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翻扣船的救助方法

2017-09-07路修俊

中国水运 2017年8期
关键词:应对措施

路修俊

摘 要:遇险船翻扣是海上高发险情之一,然而其救助的效率和成功率却相对较低。统计发现,近年来发生的翻扣事故多以渔船和运沙船居多。因其特殊的船体结构和载货性质,导致险情事故发生时,人员很难脱险,为成功救助带来一定困难。总结以往的成功救助经验,理论分析救助过程,探讨发现合理有效的救助方法,从而为以后的成功救助奠定基础,是专业救助队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翻扣船;救助方法;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U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8-0023-02

随着海洋渔业和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海上险情事故也明显增多。在众多险情事故中,船舶翻扣是最难实施有效救助的险情之一。众所周知,翻扣船浮态不稳,被困人员一般处在狭小、密闭的空间内,生存环境恶劣,活动范围小、氧气含量低,遇險人员往往处于极度恐惧中,留给救助人员的时间有限,给实施救助带来很多困难,同时增加了救助风险。

据北海救助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2月至2017年1月,北海救助局共成功执行翻扣船救助任务12起,救助遇险人员26名,笔者以运沙船“海洋001”轮的救助为例,做一简单介绍,2011年3月16日凌晨,自吸式运沙船“海洋001”轮在蓬莱港西4海里处吸满沙提吸沙管时翻扣,舱内有1名被困人员。北海救助局专业救助力量紧急出动搜救,经近10小时的钻孔作业,首次用电钻为钢质货船开洞,成功救出被困的1名幸存者。

1 翻扣船险情特点

船舶翻扣多为外力所致,突然发生,令人猝不及防。在救助过程中发现,大多渔船翻扣多因夜间无人值守,来往商船未能及时发现才致使惨案发生。被困人员大多浸泡在海水中,缺氧、低温、饥渴、恐惧急躁、失望等严重影响着被困人员,导致被困人员生存时间较短,获救成功率大大降低。

医学资料表明,正常人在冷水中存活的时间与水温存在着如下关系:

一个人正常呼吸最少需要15升/小时的氧气,当舱室内氧含量低于17%,人就会出现缺氧症状,低于8%就可能引起窒息死亡。由此可以计算出,维持一个人正常呼吸需要新鲜空气量为375升/小时,考虑到成年男子肺活量偏大,取值400升/小时,相当于1m3空间的空气可以供一名被困者正常呼吸2.5小时。

“海洋001”轮是在提吸沙管时突然翻扣的,船长139.8米,相对渔船较大,形成的密闭空间也较大,而且遇险人员上到船舶的机座上,没有浸泡在海水中,遇险人员头脑比较清醒,没有恐惧急躁,比较配合救助,给救助赢得了时间。一般翻扣渔船较小,密闭空间不大,给救助带来很大困难。

船舶翻扣多为突发情况,受外界环境影响明显,船舶浮态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救助人员在救助过程中争分夺秒,密切注意遇险船舶状态,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专业救助队伍在实施救助时,首先要将遇险船体绑扎固定,防止在救助过程中遇险船浮态发生变化。

2 翻扣船救助方法

2.1 救助方案的决策

众所周知,由于遇险船所处环境不同,且船舶的船型、浮态以及被困人员的处境状况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救助过程中很难找到相同的救助案例作为参照。救助方案在决策前要详细查看翻扣船的相关情况,了解遇险船舶结构、性质,以及遇险人员状况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从而判断出翻扣船当时和可能变化的浮态。总的来说,救助方案的决策主要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是在船舶浮态不稳或可能或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明时,首先要决定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船舶的浮态稳定;二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救被困人员出舱的方法。

2.2 稳定翻扣船的方法

正如前文所说,发生翻扣事故的船舶多为渔船和杆舷较低的运沙船,船舶尺度相对较小,在受到擦碰和风浪等外力作用后,容易产生浮态失衡而导致翻沉。针对此类险情的救助,必要时可考虑将遇险船进行捆绑和固定,以确保被困人员和救助队员的安全。现笔者根据前人经验总结绑扎固定遇险船方法如下:

(1)单船捆绑。用缆绳兜住遇险船船体,并慢慢将遇险船绞到救助船舷侧,再进行绑扎固定。特点:操作相对简单,平衡效果相对较差,采取该方法要充分考虑开洞后,翻扣船对救助船的影响。

(2)两船联合捆绑。将遇险船置于两艘救助船之间,并通过缆绳将遇险船兜住,合力将翻扣船托起稳住,避免发生浮态变化。特点:此种方法虽然平衡效果相对较好,但是其作业相对复杂。

大型船舶发生翻扣时,因其独立分舱较多,所以剩余浮力相对较大,密闭空间大,可供遇险人员呼吸的空气较多,如遇险船处于搁浅状态,或浮态相对较稳定,在确保遇险船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引起侧翻或者下沉等危险局面,也不会对遇险人员和救助人员造成危害时,对这种翻扣船无需固定,可以直接采取措施救助遇险人员。“海洋001”轮救助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虽然船体较大,但其事故位置离岸较近,船舶随流慢慢漂移到5米等深线附近,船舶桅杆触底,稳定了下来,给救助提供了便利条件。

2.3 被困人员出舱的方式

从以往的成功救助案例中总结可知,目前救助被困人员出舱的方式主要有潜水员直接进舱救助和船底开洞救助两种方式。其中船底开洞根据遇险船材质的不同,又分为对木质船和钢质船开洞,不同的材质所使用的开洞工具也有所不同,钢质船采用切割技术,木质船开洞一般用电锯。尽管船底开洞救助被困人员方便快捷,但是会造成遇险船浮态的变化,因此在开洞前要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确保符合作业条件后方可进行开洞作业。一般开洞前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由开洞造成的舱内气体泄漏是否会造成遇险人员窒息死亡;是否会导致翻扣船浮态变化或下沉。如有引发遇险人员窒息死亡可能,则需要利用潜水员供氧管路从水下供氧。

(2)切割作业时明火、电器、高温等情况是否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从而被困人员和救助人员造成伤害,必要时要求救助多方支持。

“海洋001”轮救助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因无法判定舱内气体油气浓度,不敢用切割明火作业。救助现场集思广益采用电钻的方式进行开洞,虽然最后成功将遇险人员救出,仅钻孔作业用了近10个小时。目前救助船上配有测爆仪和足够的高质量钻头,以便遇到类似的险情能及时实施救助。

潜水员直接进舱救助遇险人员虽然可以避免船底开洞的弊端,但是作业程序复杂,且水下环境复杂多变,容易给潜水员的救助作业带来一定风险。例如:潜水员进舱救助時,遇到被困人员害怕佩戴潜水装具、撕扯潜水员的头盔等情况,都给救助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风险。

3 救助翻扣船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和安全意识的培训

目前北海救助局翻扣船救助多数都是渔船救助。我国渔民大多数没有经过驾驶技术、自救技能、捕捞机械使用技术等专业技能培训,其海上生存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从业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熟悉有关技能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增强渔民的安全意识。在遇到危险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配合救助,为救助赢得宝贵时间。“海洋001”轮的被困人员头脑非常清醒,救助人员钻孔时,在救助人员的指挥下,远离开洞处,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因为在舱内时间太长,救助人员用软管输送牛奶,他也能很好的明白意图。

3.2 加强相关人员业务知识培训

救助过程中遇到过这种情况,渔民报的险情是船舶翻扣,有被困人员。等到救助力量抵达时,发现遇险船侧翻,根本没有被困人员的可能,给国家救助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打消了救助人员的积极性。即使船舶翻扣,有可能舱内没有被困人员,特别是在专业救助船距离遇险位置较远时,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附近船舶,及时进行核实。如果翻扣船内有被困人,在专业救助船达到之前,如果被困人员能及时知道外面有人员在救助,也会给被困人员增强信心,为救助赢得宝贵时间。

3.3 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协作,形成合力

救助翻扣船内被困人员,时间紧急,参与救助力量多、救助部门多、救助人员多。这就需要参加救助的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全力配合救助,确保救助方案的正确性和救助方案的顺利实施。在“海洋001”轮救助过程中,因船上钻头磨损严重,急需新的钻头,搜救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前往购买,并第一时间送到现场,保证的救助行动的顺利进行。

3.4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预案

通过救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机制,逐步完善,明确各自职责,在救助过程中,有章可循,指导相关部门的救助行动,提升相关部门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救助行动快速、高效。

4 结语

翻扣船的救助一直是专业救助队伍的难题,通过对以往成功救助案例的分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发新的救助方法,从而提高专业救助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以后的救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秦为志. 论翻扣船舶人命救助技术与风险[C]// 中国航海学会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 2007.

[2]赵世野. 对成功救助"辽瓦渔25048"遇险渔民的分析与探讨[J]. 中国水运, 2006, 6(10):33-34.

[3]黄汝辉. 铁质翻扣船的救助[J]. 世界海运, 2013, 36(4):14-17.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及对策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