)网络结构方面:通辽地区行政交换网为IMS和电路交换网混合组网,结构复杂。(3)设备配置方面:电路交换设备无法满足通辽地区现有用户数量的需求。另外,传统程控交换机主流厂家已经停止生产,备品备件严重不足,给日常维护带来很大的压力。
2 IMS在电力通信中的部署原则
2.1 地市公司办公大楼IMS部署原则
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资源的情况,优先部署SIP话机,并保留现有的POTS话机作为备用。(1)布线系统如能进行改造,应改造现有的布线系统,每个座位布放4个以太网接口,分别接入SIP话机、内网PC、外网PC、POTS话机;(2)如无法进行布线系统改造,但是还存在SIP音接入的要求,应选用2个以太网接口的SIP话机,PC终端接入SIP话机的第二个以太网接口。
2.2 县公司办公大楼IMS部署原则
保留现有布线系统和POTS话机,以IAD接入方式为主;如有必要,部分用户采用SIP话机接入。(1)新建IAD设备,替换现有的TDM交换机,用户侧采用POTS终端接入,布线系统维持现状。(2)有SIP话音接入的需求的用户,在不改变布线系统的前提下,选用2个以太网接口的SIP话机,PC终端接入SIP话机的第二个以太网接口[2]。
2.3 直属单位IMS部署原则
原则上保留现有的布线系统和POTS话机,以IAD接入方式为主。
2.4 营业厅、供电所IMS部署原则
(1)營业厅、供电所内均部署有数据通信网接入交换机,因此接入设备通过交换机接入数据通信网。对于没有电力光缆接入的营业厅接入设备上联应通过运营商的宽带接入网接入,完成与数据通信网的互通。为确保安全性,营业厅经由运营商IP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的互联应该通过VPN通道完成。(2)营业厅、供电所的办公人员数量较小,人员不会超过百人,不具备单独的设备机房。对于行政电话需求小于5个的,配置IP电话,大于5个的采用IAD进行接入。(3)营业厅、供电所的IAD的容量较小,设备可以挂墙安装,或者与其他的网络设备安装在设备机架内,不宜随意放置到桌面上,应保证IAD供电的可靠性。
2.5 变电站IMS部署原则
(1)运维站:部署5台SIP电话实现行政电话接入。(2)变电站:每个站点配置1台SIP电话。
2.6 非生产区IMS部署原则
对于家属区、职工宿舍楼等非生产区的电话通信,原则上维持现状,不再进行网络的扩容和升级。
3 结语
通过通辽地区现有行政交换网存在IMS和传统电路混合组网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IMS在电力通信中的部署原则,为IMS技术在通辽电力通信中的深入应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周晓燕,张宁,邹愚.电力IMS行政交换核心网建设研究[J].信息通信,2015(10):93-94.
[2]刘世栋,李炳林,王瑶.智能电力IMS网络架构及实现技术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1):25-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