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有效沟通,减少“位差效应”

2017-09-07王增家孙俊亚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个性差异倾听沟通

王增家+孙俊亚

摘要:师生的沟通,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也越来越难。如何来融化师生之间的坚冰,如何让理解转化为力量?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减少位差效应,教师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严中有爱,注重个性差异,注重倾听。

关键词:沟通 位差效应 尊重理解 个性差异 倾听

所谓位差效应,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与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次,而具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低的层次而有自卑感;一个有上位心理者的自我感觉能力等于实际能力加上上位助力,而一个下位心理者的自我感觉能力等于他的实际能力减去下位助力。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具有上位心理,通常会以严肃的表情、训斥的话语、责备的口气来显示自己的威严,这就会给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带来阻碍从而影响教育质量,影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

一、不妨把“架子”放下来,努力去爱学生

名师魏书生在学生面前从来不以长者或教师的身份自居,凡事都采用与学生商量的口气,哪怕再差的学生,在他的眼里也同样需要尊重、理解和关怀。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便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愿意把架子放下来,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态势,造成学生总是试探性的询问问题,或是看着老师的脸色办事,总是存在戒备或者自卑心理压力,引起不同程度上的不安和恐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教师如何热爱学生。”只有做到热爱学生,才能够了解学生,进而正确地教育学生。曾经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性。不过有的发芽发得早,有的发芽发得晚;有的果实挂着枝头,有的果实藏在地里。各有各的特点,需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沿着不同的规律去开发,这是教师的天职。”这位教师的话,包含着多么深刻的哲理!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发芽早”的学生,我们不妨多给些鼓励,多一些引导,助其茁壮成长。对于“发芽晚”的学生,不妨多一些守望,多一些期盼,静候其慢慢进步。

从教几十年来,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小雪小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中下游,但是她刻苦认真,经过多年的努力,高考取得不错的成绩;小桐家庭情况特殊,父母离异,从小缺少关爱,造成早早辍学。后来跟着父亲在工地打工,经过多年的拼搏,事业小有成就,成为工地的包工头。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重视我们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一颗博爱的心去拥抱温暖学生,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上位心理,不搞特殊,平等待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友爱的沟通环境。

二、注重个性差异,减少位差效应

在关爱性格各异的学生中,学生最能读懂的是老师的良苦用心。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小韩学吸烟,被爸爸打了一顿,跑出了家门。中午饭都没吃。老师听说他在学校后的小树林里,就顺手抓起两个熟鸡蛋,跑到那里找他。到了那儿,见到有一些玩耍的人在场,就把他叫到跟前,趁他不注意,将自己的手伸进小韩的口袋里。“干什么?”小韩被这种举动惹恼了,大声嚷道。“没什么”老师从他的口袋里抽出手来,转身走了。“你不就是想翻烟吗?”怒火中烧的小韩一下子意识到了老师的意图,声音更大了。边嚷着,边把手伸进口袋。当触摸到还热乎乎的鸡蛋时,他一下子沉默了……第二天,老师在晨会上严厉批评小韩:“不请假就去姥姥家,无组织无纪律……”小韩一改往日的蛮横,低着头,一声不吭。他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不但改掉了吸烟的坏毛病,还勤奋学习了,和老师成了知心朋友。

不同水平的学生与老师的心理位差不一致,即使同一学习水平的孩子,由于家庭情况千差万别,父母文化水平等等各方面的差异,他们与老师的心理位差也有明显区别。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极易自卑的学生,不妨多些鼓励;对于狂妄的学生,不妨多泼泼冷水;对于腼腆的同学,不妨给他舞台,让他展示个性,勇于表达自我。这样,师生的沟通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化教授为倾听,让学生说出心里话

一般来说,教师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针对性较强,但是老师也会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在教学中出现了重“教”轻“学”的现象。教师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把学生说得晕头转向,昏昏欲睡。此时,学生已经处于“挨训”状态。针对此类问题,如何去应对和转变呢?

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化的东西。”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为了求知识。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學生步入知识殿堂和人生殿堂的引路人。只有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反之,过于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会压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压抑的环境中,学生会越来越拘谨,越来越不乐于表达,更体现不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不仅要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语言要言之有物,巧妙灵活,注重语言的艺术性;还要把愉快的心情带入课堂,关心的话语带给学生,同时,最重要的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还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话语,俯下身子与学生拉近距离,借助微笑的表情,传递出师爱的微妙信息,以此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久旱的心田接受甘露的沐浴,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真的为他们好,让他们自觉打开心灵之窗,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消除芥蒂,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沟通中相互进步。

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效果会更好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是不管教学生,也不是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予理睬,使得他们放任自流,而是宽容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善意地理解学生,不能抓住学生的一点小错误就上纲上线,喋喋不休。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间接地或者婉转地教育学生,宽容学生的偶然过失,有时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容易使学生接受。身为班主任也好,任课老师也好,我们都熟知班内琐事不断,如果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不但影响班级小干部的锻炼、提高,使他们觉得无事可干,甚至产生依赖想法,还会搞得班主任“手忙脚乱”,以至于筋疲力尽。例如,有一次班里的玻璃被一个平时很老实的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学生纷纷跑到办公室里告他的状,当时我正在看作业,心想: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训一顿,也解决不了问题,高年级的学生了,有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件事得放手让他自己处理。于是,我对前来告状的学生说:“让他自己打扫好卫生,注意安全,别被玻璃扎伤。”上课后,我瞥见这位同学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于是,走到他面前,弯下腰说:“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可要注意。”到了第二天,我看见被打碎的玻璃换成新玻璃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在无形中提高了老师的威信,缩短了师生之间的位差。

总之,教师只有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逐渐消除位差效应,引导学生消除下位心理,教会学生沟通的技巧,师生联动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2004,(02).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3.

[4]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个性差异倾听沟通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