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1例效果观察

2017-09-07李天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3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

李天泉

【摘要】 目的 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术前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1、3、7 d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88.52%)高于对照组(6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较佳, 术后颅内压明显降低, 存活率高, 预后良好,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026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医学中较为严重的病症, 其具有病情凶险、预后差、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多种特点, 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严重的威胁, 需引起重视, 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对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 其治疗效果较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40例, 女21例;年龄20~81岁, 平均年龄(43.87±12.38)岁;致伤原因:跌伤15例, 交通事故41例, 重物打击5例。对照组男41例, 女19例;年龄22~82岁, 平均年龄(43.95±12.68)岁;致伤原因:跌伤16例, 交通事故40例, 重物打击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降颅压治疗, 包括利尿、脱水等。观察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患者术前行全身麻醉, 取平卧位或侧卧位, 于患侧耳屏前1 cm颧弓上缘位置处取切口, 沿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直至患者的顶骨正中线, 再沿正中线向前直至患者前额部发际下。同时于患者顶骨骨瓣成形应旁开中线2~3 cm, 并于患者颅骨上钻孔5~6个, 之后游离骨瓣, 并使骨瓣翻向颞侧, 骨窗上界需近矢状窦旁, 下界需平颧弓, 前界需至额极, 后界需达乳突前方。深部咬除蝶骨嵴, 使患者的蝶骨平台得以充分显露, 之后将骨瓣取出, 彻底清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血肿等, 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 之后进行常规缝合, 通过颞肌膜减张修补硬脑膜, 之后放置引流管。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 患者术前行全身麻醉, 取仰卧位, 于患者额顶或颞顶位置处取马蹄形切口, 骨窗直径控制在6~8 cm, 彻底清除脑内血肿, 全部切除梗死的脑组织, 之后进行内、外减压术。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颅内压及预后情况。参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预后评估。死亡:失去生命, GOS评分为1分;植物生存:长期昏迷, 呈去脑强直状态, GOS评分为2分;重残:生活无法自理, GOS评分3分;中残: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GOS评分为4分;良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可进行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GOS评分为5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颅内压比较 观察组术前颅内压为(34.12±

5.17)mm Hg(1 mm Hg=0.133 kPa), 术后1 d颅内压为(22.21±

2.55)mm Hg, 术后3 d颅内压为(17.77±2.68)mm Hg, 术后7 d颅内压为(13.96±2.93)mm Hg;对照组术前颅内压为(34.23±

5.20)mm Hg, 术后1 d颅内压为(30.10±3.97)mm Hg, 术后3 d

颅内压为(27.34±2.85)mm Hg, 术后7 d颅内压为(22.25±3.35)mm Hg。

两组术前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1、3、7 d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死亡7例, 植物生存2例, 重残6例, 中残9例, 良好37例, 存活率为88.52%;对照组死亡21例, 植物生存4例, 重残8例, 中残13例, 良好14例, 存活率为65.00%。观察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伤, 其发病原因多为外力作用, 如失足跌倒、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 常见症状有头痛、呕吐、恶心。颅脑损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可导致脑部出血, 引发大面积瘀血, 致使颅内压在短时间急剧增高, 影响患者的脑细胞, 破坏其脑功能循环系统。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植物性昏迷、神经性损伤致残, 甚至导致死亡, 不容忽视[1]。

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 不仅要对颅内血肿、糜烂物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清除, 而且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颅内压, 尽可能降低颅内压, 防止或减少由于颅内压增高而导致的死亡[2]。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中, 常规手术虽能全面清除患者的颅内血肿, 但易造成持续性伤害出血, 使颅内压在短时间反复增高, 增加死亡率[3]。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由于减压骨窗大, 暴露充分, 压力可在较短时间内分散, 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 降低死亡率[4]。马学雷等[5]指出,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可获取清晰的术野, 因此能够全面、彻底地清除颅内坏死组织、颅内血肿等, 同时可以明确出血点, 有利于彻底止血。此外, 由于骨窗较大, 相关组织得到充分暴露, 在利于血肿清除的同时又利于颅内压的降低, 通过颅内压的降低改善患者的脑供血, 保护患者的脑组织, 改善脑水肿症状, 提高预后效果[6-10]。本院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 将121例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61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 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1、3、7 d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存活率(88.52%)高于对照组(6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可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综上所述,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 可降低术后颅内压, 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提高预后, 有利于患者的机体康复,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揭家广, 刘金龙, 张高健. 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比.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21): 107-109.

[2] 马一鸣, 蒋东霖.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 9(10): 915-917.

[3] 刘宏新.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探讨.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70-71.

[4] 魏林平, 余冬平, 杨志雄, 等.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87例临床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11):2510- 2511.

[5] 马学雷, 任胜军. 对比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0):86-87.

[6] 龚涛. 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3):270-271.

[7] 乔俊.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效果观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22(6):19-20.

[8] 韦力源.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 39(3):148-149.

[9] 雷文雁.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4):100-101.

[10] 常海春.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1):91-92.

[收稿日期:2017-05-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时间窗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