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80例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临床观察

2017-09-07陈回兴廖海兰龙巧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9期

陈回兴 廖海兰 龙巧燕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160眼)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患者, 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0例(80眼)。觀察组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的视力恢复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

3个月的角膜散光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对照组为36.2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 较传统手术方法更好, 对患者有利, 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9.052

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是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 属于致盲性疾病之一。由于人类对外界的感知很大部分来源于视觉, 因此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和失明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目前超声乳化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较好[1]。同时受到技术条件限制, 也存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等治疗方法, 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有利于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的治疗, 对患者有利,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患者160例(160眼), 纳入标准:单眼患病者,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 合并严重心、脑、肾、肝疾病者, 肿瘤疾病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0例(80眼)。

观察组中男47例, 女33例;年龄41~86岁, 平均年龄(65.7± 8.3)岁;根据Emery标准分核硬度, Ⅲ级:26例, Ⅳ级:43例, Ⅳ级:11例。对照组中男49例, 女31例;年龄40~84岁, 平均年龄(65.1±8.5)岁;根据Emery标准分核硬度, Ⅲ级:25例, Ⅳ级:45例, Ⅴ级: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表面麻醉, 将上直肌固定, 制作出结膜瓣, 距离角巩膜的后界约2 mm处, 做板状层巩膜切口, 长度5~6 mm, 厚度是巩膜的一半左右, 将巩膜层间进行隧道式分离, 在角膜透明区域进行穿刺, 进入前房, 对前房注入粘弹剂, 进行信袋式截囊, 水分离及分层、娩核, 从而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并对植入位置调整, 给予球结膜对创口进行覆盖, 进行结膜下抗生素注射。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的视力恢复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角膜散光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7 d角膜散光(1.21±0.44)D、术后1个月(0.87±0.58)D、术后3个月(0.74±0.47)D, 对照组术后7 d角膜散光(2.47±1.36)D、术后1个月(2.39±0.96)D、术后3个月(1.26±0.68)D, 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葡萄炎反应3例(3.75%)、角膜后弹力层水肿3例(3.75%)、玻璃体脱出0例(0)、瞳孔变形或移位0例(0)、后囊膜破裂2例(2.50%), 并发症发生率10.00%, 对照组葡萄炎反应5例(6.25%)、角膜后弹力层水肿3例(3.75%)、玻璃体脱出8例(10.00%)、瞳孔变形或移位5例(6.25%)、后囊膜破裂8例(10.00%), 并发症发生率36.2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引起的内环境改变时常引起白内障, 其为主要致盲疾病,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 目前治疗白内障主要方法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同时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方人工晶体也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2]。但传统的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存在一定的弊端[3]。手术切口较长, 切口和角膜缘之间距离近, 导致了术后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散光。由于切口靠近角膜缘, 导致切口下唇下垂, 缝合切口产生的拉力对切口两端的挤压会使角膜不平坦, 因此引发术后散光的出现, 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 改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4-7]。

本研究中采用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是从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8-10]。小切口手术造成更小的创伤, 并且术中添加的巩膜隧道为切口良好闭合打下基础, 使患者愈合更好, 并且由于切口距离角膜缘较远, 因此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的视力恢复水平优于对照组, 因此说明了小切口手术更加有利于施展, 并且造成的创伤更小, 有利于患者视力恢复。同时观察组的角膜散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证实了切口与术后散光的关系, 说明小切口手术更具优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对照组为36.2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十分安全。

综上所述,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 较传统手术方法更好, 对患者有利,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戴新, 陈静.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4):74-75.

[2] 孙根柱, 王伟.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12):1883-1884.

[3] 张胜利.糖尿病合并眼底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和视力观察.西南国防医药, 2015, 25(12):1311-1313.

[4] 史晶.控血糖护理对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2):282-284.

[5] 徐婷君, 胡芳.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 2016, 23(23):3605-3608.

[6] 刘美芳.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体会. 中外健康文摘, 2014(18):25.

[7] 郭文华.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硬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9):5990-5991.

[8] 黄俊, 黄朝晖.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右江医学, 2006, 34(4):447-448.

[9] 闫军, 唐晓梅.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原因分析及对策. 医学信息, 2013(13):135.

[10] 佟艳秋, 刘玲, 赵全良. 糖尿病人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3, 35(3):200-202.

[收稿日期:2017-0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