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美操运动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恰和所致愉悦规律的实证研究
——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

2017-09-07高喜倩李杰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初学愉悦感量表

高喜倩,李杰凯

(1.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辽宁沈阳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辽宁 沈阳110102)

◂体育教育训练学

健美操运动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恰和所致愉悦规律的实证研究
——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

高喜倩1,李杰凯2

(1.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辽宁沈阳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辽宁 沈阳110102)

采用生物电测试与主观量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健美操运动不同情境下作业练习带给学生运动愉悦感的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客观生物电测量与运动者主观量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健美操运动的运动愉悦感规律,两种测试所得到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健美操运动中的核心致趣要素是肢体动作与音乐韵律的恰和。3)观察视频与实际跳操相比,实际跳操运动实践活动能够获得更多的运动愉悦感受。4)熟练者以熟练的技术动作演绎曲调的内涵意境,在观察和实际跳操过程中中文歌曲比英文歌曲能带来更多的运动愉悦感受;而初学者由于专注于动作的完成和节奏的依赖,在观察情境下表现为对中文歌曲偏好,而在实际跳操情境下则表现为对英文歌曲的偏好。5)普通未学者观察视频活动与初学者和熟练者实际跳操活动相比,也能获得明显的愉悦感受。

健美操运动;运动愉悦感;情境兴趣;皮肤电导反应水平;娱人致趣

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身体健康的意义,开始追求身体和精神层面的满足。近年来,国家也开始提倡“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终身体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操舞健身活动遍及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体育游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运动学习的趣味性。然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关于体育运动教学中有关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问题只是在近年才被提出并真正得到重视。2010年李杰凯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运动项目娱人致趣”的学术论文,相对系统地论述了各类运动项目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问题,为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新的素材。吕兆峰《试论集体性隔网球类运动“流畅回合,配合致趣”》[1]一文中表明:“流畅回合,配合致趣”作为该类项群的核心价值要素,是参与者和观赏者得以感受运动快乐的源泉。于海在《论武术套路运动的“架招显功,喻意神勇”之悦——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2]一文中认为,最初规则与规律即“架招显功,喻意神勇”一直是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核心致趣要素。张世波在《“平衡不摔”原则在滑动类运动项目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3]一文中提出“平衡不摔”是冰雪运动中的致趣点。可见每项体育运动都有其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独特的致趣点,其中《操舞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的本能恰和之美——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4]一文,系统分析了操舞运动的趣味性要素。但该类研究所提出的学术观点还处于经验与哲学思辨阶段,非常需要科学的方法予以有效地实证。鉴于此,本研究将以健美操运动项目的运动愉悦感受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李杰凯《论操舞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的本能恰和之美——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采用“生物电测量”和中文修订版的“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为研究的测量工具,对健美操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愉悦感规律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找出存在的相关规律,为今后健美操教学中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与对象

以健美操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愉悦感问题为研究内容。选取沈阳体育学院学生36人,按运动经历分为未学组12人、初学组12人、熟练组12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测试法 受试者到达实验室时,需要休息至平静状态后才能进行测试。在实验开始前主试者详细给被试者讲解整个实验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验一(观察视频):采用“刺激—反应”的测试方法,进行健美操运动情境兴趣的测试。

1)让受试者静止坐在电脑前,电脑屏幕上呈现预先制作好的视频(健美操作业情境1、2、3、……)作为本实验的施加因素。

2)采用通用的体育运动情境兴趣量表和生物反馈仪(captiv),作为观察受试者反应的工具和指标,对反应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3)施加因素:(a)观看视频(全国大众健美操二级规定动作)的每个刺激源为58 s,与此同时受试者左手安放皮肤电测量仪器。受试者观看视频结束后,立刻填写情境兴趣量表,当即提交并回收。同时皮肤电测量也会同时完成。(b)以此方法类推,如表1。

表1 6种实验施加因素说明表

实验二(实际跳操):仍然采用“刺激—反应”的测试方法。进行健美操实际操作运动情境的测试。

方法步骤同实验1,所不同的是实验2为实际操作,即受试者实际跳操。使用笔记本电脑外接音箱播放音乐,音量控制在80 hz,6个情境运动强度保持一致。为了排除前次情境练习对后次影响,采用随机的方式安排6种情境练习测试的先后顺序。

1.2.2 数理统计法 将获得的皮肤电指标的原始数据利用Excel 2003、SPSS 17.0进行筛选、归纳、整理,制作图、表等,以方便实验分析。把图像的数据导出,以第一次平静状态下的皮电值作为该受试者的“基线值”(图1),计算每4个八拍之间这些数据点的平均值,每个情境得到5个数据,减去这一情境状态下的“基线值”(图2),得到这一情境下的皮肤电导反应。算出每组皮肤电导实验所得波幅的平均值,在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情况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图1 实际跳操的皮肤电导基础图像示意

图2 处理后的皮肤电示意图

情境兴趣量表的数据处理,共36名受试对象,每名受试对象有6份量表,将每一份量表的每个维度的分数算出,依次算出6个维度的分数。在此基础上将每一组6个维度的各分数进行平均,以利于接下来统计分析。将所有有效的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采取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进行归纳、统计出相关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分析

按健美操运动特征,根据专家调查设计了6种施加因素,即采用6种不同练习情境(以下简称练习情境)作为刺激物。基本思想是把健美操运动的完整过程进行要素拆分,进而设计出6种情境。这6种情境基本上包括了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运动要素(表1)。

实验对象分为未学组、初学组、熟练组,如此划分的目的是要观察练习者从初学到熟练这个进程中情境兴趣要素作用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本研究得到的是反应及其测量的指标。有生理学(客观皮肤电导)的指标,也有心理学(主观量表)的指标。采用两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经本研究证实是可行的,两种方法均准确测量到了有效的反应信息。在实验中二者趋势吻合并保持一致性。而且两个指标之间具有严格的相关关系,因此具有指标间相互支撑的作用(表2)。

表2 皮肤电反应与情境兴趣量表愉悦感测试结果一致性分析(N=12)

表2是皮肤电反应值和情境兴趣量表中愉悦感的相关分析,由此得出:(皮尔孙系数)Pearso n=0.073(P<0.05),呈高度相关,Pearso n=0.616(P<0.05),呈中度相关。证明本研究通过皮肤电测试与主观量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予以说明健美操运动中运动愉悦感的产生并以数据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合理、客观、有效的。因此本研究后续得出的结果是客观可信的,所进行推断和结论是正确的。

2.2 音乐韵律与动作的恰和是操舞者的“运动愉悦感”之源

2.2.1 初学组运动愉悦感的激发特点 由图3可见:实验一(观察视频)和实验二(实际跳操)中情境三平均值分别为1.6200F和5.6150F,是6个练习情境中均值最高的。证明情境三是产生最高愉悦感的作业练习。实验一(观察视频)所产生的运动愉悦感依次是情境三、情境六、情境五、情境四、情境二、情境一。实验二(观察视频)所产生的运动愉悦感顺序为情境三、情境四、情境五、情境二、情境一、情境六。由此可知初学组运动兴趣、快乐的激发特点是源自情境三中的愉悦感。

表3初学组实验一(观察视频)表明:情境三愉悦感高于情境一、二、四,与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原因在于它们缺失了可导致运动愉悦的要素,所以致趣要素齐全的情境三是最能增强学生练习积极性的作业形式。

图3 初学组实验一、实验二皮肤电均值

在6个视频中,情境三是最能产生运动愉悦感,增强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和积极探索的练习情境。同时图3所展现的事实也说明,6种健美操运动情境中所承载的致趣要素也有所不同,不同的音乐、韵律、节奏以及能否恰和所组成的情境练习,确实导致了不同情境皮肤电峰值的差异。

在实验二(实际跳操)中,情境三均值最高和实验一(观察视频)是一致的,不同点在于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情境三与情境一、二、五、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情境三中各要素的组合最能让学生体验到愉悦感,是引起学生练习兴趣的兴趣点。

表3 初学组实验一与实验二皮肤电各情境间单因素方差分析(N=12)

对初学者的皮肤电导测试所得数据分析反映了健美操运动愉悦感与运动情境之间的关系,但这是单一的生物电指标。为了验证这些结果的可靠性,还必须结合主观的《情境兴趣量表》测试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所得结果的有效性。

初学组实验一和实验二《情境兴趣量表》测试数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图4、表4。

图4 初学组实验一与实验二情境兴趣量表的均值

由图4分析可见:实验一(观察视频)中情境三的愉悦感平均值为17.83,是6个情境中得分最高的。从表4单因素方差分析可见总体兴趣和愉悦感在实验一(观察视频)中都是情境三最高,与情境一、二、四、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说明音乐、节奏、旋律的恰和水平都要高于其他情境。在情境三中愉悦感对总分的贡献率最大,愉悦感受提高,总体兴趣自然升高,音乐、动作节奏达到了最完美的恰和,这样的作业练习情境是产生愉悦感的源泉。

实验二(实际跳操)中情境三得分最高,与实验一(观察视频)趋势相一致,愉悦感和总体兴趣中情境三与情境一、二、五、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情境三中愉悦感是最强烈的与皮电值所反映的相一致,这有力地证明在健美操运动中韵律与节奏的恰和水平对于运动愉悦感的获得是极其重要的。

表4 初学组6种情境练习总体兴趣与6种情境练习愉悦感得分的对比分析

2.2.2 熟练组运动愉悦感的激发特点 在分析了初学组的运动愉悦感规律之后,要了解随着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运动愉悦感是否会出现变化,就必须对熟练者进行同样的研究,进而掌握随着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运动愉悦感的变化规律。

图5 熟练组实验一、实验二皮肤电均值

表5 熟练组实验一与实验二皮肤电各情境间单因素方差分析(N=12)

熟练组实验一、实验二皮肤电均值图及统计学相关分析表明(图5、表5),熟练组在实验一(观察视频)和实验二(实际跳操)中表现了较为一致的趋势,客观皮肤电导结果显示情境三的均值实验一2.7025F、实验二6.7550F,显著高于其他4种情境(P<0.05)。说明无论是观察视频还是实际跳操的刺激,情境三所给予的运动愉悦要素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而其他情境由于激励要素的不完备达不到激励较高愉悦感的效果。实验一(实际跳操)情境三产生愉悦感最强,依次是情境六、情境五、情境四、情境二、情境一;实验二(实际跳操)中为情境三、情境六、情境四、情境二、情境一、情境五。

图6 熟练组实验一与实验二情境兴趣量表均值

熟练组实验一和实验二《情境兴趣量表》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图6、表6),实验一与实验二测试结果中,情境三的总体兴趣得分、愉悦感得分都是最高,表明情境三里有产生运动愉悦感最高的要素,初学者、熟练者共同点都是,要素完备的情境三最能激发运动愉悦感。

表6 熟练组6种情境练习总体兴趣与6种情境练习愉悦感得分的对比分析

对以上主观量表和客观皮肤电导测量中发现:对初学者观察视频而言,动作的准确性、音乐的节奏性是达到“合拍”的前提条件,恰恰情境三满足了以上条件,使初学者产生感觉上的美,因此在观察视频中带来的愉悦感最强烈。与观察视频不同的是实际跳操中,情境三中包涵的愉悦感是来自实际跳操过程当中的运动感受,不同的情境体现了不同的形式美,情境三形式美中最充分的,其他情境都是有残缺的。情境三是各要素最齐全、恰和水平最高,这正是健美操运动中的“致趣点”,提高健美操运动的兴趣,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愉悦感,获得愉悦感的基本前提是要在练习中做到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的恰和。

2.2.3 研究提示 通过对以上健美操运动过程中“运动愉悦感”表现形式的分析,可见在健美操运动中音乐韵律、动作节奏二者本能恰和是缺一不可的,要素的完备性是使运动者感受运动愉悦的源泉。

本研究发现,在健美操教学中,对于初学者来说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注意力、愉悦感是产生兴趣的主要途径;对于熟练者来说,由于技术水平、感悟性要高于初学者,在练习过程中对于兴趣点的指向性比较强,提高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探索性和愉悦感是熟练组兴趣产生的主要途径。这种规律提示,音乐、动作恰和中提高愉悦感、注意力、探索性是健美操运动获得快乐的源泉。对初学者教学过程中,重点在进行动作学习之前,让其去感知音乐的节奏,也就是首先要踩上节拍,先感知节奏,做到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一致性即恰和,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体验到感官上的快适即运动愉悦感。以此激发其对健美操运动的兴趣,以避免初学期间的枯燥。熟练者是在初学组的基础上已经建立起来了对动作和音乐的恰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演绎音乐意境、情感表达,达到形式上的审美愉悦,强调动作技术,做到动作节奏的规范性,让其反复练习动作技术,提高动作质量,达到流畅性和节奏感明显之后,再进行实际跳操以激发其运动兴趣。

2.3 跳操实践是感受运动愉悦的最好形式

2.3.1 初学组实验一与实验二的比较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健美操运动中,了解、懂得健美操知识的人,不如爱好健美操的人;而爱好这项运动的人,都是把该运动作为兴趣且乐趣为之带来快乐的人。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初学组在观察视频测试中皮肤电的平均值为1.62F,而实际跳操时皮肤电的平均值为5.61F。观察视频所激励的皮肤电值低于实际跳操,说明观察视频的刺激使受试者神经系统产生的兴奋性较低,汗腺活动较小,情绪反应不明显。初学组观察视频情境兴趣量表测试中愉悦感均值为17.83,而实际跳操初学组均值为19.66,并且主、客观指标的测试中愉悦感是保持高度一致性(图7)。这说明亲自参与健美操运动实践要比观察等其他间接的形式获得的运动愉悦感更多、更强烈。

图7 初学组实验一与实验二情境三主观量表各维度均值对比

2.3.2 熟练组实验一与实验二的比较 在观察视频测试中熟练组皮肤电均值为2.7F,而实际跳操熟练组皮肤电均值为6.75F。观察视频测试中熟练组量表愉悦感平均值为19.33,而实际跳操熟练组量表愉悦感平均值为19.66(图8)。实验二(实际跳操)中情境三的均值明显高于实验一(观察视频)中情境三的均值,说明观察视频与实际跳操两种刺激相比,实际跳操所导致的愉悦感反应要高于观察视频。这种结果表明,对于技术熟练者来说,实际跳操所获得的运动愉悦感远高于观察视频,说明健美操运动过程的实践性质,提示我们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强调实践练习和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图8 熟练组实验一与实验二情境三主观量表各维度均值对比

2.3.3 研究提示 本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初学组(观察视频和实际跳操)还是熟练组(观察视频和实际跳操),实际跳操获得的运动愉悦感均高于观察视频。说明实际跳操是获得愉悦感受的重要方法。这种规律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观看视频远不如让学生在实际跳操中摸索、感受到其中的兴趣,实际跳操能切身体会到在运动过程中健美操所带来愉悦感。对初学者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在模仿练习中,首先要踩上节拍,先感知节奏,做到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恰和,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体验到感官上的快适即运动愉悦感,以此激发其对健美操运动的兴趣,以避免初学期间的枯燥。在对熟练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强调动作技术的规范性与演绎音乐意境,让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提高动作质量与意境的表达,从而激发其运动兴趣。

2.4 不同运动情境中的音乐风格对跳操者的影响

音乐风格是指在音乐范畴中各种音乐的要素——曲调、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和曲式等富有个性的结合方式,但主要指的是曲调。在本研究中曲调也是主要施加要素之一,内容包括有节拍中文曲调和有节拍英文曲调。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受试者均倾向于某种曲调,而是根据情境刺激的背景和学习程度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4.1 观察情境下所有受试者对中文歌曲呈现偏好倾向 初学与熟练两组受试在实验一中,对情境六这种带有中文歌词的乐曲表现出较高的愉悦感(图9、图10),中文歌曲的歌词是受试者都能听得懂的,带来的情感激励和愉悦感受就多一些。而英文歌曲只能听着节拍,对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不理解。所以,在观看视频情境下受试者对中文歌曲中歌词的理解是中文歌曲带来愉悦感受高的原因。

图9 初学组与熟练组实验一皮肤电均值

图10 初学组与熟练组实验一情境兴趣量表均值图

2.4.2 操作情境下初学与熟练者对节奏强的中英文曲调偏好倾向 在对初学者的实验二测试中发现,图11情境四英文音乐带来运动愉悦感受最高,图12主观量表略有不同,初学者在皮肤电测试中,因为是初学,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动作上。而在之后填写主观量表中则不需要控制动作,注意力都集中在量表上,凭借主观理解去填写量表,所以主观与客观测试会稍有差异。主观量表是个人的主观判断,皮肤电是机体本身所反映出来的现象,并不是由主观控制的,是客观的。但主要以机体客观生物电所反映出来的现象为主,在情境六中,中文音乐给熟练组带来的运动愉悦感受最高。这两组的不同说明,初学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在初学阶段采用的是英文歌曲练习,所以对英文歌曲更偏好,因此对所设计的情境中,更喜欢熟悉的情境。熟练组由于技术动作比较成熟,需要的是对音乐情感的表达、对歌词意境的表达,所以偏向于中文音乐。

经实验研究结果还发现:实验一和实验二受试者中,情境四和情境六产生的运动愉悦感存在差异性。每一个人对于语种的偏好、语言的选择都会有个体差异,那么导致这种偏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有研究表明,当外部环境输入有节奏的刺激时,大脑对其产生的反应,科学家称之为神经夹带。神经夹带就是把外界输入有节奏的信息处理后,在合适的时间(节奏间隔)送到合适的地方(肌肉运动)。神经夹带可以预测到下一个节拍出现的时间,使人动作和节拍吻合。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两种不同节奏作为刺激物,第一是有规律的节拍,能发出周期性的声音;第二种是一段剪切的节拍,发不出周期性的声音。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完整的节拍和剪切的节拍,有的人反应差异大,有的人反应差异小。说明外界刺激对于个体的感知而言有的受其影响,有的则不受其影响[5]。此研究理论给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中、英文音乐,一部分人选择英文,一部分人选择中文,这样的选择也正是受神经夹带的支配。所以对于中英文音乐的选择与自身大脑神经夹带有非常大的关系,这是本研究中一个新的观察尝试和设想,有待于后续研究中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综上:两组实验中,受试人员对音乐类型选择不同,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音乐风格和语言种类的偏好;另一方面可能是受日常课堂练习中教师播放音乐的风格及类型的影响。实验一(观察视频)的受试者偏好中文音乐,实验二(实际跳操)过程中初学者对英文音乐的反应更为积极,而熟练组更倾向中文音乐风格。在实际跳操过程中熟练者关注融入和表达歌词的意境。初学者主要关注的是节奏,对歌词意境的领悟能力还达不到熟练组的水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针对有不同偏好的学生组选择有针对性的音乐是必要的。

图11 初学组实验二、熟练组实验二皮肤电均值

图12 初学组实验二、熟练组实验二情境兴趣量表均值

2.5 未学组(普通人)总体差异性分析

未学组的测试主要是观察在未学过健美操这一类人群中,让其观察视频(实验一)会得出什么样的反应。因为对未学组只能采取观察视频的方法,对他们采用实际操作测试既无意义又不合逻辑,所以采取观察视频的实验方法是合理且必要的。

2.5.1 未学组观察视频也能产生愉悦感 对于没有学过健美操运动的未学组来说,情境三是引起愉悦感最高的情境,与初学组和熟练组得出的结论相一致。不同的是在未学组中,对于有节拍的中文音乐反应的程度比较大,这与实验二熟练组得出的结果相一致。本研究认为,对于没有学过健美操运动的人来说健美操是陌生的,初次观看视频心情异常兴奋,情境三对于未学组愉悦感的产生势必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情境六中文歌曲是致使未学组产生愉悦感的第二个源泉,原因可能是未学者对于语言的选择与能否懂得其中的含义是致使未学者产生高愉悦感的原因。本研究中选择的歌曲都是受试者熟悉的,因此产生较高的愉悦感。

表7 未学组皮肤电不同情境间单因素方差分析(N=12)

情境三的平均值为1.8475F,与情境一、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情境三中存在产生高愉悦感的因素是情境一、二不具备的。与情境四、五、六无差异,未学者对情境四、五、六的音乐鉴赏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认识程度。

由表8可见:未学组中情境三在愉悦感中得分最高,平均值18.67。在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探索性、愉悦感维度中均与情境一、二、四、五、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未学者在六种情境中的体验是不同的。情境三是引起未学组愉悦感高的主要来源。

表8 未学组情境兴趣量表不同情境间单因素方差分析(N=12)

2.5.2 六种不同情境中情境三和情境六愉悦感最高 未学过健美操的受试者在单纯观察视频活动中,对情境三和情境六产生较高的愉悦感。虽然在产生的愉悦感上排序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是倾向于节拍明快、恰和性高的情境排序在前,恰和性低的情境排序在后。

3 结论

1)采用客观生物电测量与运动者主观量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健美操运动过程中运动愉悦感的规律。两种测试所得到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此方法研究健美操运动中跳操者的运动愉悦感受,具有方法上的可行性和结果上的可靠性。

2)无论是观察视频还是实际跳操,致趣要素完整的练习情境可以给运动者带来最高的愉悦感受。缺失了音乐韵律、动作节奏及其恰和的任一要素,给运动者带来的愉悦感受都是有限的。音乐韵律、动作节奏及其恰和确实是健美操运动致人产生运动愉悦感受的源泉。

3)无论是对于观察视频或是实际跳操的受试者,实际跳操过程中产生的运动愉悦感远高于观察视频。在健美操运动中,只有将身体动作和音乐完美地恰和在一起,并真正地参加到运动实践之中,才会感受到最佳的愉悦体验。对于未学过健美操的普通人而言,观察健美操视频也能带来愉悦感受,且音乐韵律、动作节奏及其恰和也是引发愉悦感受的主要因素。

4)在观察视频情境下,中文歌曲相较于英文歌曲能给观察者带来更多的愉悦感受。在实际跳操情境下,中文歌曲能给熟练者带来更多的愉悦感,而英文歌曲能给初学者带来更多的愉悦感。

[1]吕兆峰.试论集体性隔网球类运动“流畅回合,配合致趣”[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4.

[2]于海,李杰凯.论武术套路运动的“架招显功,喻意神勇”之悦——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2):1-5.

[3]张士波,李杰凯.“平衡不摔”原则在滑动类运动项目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5):99-103.

[4]李杰凯,包蕊,贲驰,等.论操舞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的本能恰和之美——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4):7-10.

[5]智七柱.节奏感差可能源于天生[N].文摘报,2016-11-15(20).

[6]高鹏飞.普通高校三大球课堂情境兴趣优化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7]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56-257.

[8]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0-41.

[9]高玉祥.个体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5-118.

[10]葛耀君,陆遵义,卢昌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主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12(2):412-417.

[11]钟宇.我国小学田径运动开展困境的成因及其突围路径[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12]葛耀君.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中文修订版的信度与效度验证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刘红霞

An Empirical Study on Regularity of Rhythm and Rhythm of Aerobics M usic:Based on Entertainment and Amusement Theory in Sports Events

GAO Xiqian1,LIJiekai2
(1.Graduate Department,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2.School of Sports Training,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The study explores the law of movements pleasure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aerobics exercises by combining bioelectricity testw ith subjective scale test.The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The authors studies the law ofmovements pleasure in aerobics by using the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objective bioelectric measurementw ith subjective scale testof athletes.The results of the two tests have a good consistency.2.The core elementof pleasant in aerobics is the proper harmony of body movements andmusical rhythms.3.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actice of actual aerobics exercise can getmoremovements pleasure by comparing video w ith the actual aerobics.4.Skilled artists deduce the tone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mood w ith skilled technical action and Chinese songs can bring moremovements pleasure than English songs in the observation and actual aerobics exercises process.Beginners prefer Chinese songs in the process of observation,because they focus 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action and the dependence of rhythm.However,in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y prefer English songs.5.Compared w ith the actual activity of beginners and skilled students,ordinary people who have never learned aerobics can also get obvious pleasure by observing related video.

aerobics;sport enjoyment;situational interest;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 level;entertainment and amusement

G831.8

A

1004-0560(2017)04-0098-08

2017-04-26;

2017-05-04

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14BY007);沈阳体育学院重点资助领域课题(编号:119017);2016年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13)。

高喜倩(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杰凯(1956—),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E-mail:ljk110@syty.edu.cn。

猜你喜欢

初学愉悦感量表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无解≠增根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大学生运动愉悦感与成人依恋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缺觉与抑郁
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轮滑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