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07张西永刘夫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因材施教分层

张西永++刘夫美

在当代社会,随着传统教学逐渐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代替,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模式就是这种现象下的产物。小学数学对学生的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是帮助小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并进一步加深理解的有效方法。

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对学生基本都是无差别的教学,而学生之间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因素,这就使学生在接受老师教学时,不同的学生会收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就由此产生。而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模式,使老师可以根据个个同学之间的情况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实质的收获。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老师进行分层教学。但分层教学的分组并不是说要老师以学生的成绩为划分标准,而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等方面为标准,合理的规划出学习小组。传统的无差别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学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学习好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内容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而导致缺乏上精心,没有学习动力;而对于学习差的同学来说,就会觉得学习的内容过于困难,理解不了,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导致学生出现偏科现象。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大大改观了这一现象,它大大调高教学成果,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好评。

二、分层教学几种模式

分层教学根据小组划分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班级为集体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另一种则是以年级为集体的划分。

(一)班内分层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是种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小组划分的模式。老师通过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潜力、兴趣爱好以及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当然,这不仅需要老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关注,也需要老师关注学生之间的实质差异,尊重学生,顾忌到学生的心理感受。

(二)年级内分层教学模式

年级内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随性的模式。老师一般不会只教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这个大前提下,老师可以把不同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搭档,这个搭档可能是本班的,也可能是别的班级的。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竞争意识会得到有力的提升,也就可以进一步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同时也可以调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提高同学的友谊。

三、在小学开展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小学开展数学的分层教学,即可以很好的推广因材施教的理念,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也可以让老师学会如何正确的对待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老师能不能正确的对待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是衡量一个老师职业素质的大药标准。

(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模式是为了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差异,这和因材施教的理念不谋而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因材施教的理念可以到的广泛的推广,老师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而每个学生也在自己学习能力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成绩有着明显进步,成绩得到肯定,学生学习的上进心就会得到提升,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大大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

(二)提升老师的职业素质

能否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对一个老师职业素质的考验。而小学的学生因为年龄小,心理上对周边的变化极为敏感,这对老师的职业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老师需要用耐心、细心来对待学生,不能说学习成绩好的老师就关注的多,学习成绩不好的老师经常忽略,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学生,老师更是要细心交流,经常鼓励。通过开展分层教学模式,老师能够正确的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心理,针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提高了老师自身的职业素质。

四、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行分层模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这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小组划分,才能实现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也为学生自身确立正确学习目标的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尊重学生差异,合理划分小组

一般情况下,学习小组的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这个类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自身知识掌握扎实,能够在数学考试中提取好成绩,这就是通俗说的优等生。第二层次,这类学生相对上一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一般,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靠,数学成绩属于中等水平。第三层次的学生就是那些因为基础知识不好,成绩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学生这三种层次的学生。在划分过程中老师应注意自己的对他们的态度,做到一碗水端平,照顾好部分同学的心理感受。

(二)针对不同小组,老师分层教学

在小学开展数学教学分层教学,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依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对教学内容合理的调整与划分,以适应学生不同的需求。由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并且有一定的自主性,老师着重关注这类学生的练习,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活跃性思维。第二层次的学生则需要老师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尤其是对例题以及练习题的深度剖析,让学生能对知识点做到理解与掌握,并能活泛应用。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需要老师更加细心和耐心的指导,在平時不仅要鼓励他们多多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还要经常对学生鼓励,以免学生出现消极心理。各个层次的同学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摆好自己对学习的态度,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能对知识的理解做到事半功倍,学习的效率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整体水平

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老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不同学生不同目标,避免出现由于目标容易实现或者太难以实现到导致学生出现消极学习态度的问题。对于第一层次同学,老师在为他们讲解小学数学知识并在他们保证扎实掌握时,可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知识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自身数学水平的目标。第二层次的同学则主要是致力于数学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深刻解析以达到牢牢掌握知识点的目标。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需要老师多多督促,多看课本上的例题,多做一些与知识相关的练习题,以达到把基础知识理解清楚的目标。通过分层次明确学习目标,让小学生现在数学方面有着切合实际的目标,达到目标后,学生的自我得到肯定,信心也得到提升,学习就有了积极的动力,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也就整体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开展数学的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是在响应推广新型教学模式的号召。分层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深得学生家长的好评;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对老师职业素质的考验,也是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保证。而老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模式中可以充分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随之,老师的职业素质也就得到的提升。在小学开展数学的分层教学模式是科学的,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实践中不断完善分层教学模式,才能让分层教学模式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丽辉.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16).

[2]王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2015,(20).

[3]化銮红.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意义及有效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6,(11):49.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因材施教分层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名落孙山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