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化黑土变成金

2017-09-07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五常市垦区黑木耳

东北大地,沃野千里。盛夏时节的黑龙江,黑土地被墨绿浸染,焕发勃勃生机。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地方,更加火热的是农行黑龙江分行紧跟国家政策,先行先试,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为黑土地实现“三农”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截至5月末,农行黑龙江分行农户贷款余额99.1亿元,较年初增加43.2亿元;年初以来,累计发放农户贷款87亿元,较同期增加6.5亿元;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余额91亿元,较年初增加47.9亿元,营销大户7.65万户,较年初增加2.8万户;创新模式农户贷款余额7.4亿元,其中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3亿元;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10655个,其中助农取款服务点3530个,实现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94.25%。

金融活水灌溉垦区良田

民以食为天,地以水为先。2016年,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总产量突破411.3亿斤,北大荒集团三江平原灌区工程功不可没。“用黑龙江的江水种出的大米能增产20%,价格比井水种植要高出20%。”绥滨农场13作业区的农户崔树生告诉记者,他种植了225亩水稻,虽然水田就在黑龙江边上,但在2016年以前,因为没有灌溉工程,用不了江水,他只能靠就地打井灌溉水田,费用高不说,粮食质量不好,还卖不上价。

崔树生的烦忧正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亿亩高标准农田规划战略的初衷之一。

黑龙江垦区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虽然三江平原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但垦区水稻种植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推广。尽管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了垦区耕地面积的一半,然而因为江水灌区工程建设滞后,有三分之二的水田用水是井水。滔滔江河近在咫尺,农户们却只能望“江”兴叹。

扩大江水灌区面积,提升商品粮食品质,是黑龙江省保障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的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之举。而垦区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江平原灌区工程是垦区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核心。“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对农行黑龙江分行而言是开先河之举。如何找到一个既能提高金融支持效率、又能保障资金安全的服务方式成为了黑龙江分行的重大课题。”农行黑龙江分行行长贾勇对记者表示,2014年初,该分行就开始探索与黑龙江农垦总局建立高效的合作方式。

2015年,农行黑龙江分行与黑龙江农垦总局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稳定的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该分行确立了以“统贷统还”的授信模式支持垦区水利工程建设。即由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作为承贷主体,统一贷款、统一还本付息,信贷资金由实施具体项目的农场和项目公司使用,并由农场的土地承包收费权作为质押担保的贷款运作模式。为此,该分行制定了《服务垦区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合作协议》及《黑龙江垦区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信贷服务方案》。在对垦区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该分行将提供额度为10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

为提升服务效率,农行黑龙江省分行有效营建了总行、省行、二级分行协作联动机制。首笔贷款从贷款组织调查到总行贷审会决议通过,共用时9天,开创了该分行最短时间完成项目贷款全部流程的先河。

三江平原灌区改造工程之一——江萝灌区工程,让崔树生的水田终于用上了优质的黑龙江水。

至此,农行的金融“活水”开始筑就千里灌区。农行黑龙江分行也成为全国农行系统金融支持地方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首家分行。去年受益的垦区种粮大户超过3万户,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行黑龙江分行还有效探索了对垦区的业务整合,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金融服务,出台了一系列专属产品和信贷政策。目前,该分行已审批垦区生态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贷款12.8亿元,累计投放8.53亿元,助建黑龙江垦区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

记者了解到,截至5月末,黑龙江分行共向三江平原灌区改造、奮斗水库等水利建设项目授信33.4亿元,投放贷款11.86亿元。

除此之外,近年来,农行黑龙江分行出台了一系列专属产品和信贷政策,完成了对垦区及北大荒集团全面开发的顶层设计。“我们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推出农场土地收费权质押贷款、‘垦区大户贷和农机贷款业务,探索农机租赁市场。”农行黑龙江分行农村产业与城镇化金融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末,该分行向北大荒集团授信128亿元,贷款余额53.7亿元。

“近年来,农行黑龙江分行在资金保障的同时,有效探索了对垦区的业务合成,实现了‘三个一体化”。贾勇对记者表示,一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了“农户种植+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金融服务;二是以农垦总局为核心实现了“垦区管理局(事业单位)+北大荒集团”,企事业一体化金融合作;三是以垦区农场办为核心实现了“农场+农户”、“公司+个人”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一体化金融支持。

记者了解到,两年多来,农行黑龙江分行累计向垦区投放企业法人贷款近70亿元;农户贷款年均累放23亿元,新增农机贷款4844万元,代理涉农资金346亿元,成为了助力现代大农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点土成金传递粮农佳音

“这是中国最好的大米!”2013年《舌尖上的中国》51秒的纪录让五常市的“稻花香”大米瞬间走红全国。面对海量的定单,五常市的稻农们欣喜之余又添新愁——想要扩大生产规模,但是钱从哪儿来?

去年2月备耕期间,五常市种粮大户石振民从农行五常市支行顺利贷到了1000万元生产资金,此事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以往农户贷款都是几万元,如今飚升到千万元,农行的助农举措,彻底解决了种粮大户们的后顾之忧。“如果没有农行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我今年不可能种上2.2万亩水稻。”提起贷款,石振民仍难掩喜悦。

石振民是五常市诸多得益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农户之一。endprint

五常市是农业大市,目前有水田220万亩,年产绿色优质水稻超过20亿斤。“水稻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作物,长期以来,稻农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农行五常市支行行长刘清林向记者表示,“无法提供有效担保,是制约农民融资的关键。”

2015年,五常市设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提供了平台。农行五常市支行紧抓被总行确定为首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行的契机,密切配合市委、市政府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服务“三农”模式创新,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8600万元,该项贷款额度和占比均位列黑龙江省农行系统首位。

点土为金,农行黑龙江分行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让农民的耕地成了宝贝,土地流转大大提速,而规模经营不仅保障了水稻产量的提升,也让生产成本逐年降低。

“今年苗还没插完,大米已经预定完了。”石振民正期盼着他的金秋。

“为顺应农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趋势,我行通过开展《黑龙江省农行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农户信息数据库》信息普查、组织“规模经营农户专项营销”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联动培训等措施,持续做好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农行黑龙江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兼省行营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于山向记者介绍,黑龙江分行围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依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及农业产业链农户贷款两项管理办法,不断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有效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融资难的局面。

“贷款资金将重点投放于粮食生产领域,以解决农民购买籽种、化肥,支付土地承包费等农业生产资金缺口。”于山说。

近年来,五常市种粮大户队伍迅速壮大,并成为全国稻米产业的主力军。记者了解到,五常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686家、家庭农场112家、专业大户428户、农业企业327家;同时拥有大米加工企业297家,总加工能力320万吨。

“针对这一现状,我行2016年制定了信贷资源向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倾斜的实施方案。”农行五常市支行行长刘清林向记者表示,“我们开展了全面业务转型,强力推进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转型。”

记者了解到,五常市支行在广泛宣传农行贷款在额度、利率等方面的优势的同时,通过当地农业局、农经总站、财政局和乡镇村屯,全面开展信息收集,对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进行逐户走访、实地调查。

与此同时,五常市支行还建立了开放式的土地经营权评估机制,采取农经总站引入专业评估公司、银行内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对土地经营权的合理估价,让大户们满意。

据刘清林介绍,截至目前,五常市支行农户贷款余额1.5亿元,累计投放服务“三农”贷款超过18亿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额占农户贷款的63%,仅在龙凤山乡东兴村和二河乡三河村就发放绿色水稻种植贷款2000万元。

此外,该支行还根据调查走访情况和农户生产经营实际,灵活确定贷款方式,采用“担保公司+农户”模式,投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2500万元。同时,推出了“公司+农户”、“担保公司+农户”、“有效资产抵押+农户”、“公职人员担保+农户”、“自然人担保+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投放新模式贷款6920万元。并成功为哈尔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新庄合作社发放法人客户贷款500万元。

据悉,农行五常市支行还围绕县域农业产业金融服务需求,绘制了全市“三农”生态图谱,明确了以水稻种植业为重点,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促进粮食种植、生产、加工、农产品销售的产业升级。粮食专业大户发展得到了农行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石振民从2015年的100亩耕地发展到如今的2.2万亩,从首次在农行贷款3万元到30万元、100万元、800万元,直到2016年贷款1000萬元用于生产经营。

如今,五常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稻田超百万亩的县级市之一。“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在农行助力下,昔日皇家贡米,已走向全国百姓的餐桌。

信贷支持“黑牡丹"花开遍野

在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市城区西北两公里处的国家级黑木耳栽培示范园区里,一排排红顶白墙的看护房井然有序,一片片摆放整齐的木耳菌袋蔚为壮观。农户们忙碌着将一朵朵争先恐后、迫不及待破袋而出的“黑牡丹”采下,再通过遮阳、晾晒、烘干、称重等多道工序将木耳封包装运再加工。东宁市以园区为核心,带动全县黑木耳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全县200万袋以上的园区就有26个。

据了解,黑木耳种植前期投入高、资金需求量大,单是搭建过冬菌棚一项就需要投入3万元,综合投入超过5万元,一般农户家庭根本无力承担。规模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金投入既要“量足”,还要“价低”。在这一问题上,农行东宁市支行采取“一升一降”的措施,全力支持黑木耳产业发展。

针对黑木耳种植前期投入大的问题,农行东宁市支行将木耳种植户单笔贷款额由5万元升到30万元,延展期延长至一年。仅此一项,今年上半年,该支行累计发放木耳种植户贷款7300余万元。

在提额度的同时,农行也主动为农户贷款降门槛、降利率。农行东宁市支行将贷款利率降低10%-15%,并对特殊困难群体采取优惠措施。

在金融创新和信贷增量的鼓舞和推动下,边境小城东宁有效规避了人多地少、地理位置偏僻等固有的发展瓶颈和不利因素,以黑木耳产业为带动的“黑牡丹”争相怒放、花开遍野。黑木耳产业直接帮助和带动县内6个乡镇、102个行政村、两万余户农户增加了收入。

据牡丹江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东宁市黑木耳生产规模接近12亿袋,产量达5.5万吨,超过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黑木耳单项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52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80%。endprint

农行东宁市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下乡走访时发现,四轮子拖拉机变成了大型农机,草房变成了亮堂的大楼房,许多农户已经开起了小汽车。对于农民的这些变化,我们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我们服务‘三农有了成效,这些年也算没白往下跑。”

在黑龙江省,同样受益于农行“木耳贷”的,还有伊春市的木耳种植户。

近年来,伊春市围绕“红蓝黑黄+林药+林畜”六条优势产业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加快绿色化转型发展,其中黑木耳种植正成为全市优势产业和林业职工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在去年8月的森博会期间,农行黑龙江分行与伊春市政府签订了《支持伊春加快经济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方位支持伊春五大支柱产业。

“为让协议尽快落地生根,农行伊春市分行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动员,依托在农户贷款领域丰富的经验,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主动向上级行成功申请开办了‘林区木耳贷信贷产品。”该分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去年11月,伊春市新青区支行率先与新青区政府签订了《黑木耳产业专项贷款业务合作协议》。

自今年2月13日农行伊春市新青支行成功为当地木耳种植户发放了一笔金额为10万元的“林区木耳贷”后,截至目前,农行伊春市分行已为全市21户木耳种植户发放“林区木耳贷”105万元,有效解决了其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问题。

在尚志市苇河镇,苇河黑木耳批发市场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有交易门市350个、仓储库房240个,是尚志市的名片之一。

近年来,农行尚志市支行坚持“区域特色+中高端客户”的市场定位,针对尚志市木耳产业发展,做大做优“木耳贷”特色业务,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扩大市场份额,把“木耳贷”产品打造成为该支行的特色品牌和服务名片。

记者了解到,近3年来,农行尚志市支行支持当地黑木耳产业的力度逐年增大,重点支持了黑龙江省苇河黑木耳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业户的发展,对苇河黑木耳市場累计发放贷款565笔、19677万元农村生产经营贷款。

2016年,尚志市木耳商品交易量达1.3亿公斤、交易总金额超120亿元。

“‘木耳贷已成为我行破解‘三农贷款经营转型的有效抓手,促进实现了‘经济得活跃、商户得实惠、银行得效益、企业得发展的多方共赢局面。”农行尚志市支行行长郭洪兴对记者表示。

全力“贷”动精准扶贫

在黑龙江省的国定贫困县哈尔滨市延寿县,截至今年3月末,仍有46个贫困村、17157户贫困户、38720名贫困人口亟待脱贫致富。

“2016年,我行与延寿县发改局、畜牧局、扶贫办共同与内蒙古亿利新中农公司进行协商,为延寿县的贫困户寻找致富项目,养殖红山草猪。具体来说,即采取委托代养的方式,公司和贫困户成立合作社,贫困户免费领养红山草猪幼崽,经过一年的散养之后,公司会回购成年的红山草猪,贫困户从而实现增收。” 农行延寿县支行行长祁春雨向记者介绍,“2016年冬季,已经在部分贫困村试养150头,效果非常好。县政府准备今年要在延寿县建立种猪基地大规模饲养,我行将提供扶贫贷款支持,目前项目正在洽谈中,如成功将惠及很多贫困户。”

2016年11月,农行延寿县支行与延寿县政府签订总额1亿元的扶贫惠农贷款框架性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我行根据延寿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产项目、产业规模、信贷需求、信用等级、还款能力和村民委员会签出具的邻里信用度等综合评定结果,利用3年时间为延寿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亿元,并执行优惠利率。”祁春雨向记者介绍,延寿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建立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并为贫困户小额贷款提供贷款贴息,帮助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解决发展生产所需资金问题。缓解贫困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等问题,以加快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的步伐。

记者了解到,目前,延寿县支行已利用该模式,成功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3户,发放贷款1042万元。

为通过信贷支持涉农企业发展壮大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今年3月末,延寿县支行还为延寿县福鑫米业放款300万元,并对仁杰米业开展了贷前调查工作,预计投放500万元;同时,与该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香奇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现已经开展评级,预计可投放6000万元项目贷款。

祁春雨表示,截至5月末,农行延寿县支行农户贷款1680户,贷款余额为7144万元;贷款覆盖5镇4乡89个行政村和庆阳农场8个生产队。

这只是农行黑龙江分行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于山向记者介绍,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农行黑龙江分行建立了“省分行统筹、二级分行推进、县支行抓落实”的金融扶贫管理架构。

“相关二级分行选择辖内1个贫困县作为金融扶贫亮点县,每个县支行至少选择1个贫困村作为金融扶贫亮点村,选择2—5个贫困户作为金融扶贫亮点户,逐级建立挂点扶贫机制。”于山说。

据农行黑龙江分行三农对公业务部总经理刘勇介绍,目前黑龙江分行已将总行下达给该分行贫困县支行的7亿元信贷计划分解到位,同时又额外增加2亿元信贷计划,用于支持贫困县支行发展信贷业务。

6月初,农行黑龙江分行又从省行机关派出由1名处级干部任队长、2名队员组成的扶贫队,进驻大庆林甸县和平村定点扶贫。

据农行黑龙江分行行长贾勇介绍,截至5月末,农行黑龙江分行20家国定贫困县支行贷款余额78.7亿元,比年初净增18.6亿元,增速为31.03%,高于分行贷款平均增速(8.13%)22.9个百分点。精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173人,完成总行带动人口计划(13,222)的303.83%。其中直接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40人,贷款金额2.66亿元;通过精准支持专业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间接支持订单贫困户、社员贫困户、帮工贫困户12,548人,涉及贷款8.25亿元;通过支持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覆盖全省20个国定贫困县,128个村、镇,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8万人。

谈及助推脱贫攻坚的计划,贾勇表示:“2017年,全行贫困地区贷款要力争实现‘三个不低于、两个第一目标,即在20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的新增贷款不低于9亿元,贷款增速不低于全行;精准扶贫贷款(人行口径)余额和年增量位居四大行第一。”

农行黑龙江分行依托“大粮仓”的丰富资源禀赋,突出“服务‘三农、做强县域”的定位,为黑土地不断注入源源金融“活水”,让东北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为金融扶贫播撒了“及时雨”,成为了助推黑龙江“三农”发展的中坚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五常市垦区黑木耳
会“变身”的黑木耳
黑木耳成为扎赉特旗农民致富新产业
谈五常水稻种植快速发展的因素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五常市水稻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分析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
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