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本原因分析在妇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2017-09-07霍然罗捷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霍然 罗捷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应用根本原因分析(RCA)对妇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300例妇科住院患者, 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行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列为对照组, 将2014年2月~2015年

1月行根本原因分析法的患者列为观察组, 各150例。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 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 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报率为83.33%, 高于对照组的3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 P<0.05)。结论 在妇科护理管理中应用RCA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护士的上报率,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根本原因分析;妇科护理不良事件;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0.075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root cause analysis (RCA) in gynecological nursing adverse events. Methods There were 300 gynecological inpatients, and patients undergoing routine nursing care from Febr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undergoing root cause analysis form Febr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taken as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50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and report rat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4.00% than 2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18.18,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ess adverse nursing eve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report rate as 83.33% than 3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4.41,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CA in gynecolo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the reported rate of nurses,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Root cause analysis; Gynecological nursing adverse events; Application effect

医学研究表明, 非计划性拔管、给药错误、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痛苦, 延长治疗时间, 甚至会造成护患纠纷的发生[1, 2]。因此, 探索有效的方法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候燕等[1]报道RCA是一种结构化的问题处理方法, 从问题的表征入手, 逐层剖析问题的根源, 其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本文以300例妇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进一步阐述RCA对妇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经由本院管理委员会审批, 将2013年2月~

2015年1月的300例妇科患者纳入研究。将2013年2月~

2014年1月RCA实施前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2月~

2015年1月RCA实施后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患者均于研究时间范围内依据病历号随机抽取,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 可配合研究和评定该工作。排除合并意识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患者行RCA管理。RCA主要包括[3-5]:①培训妇科护理人员, 尤其强调相关护理标准中的上报制度、分级标准、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和处理流程, 并组织护士学习RCA的实施步骤。②成立RCA小组, 由4名左右护理人员组成, 护士长担任组长, 对于0级不良事件由组内成员参与协调解决, 1级及以上者由护士长邀请相关人员参与, 并上报不良事件, 上报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③RCA:a.深入搜集时间的相关资料。b.采取“鱼骨图”的方式找出實践的近端原因。c.从可能的影响因子中筛查出事件的根本原因。④整改, 依据筛查出的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 并注意观察反馈情况以再次完善措施, 更新护理管理观念, 处理护理不良事件时, 需要“对事不对人”, 鼓励积极上报不良事件, 建立“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制度。使得妇科护理工作中能够前瞻性的预防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⑤针对科室实际情况, 设计制作条目清晰、容易识记的警示语, 将其装订成册分发给每个护士, 要求护士掌握并随机抽查, 同时, 针对患者同样设立标识, 例如存在跌倒风险者在床头粘贴防跌倒标识, 以引起护士、家属、患者的注意。endprint

1. 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具体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并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②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 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 P<0.05)。见表1。观察组各项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上报率 观察组上报率为83.33%, 高于对照组的3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 P<0.05)。见表3。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管理理念中, 常常认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单纯为护士个人的操作失误[6]。但是,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大多数护理缺陷并不是孤立的, 它是众多环节中的众多因素共同导致的, 其中不仅包括护士个人因素, 也包括护理管理系统因素。

研究人员提出, 对于导致错误的“人本原因”进行改进的难度较大, 但是对系统进行改进以减少缺陷的发生, 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的[7]。本院在妇科护理管理中应用RCA, 着眼于整个妇科护理体系, 而并非去惩罚护士个人。将护理管理理念由“过错在人”转变为“系统缺陷”。将护理管理目标由“护士不应当出现错误”转换为“人都是容易出错的而去防范”。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时, 重点分析系统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而不是去追究究竟是哪一个护士所犯的错误[8]。RCA应用时, 首先对护士进行培训, 明确规定妇科护理管理的处理和上报制度。其次, 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时, 组织RCA小组搜集事件相关资料, 采用“鱼骨图”的方法分析近端原因, 再深入分析根本原因。辨别近端原因与根本原因时用到以下几个问题:①原因不存在时, 问题是否会发生。②原因被纠正, 问题是否会因为相同因素再次发生。③原因被纠正是否将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如果答案为否, 则为根本原因, 如果答案为是, 则为近端原因。最后, 对于每一个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可整改措施, 分析其可执行后, 制定相应的流程, 并明确执行负责人、事件、反馈结果等[9, 10]。

针对本科实际, 并经过分析、总结, 最常见的妇科护理不良事件为用药错误、标本错误, 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不善。因此妇科护理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护理管理工作。将护理工作者依据经验、护理水平、管理经验均衡分配为三班:A班(上午班)、P班(下午班)、N班(夜班), 利用APN连续性排版时的每一个班次的护理人员都涵盖各级护士, 触及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 各级护士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和监督职责, 把好妇科护理质量关, 减少由于护理缺位、解决不当导致的护理不当事件。此外, 还要切实落实护理管理、标本查对、药品管理制度, 仔细询问患者信息, 将标本置于合理容器中, 并粘贴正确的患者信息。此外, 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强化药品和护理管理, 对不同用法的药物进行分类, 确保药品瓶标签清晰, 并定期检查确保无过期药物。杜绝手工转抄医嘱, 所有给药及标本相关医嘱全部电子化实施。优化HIS操作功能, 当医师录入医嘱、护士过医嘱时计算机系统对特殊药物进行提示, 以软件方式提示药物安全信息, 操作者必须阅读完提示才能进行下一程序, 提醒开医嘱者、过医嘱者、药师等工作人员对药物的使用层层把关, 减少由于转抄医嘱或者手工标本标签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应用RCA后, 用药错误、标本错误发生次数较应用前明显降低。通过原因分析, 跌倒、非计划拔管其根本原因在于操作不规范、评估沟通不足, 因此, 妇科护士需要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 及时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科室管理人员要加强护士的沟通技巧、操作技巧培训。对新入科、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对高年资护士进行护理风险意识培训, 加强护士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监督, 为提高妇科护理质量奠定基础。应用RCA后, 跌倒、非计划拔管发生数较应用前明显降低。使得妇科护理工作中能够前瞻性的预防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通过对具体的护理不良事件应用RCA分析, 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实践, 研究发现,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 相较对照组的20.00%显著降低(P<0.05)。在处理护理不良事件时鼓励积极上报不良事件, 建立“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制度。实施后的上报率为83.33%, 相较实施前的36.67%明显升高(P<0.05)。证实了应用RCA的科学性, 同时证实了妇科护理管理中应用RCA的临床适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 在妇科护理管理中应用RCA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护士的上报率, 为确保妇科护理安全, 提高妇科护理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候燕, 靳小萍.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儿科输液室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华西医学, 2016(2):351-354.

[2] 陆艳霞.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预防山区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及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 9(S1):68-69.

[3] 卢庆华. 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根因分析方法在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34): 2643-2646.

[4] 吴德全. 根因分析法在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8):72-74.

[5] 朱秀琴, 陆丽娟, 余媛, 等.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事件预防中的运用. 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5(8):594-596.

[6] 汪军英, 郭锦丽, 白帆, 等.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分析. 护理研究, 2014, 28(30):3827-3829.

[7] 王翠玲. 181例護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 护理研究, 2013, 27(9):854.

[8] 吴永珍, 张晓红.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1例给药错误不良事件. 护理研究, 2016, 30(12):4597-4598.

[9] 苏娜. 56起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中国医学创新, 2012(32):83-85.

[10] 李朝艳. 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基层医学论坛, 2014(3):377-378.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