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教育决策模型简介

2017-09-07刘宜玮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边际现金流收益

刘宜玮

教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中国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教育行业也不断进步。教育决策是我们每个人人生历程中所必经的决策过程,九年制义务教育以立法形式规定了公民拥有享受至少初中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但是随着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绝大部分公民并不满足于九年义务教育,高中,甚至大学文凭,已经成为在这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竞争所必不可少的通行证。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本科以后继续进入研究生甚至博士的深造。介绍经济学里对于教育年限选择的理论模型,为读者在进行相应决策的考虑时提供参考思路。

教育决策教育年限教育模型大学一、引入

教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中国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进步。教育决策是我们每个人人生历程中所必经的决策过程,九年制义务教育以立法形式规定了公民拥有享受至少初中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绝大部分公民并不满足于九年义务教育。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大学文凭似乎已经成为在这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竞争所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甚至有许多人戏称,如今的大学生泛滥程度,就好似几十年前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本科以后继续进入研究生甚至博士的深造。在关于个人教育的决策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年限的选择,而很多人在决定是否继续深造时只是简单地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少相应的独立思考。只是简单跟随社会形势,盲目地选择进一步升学。本文介绍经济学里对于教育年限选择的理论模型,希望为读者在进行相应决策的考虑时提供参考思路,帮助他们理性地进行有关教育年限的选择决策。

二、教育收益的衡量

1.教育收益的衡量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育本身,而是为了以后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为了给公民配备这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技巧。正如许多人的想法“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从个人角度出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将来的收入,因此教育的益处可以用未来的收入总和来衡量。

2.货币的时间价值

由于将来的收入发生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例如固定收入的工资可能会每月发放),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些金额并不能简单相加得到我们所提到的“未来收入总和”。之所以这些收入不能简单相加,是因为金钱具有“时间价值”的特点。即不同时间点上的相同金额的价值存在区别,通常情况我们认为越早获取的金额价值越大。关于这一点可以简单阐述为“今天的一块钱价值要大于以后的一块钱”,或者“对于相同的金额,人们总是偏好较早收到”。为了说明简便,我们假设有两笔资金,其数目相同都为A,一笔立即获取,一笔在一年以后获取。则我们认为立即获取的资金价值较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再投资收益

由于较早获取的资金可以进行一些投资赚取收益,例如存入银行获取相应存款利息。假设可可以通过这样的投资获得的收益利率为r,则第一笔资金在一年以后总额变为A(1+r)>A。因此在一年以后,第一笔资金具有更大的总额。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因为货币发行量上升而带来的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因为我们持有的财富是以货币为计价单位,因此就存在通货膨胀带来的潜在影响。当物价普遍上涨时,同样金额的货币购买力会下降,例如对于同样的产品X,假设其当今的价格为P,一年以后由于通货膨胀上涨到P(1+i)>P,则同样的总额A的货币,在现今可以购买A/P件产品,在一年以后只能购买A/(P(1+i)),可以看到购买的产品数目下降。

(3)风险补偿

正如有句古话所云“落袋为安”,当我们没有收取到某笔资金时,其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有可能因为不可抗力或者未预料到的因素而不能按时获取的可能。相对来说越早拿到的资金能够尽早地避免这种不确定性。

三、教育边际收益与边际决策

对于在将来发生的现金流,我们定义其未来值(Future Value,FV)为到期时获取总额,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定义一个贴现过程(Discount)。贴现是指通过折算将一笔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转换为等值的立即发生的现金流,这个等值的立即现金流总额我们定义为现值(Present Value,PV)。贴现率(Discount rate)是我们进行转换的重要因素,具体换算的过程如下:

其中r的复利频率与所选的复利次数t相对应,例如当r为年复利,则t对应的单位应该是年。需要注意的是r应该是一个基于综合考虑得到的结果,即r的高低应该体现金钱的时间价值大小,是基于对于再投资收益,通货膨胀,以及风险的预期得到的结果。我们将某个人在将来收取的所有收入全部折现到当今,此时由于它们都是转换后的立即现金流,因此可以加和,将其总和记为π,假设我们在未来总计有T年收入(例如当从即刻起还将工作四十年,则T=40),则有:

对于考虑要不要多接受一年教育的决策,则需要考虑这一年教育能够带来的π的上升,即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通过比较两者做出决策。

我们将边际收益记为MR(Marginal Revenue),它代表的是多接受一年教育带来的收益π与不接受多一年教育带来的收益π之差,即这一年教育带来的总收益变动。具体定义可以阐述如下:

其中需要值得注意的有两方面,一是当多进行一年教育以后,t是从1开始加和,因为接受教育的一年并没有任何收入;二是当多接受一年教育以后,现金流由CF变为CF*。这是因为教育的原因。我们预期因为人的技能与知识得到提升,他会有更高的工资收入,即“学历是影响工资的重要因素”。

在考虑了边际收益以后我们也要考虑边际成本,多接受一年教育所要付出的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进行考虑,一部分是为了教育所要支付的直接成本,这部分爆款所必须支付的学费,生活费用等;另一部分则是为了接受教育所必需放弃的机会成本,例如当大学毕业以后大部分人可以选择直接工作,如果这时候他们选择多一年教育,则意味着他们将放弃这一年本来可以通过工作赚取的工作,这部分成本也应该纳入思考范围,却常常被我们忽视。我们将教育一年的边际成本记为MC(Marginal Cost),则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决策原则应该为:当MR>MC,即多接受一年教育带来的收入会带来较大收益,这时候应该选择继续深造,而反之,如果多一年教育带来的收益甚至比所需的成本还小,那我们当然不应该选择升学。

三、模型的讨论

我们如今很多的有关个人教育的决策都不是基于系统理性的思考,更多的是随大流,此外由于高校扩招等各种复杂因素,导致如今的教育过剩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社会竞争太过激烈,导致许多职务的申请人资质高于岗位需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本文中的模型鼓励在进行相关决策时能够同时加入一些理性的量化的思考。

但是本文的模型仍然拥有较大的局限性,很多数值的判断都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性。例如折现率r的选取,货币的时间价值要怎样考虑才合理实际上是见仁见智的。再例如CF,即未来的收入现金流实际上是很难准确预测的,而且要预期CF*与CF的区别更是需要非常主观的判断。而且教育给个人带来的益处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个人的资质,不同的人接受了不同的教育以后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与技能的提高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也不能迷信本文中的模型,而是应该辩证,客观,综合地考虑。

参考文献:

[1]张屈征,贾继红,王春玲.家庭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关系分析.长安大学学报,2001,(01):57-59.

[2]靳娟,杨光永.个人教育投资的均衡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0):48-51.

[3]闫宁宁.论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中国電力教育,2013,(02):1-2.

猜你喜欢

边际现金流收益
随身新配饰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及Black—Scholes模型的可转债定价实证分析
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及Black—Scholes模型的可转债定价实证分析
精益求精 管理企业现金流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基于现金流分析的财务内控管理模式构建
现金流有多重要?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