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度“秋刑” 收好阳气
2017-09-07于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博士
文/于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 博士
安度“秋刑” 收好阳气
文/于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 博士
溥儒画作《登高图》
说起秋天,想必有很多朋友都会想到红彤彤的枫叶、金灿灿的稻穗,其实还有一种秋天的景象,也十分深入人心。正如下面这首诗所描绘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名为《登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所作。当时“安史之乱”过去未久,地方军阀又起,这时的夔州,秋风劲急,峡中不断传来猿猴的哀啼,清清的河洲,白白的沙岸,有几只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儿。茫茫无际、萧萧而下的枯黄落叶、奔流不息的长江,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秋天萧索的景象。而这种景象使得作者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与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流离失所、哀愁病苦的悲凉之情。
其实,这种“愁煞人”的秋风秋雨,许多诗人都描述过。秋天生机骤减、万物萧瑟,人们的情绪也难免跟着低落,进而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中医将其形象地称为“秋刑”。
“秋刑”重“补阳”
其实“秋刑”用于文字中,就是指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万物的摧折。古人讲究时序,所以无论行走坐卧,还是杀伐决断都要和四时相应。在勃勃生机的春天就要“赏而勿罚,予而勿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而秋天是刑罚的季节,因此,才有了“秋后问斩”一词。此外,我们常看的清宫电视剧描述的如同军事演习一般的动刀、动枪的秋季狩猎,也是顺应秋刑之气。
那么,这种秋刑对人体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很多朋友估计都有这种切身体会,一到秋天,除了情绪低落,还有很多人会出现手凉、脚凉,周身怕冷的现象,其实这是秋天对阳气的肃杀。
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的根本,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工作、运动、情绪变化、适应寒温、修复创伤等,都离不开阳气的参与。
阳气就如同太阳一样,对人体起到温养的作用,人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身手敏捷、身体强壮。《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秋季健康的穿衣方法应是“勤增勤减”!
不要过分“秋冻”!
阳气如此之重要,当面对秋天的肃杀刑罚,自然界的阳气在逐步开始衰退,我们应该如何去守护人体的阳气呢?
如何“收阳”?
民谚有“春捂秋冻,不得杂病”之说,为何秋要冻一冻?这是因为秋季虽然气候渐凉,但不可骤然穿衣过暖过厚。在夏季的时候,人体阳气隆盛于体表,为了顺应秋燥的“收”的特点,阳气要向内藏、内收才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
我们又当如何“收”阳气呢?
秋天身体温度应稍稍冷凉一些,不要穿得过厚,让人体的气顺应自然界的“收”,使阳气受冷后内敛,达到收阳的目的。
秋天收藏阳气,保障有充足的阳气能够使人们安然地度过寒冷的冬季。同时,通过适应秋季凉爽的气温,增强耐寒的能力,以防止冬季大寒天气来临时身体不能抵抗而得病。由此看来,我们说的秋冻,其实,就是让人体的阳气更好地收藏于体内,而不被耗散。
秋季的气候如同春季一样变幻无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乍寒乍暖之象常见。因此,健康的穿衣方法应是“勤增勤减”,老年人、小儿,及体质比较柔弱的人更是如此。
入秋以后,飞禽走兽身上都会新生出纤细的绒毛,随着天气逐渐变冷,这些绒毛也逐渐长粗变长,焕然一新,覆盖全身,以利于御寒保暖,顺利过冬,这是自然规律。古人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并且把初生的细微的纤毛称为秋毫,比喻细微的事物,我们熟知的明察秋毫、秋毫无犯、秋毫之末等成语都来源于此。人们也常常通过穿秋裤、加衣服的方式,来保护阳气不受到损伤,让阳气更好地保存于体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秋天太阳落山早了,阳气开始变得收敛,因此人也要顺应这种趋势,要早点休息,回避肃杀的特点,避免使体内的阳气发散而耗伤人体的阴精,同时还得注意也要早点起床,防止收敛太过。
所以,秋冻要掌握方法和程度,总的原则还是要秋天适度的增添衣物用以保暖,让人体觉得稍微发凉,不会出汗为度。
尤其是“白露”之后,气温已经偏凉,过分暴露、凉爽的衣着,会使人抵抗力下降而罹患外感,特别是素有扁桃腺炎、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者更易着凉,使得病情反复,因此也有“白露不露” 之说,也就是说过了白露,就不能穿着太少,不宜露胳膊露腿,这其实也算是对“秋冻”的补充说明。
秋季饮食的“收阳”方法
对于老百姓的养生来说,除了穿衣,更日常的调养方法就是吃饭了。对于秋天怕冷的人,食疗收阳就十分必要。
很多人一到秋冻,就开启了美食模式,吃一些羊肉、鹿茸、人参等热的东西,号称“补阳”。说起秋天的饮食习俗 “补”,其实就是为冬天固护阳气做准备,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单纯的补,总是无法将阳气牢牢地留在身体里,即便是吃了这些补阳的食物、药物,也没有减轻怕冷的感觉。这就是只注重了“补”而忽略了“收”。
“吃”这个学问很大,吃不对还可能反而耗散阳气。比如说辣椒、生葱、酒,这些吃了之后确实有温热之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起了散阳的作用。虽然生姜在一定程度上是补益阳气的,但也不是收敛的。
什么才有收阳作用呢?答案是“酸”性食物。婴儿吃酸的食物时,会把鼻子眼睛皱在一起,其实这就是“酸收”的体现。所以,到了秋天,阳气不收的人们要尽可能少用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比如梨子、苹果、葡萄等。大家可以多吃一些酸性食物,以安度“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