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的“秘境”
2017-09-07焦红军
焦红军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其实,好小说是如此,散文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我认为:一篇成功的感人的文章,都是从生活的富矿中,锲而不舍地通过对生活秘境的挖掘,呈现出不一般的原生态的回忆,从而感动读者,教育世人的。张岩岩的《忆姥姥》就是这样一篇挖掘生活秘境感染读者的好文章。
应该说,在我们的现实写作中,写姥姥这一类题材的文章有很多,张岩岩却通过展示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生活秘境,写出了独特的“这一个”。姥姥一生经历丰富,她童年缠过足,有腿疾。姥姥在新婚不久情意绵绵时,送别了风华正茂的心上人去当兵,从此一个人拖儿挈女艰难度日。多年后,却换来一纸没有生命的烈士证书。姥姥作为女人一辈子的幸福和指望,彻底没了。可是就是这个单薄的女人,挺起了倔强的脊梁,独自抚幼赡老,把悲痛和泪水化作生命的全部力量!
姥姥特别能干,也异常勤劳。姥姥的拿手好活是绣花,靠绣花这门手艺,“小到吃的、穿的、用的,大到儿女的婚姻嫁娶、盖房子,都凭借她的一根绣花针一针一针绣出来。”“姥姥不足一米五、体重不足九十斤的瘦弱之躯独自撑起了一个家”,一个女人独自挑大梁当家立户过日子,拉扯两个孩子,这在农村来说,是相当不容易,也相当令人敬佩。但姥姥特别要强,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丝羸弱和妥协,相反,姥姥争分夺秒地干活,起早摸黑,一刻也不闲着。姥姥坚强,在回忆寻夫的往事时,把哀伤和眼泪早已藏到很深的地方去了。她坚韧,勇敢,哪怕遇上眼睛闪着绿光的狼,她也常常冒险在大雾弥漫的大清早去外村拿花。而且即使在困苦的状况下,依然爱生活,爱干净,爱美,“她不肯饶了那些白头发,还喜欢扯布做新衣服”。她也不忘和邻里乡亲分享食品,给人当红娘,借钱给别人应急,有一副天然的乐于助人的热心肠。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几乎是一代传统中国妇女典型的生活情景,张岩岩从如云的历史过往中,发掘出金子一样的典型情节,写就了姥姥勤劳的一辈子,奉献的一辈子,给后辈留下了无尽的怀念和敬仰。
张岩岩写这篇散文,必然是怀着深切的怀念和感恩之情的。只是,人到中年,回忆起一些前尘往事,早已学会了隐藏,学会了控制,学会了不纵容自己感情的潮水恣意奔流,纵使再澎湃、再激情、再难抑制的深情,也只是让它变作了这如春风,如流水,如行云的文字,让那些久久留存心头的感情,就这么悄悄地,在无伤、无哀、无痛的叙述中,轻轻地从读者的心头划过,流过,飘过。然而,每一位读者,只要曾经体会过这样一种亲情的,都不会无动于衷,都不会不为所动,哪一个不是已经在心底悄悄勾起了似曾相识的回忆?甜蜜的,幸福的,甚至是颤栗的?……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幸福的回忆都有同样的甜蜜。姥姥滋养了我们的童年,姥姥留下的记忆又滋养了我们的心灵一辈子。
张岩岩的写作,可贵之处在于,她用心地感受生活,发掘生活,以朴素的方式还原了原生态的生活。“姥姥戴着老花镜,捧着花撑子,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准确地把针尖落在那些花花草草的轮廓线上,两只灵巧的手拉动针线上下飞舞,震得花撑子上的花布砰砰作响,一会儿,一朵朵花儿、一个个叶瓣就立体起来。”这该是那个时代农村里一个多么熟悉的绣花场景!寥寥数笔,有声有色的,一个手儿灵巧的绣花老太太的形象跃然纸上。“夜里绣花,她在玻璃窗上挂上了一床大棉被,窗帘太薄,容易透亮,棉被厚实,透不出去亮光。”这一个细节,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姥姥的能干、要强。“每晚睡觉前,拿着煤油灯把屋子里的角角落落照上一遍,然后才能安心睡觉。”这个场景也是过去农村家庭的常事,反映出姥姥是多么用心、谨慎在过每一天的日子,很可贵的是,这样一个很容易让人感觉琐碎、感觉平淡有碍于姥姥形象的生活小细节,被张岩岩给用心地拿捏出来了。平凡的日子、平凡的场景在张岩岩的笔下熠熠生輝,让读者猛然发现琐碎中的细腻,平淡中的温情,人生万事白云苍狗中,坚强与爱须臾不变!
应该感谢张岩岩重现了那些早已消逝的历史岁月,她从生活的秘境中挖掘出一段段可能早被世人遗忘的秘史碎片,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散文,让我们又一次沐浴于童年的阳春德泽里,让我们度过了这段因为回忆、因为共鸣、因为重新洗刷了一遍蒙尘的灵魂而充满感动的时光。
透过岁月的浮云,我的脑海竟然回响起了这样一首歌的旋律: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