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燥”为何物?

2017-09-07柴玉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9期
关键词:暑热秋燥秋分

文/柴玉

“燥”为何物?

文/柴玉

《黄帝内经·素问》曰:“秋三月,此谓容平。”是说,秋季讲究平和,要活得温润、“从容不迫”。那应当如何应对这恼人的秋燥呢?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

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这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自然界正常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一般不易使人发病。

如果气候变化异常,比如非其时而有其气(倒春寒、暖冬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导致疾病发生,而导致机体发生疾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之邪。

古人根据季节的气候特点,把五季分别对应五气,春天多风而主风,夏天高温而主暑(热),长夏多雨而主湿,秋天雨少而主燥,冬天寒冷而主寒。

“秋处露秋寒霜降”,即指秋季的六个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燥虽为秋季正常所主之气,有“梧桐报秋来”的说法,但在华北平原以南,此节气仍为夏暑之时,犹如诗言“虽非盛夏还伏虎”,民间也有“秋老虎”之称,形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时仍为长夏暑湿气候主令。而到了“处暑”才表示炎热湿闷的暑天已经远离了。

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自然界阴阳转换的一个关键转折点。秋分平分了秋季,我们生活的北半球开始因远离太阳,而阳衰阴长,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也逐渐干燥起来。

一般来说,秋季清肃少雨,叶落果熟,草木凋零,因而秋凉而劲急干燥。如去年北方地区秋季雨水很少,燥之气太过,超出了人体耐受的程度或因体质因素,侵犯人体健康,而为燥邪。

燥邪为病又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秋分之前)有暑热之余气,燥与暑热结合而侵犯人体,则多见温燥病症;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故可见凉燥的病证,所以秋季应防范不同燥邪对身体的侵害。

还需强调一点,秋燥不等于上火。有人一到秋天就会目涩乏力、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心情郁结,皮肤也干燥,觉得是上火了,便自作主张“下火”,比如喝凉茶。殊不知,秋燥和上火这两个中医概念却大相径庭。从中医角度讲,秋燥属于外邪、上火属于内热,所以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不辨体质、不分症状地喝凉茶,在一定程度上虽可降火但非能润燥。

猜你喜欢

暑热秋燥秋分
暑热之害重在于防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7份食谱帮你滋阴润肺祛秋燥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秋分
爱眼有道系列之十 干眼者怎样度过秋燥难关
秋分
冰爽夏日派对
秋分
养阴清肺汤治疗秋燥咳嗽22例
让“暑热宝宝”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