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中的艺术特色
2017-09-06穆育枫
穆育枫
《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Bridge to Terabithia),出版于1977年,是著名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凯瑟琳·佩特森(Katherine Paterson)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曾在世界各地获得多项大奖:“国际安徒生大奖”、“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法国青少年读者大奖”、“荷兰银铅笔奖”等。这部作品并于2006年由迪士尼公司改编成电影,又名“仙境之桥”。作为一本畅销世界几十年的经典儿童小说,这部作品深受各个年龄阶段读者的推崇与喜爱,其中小说匠心独运的艺术特色功不可没。
一、象征
小说中作者大量使用了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使这部儿童文学作品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不仅孩子读起来津津有味,成年人拿起来书来同样深受启迪。
南帆在他的《小说的象征模式》一文中说,“象征是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感”(引自黄晋凯,张秉真,1989)。也就是说,象征是某种抽象理念的具体化体现,是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来表现和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绪,是现实的物质世界与抽象的精神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从微观的层面说,它可以使作者想传达的某种理念更加形象生动,塑造的人物更丰满立体,从而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从宏观的层面说,它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加深其艺术效果,最终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深化其主题。象征的力量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和微妙的联想,赋予原本平淡无奇的事物以生命力,使其焕发出含蓄隽永的艺术光芒。
在这部小说中,它的标题“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就颇富象征意义。在小说中,莱斯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就像纳尼亚那样,是一个奇幻王国,只有荡着这根施了魔咒的绳子,才能进入王国。”
这样短短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一方面,它增添了孩子们喜欢的想象力和趣味性,又体现了某种仪式感的重要性,——从农场到对面的森林,从桥上直接走过去就好了,可是只有选择抓住树上的绳子荡过河道这种特别方式,才能进入他们自己的神圣自由的“领土”;另一方面,这句话中也点出了“王国”和“绳子”这两个寓意深刻的象征意象。
“王国”,其实只是一片普通的森林,但在莱斯莉奇妙的幻想中,却是一个神圣自由的“理想自由国度”,并且“我们俩就是统治那个国度的王”。在那里是属于他们的整个世界,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忘掉现实生活中的烦恼,治愈受伤的心灵。“王国”象征着理想、自由,它可以是我们向往的外部客观世界,也可以就在我们心里,每个人的心灵里都可以有一块只属于自己的角落,可称之为精神家园的地方。
“施了魔咒的绳子”,跨过河道连接了两块土地,一块是人们日常居住生活的农场,代表现实世界;另一块则是少有人去、专属于杰西和莱斯莉的森林,是他们用想象构建出来的虚拟奇幻世界。这里的“魔咒”可以指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切对美好生活积极、主动的寻求,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平淡无奇的事物也会变得五彩缤纷、妙趣横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莱斯莉就是那个“施了魔咒的绳子”,是她的出现把杰西带出了生活中的困境,帮他燃起对生活的热情,连接了平庸的日常生活与美妙的幻想世界,使他跳出现实生活的枷锁,看到更广阔的精彩大世界。
然而男孩的转变与成长不是一朝完成的,小说中间有一段这样写道,
“杰西试着独自一人去特雷比西亚,却发现没什么意思了。只有莱斯莉在那里时,才有神奇的魔法。很显然,魔法不大愿意到他这里来”。
这个小细节一方面说明友情的可贵,美好奇妙的事物是需要与朋友分享的,然而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时的杰西对莱斯莉还有很强的依赖性,并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强大、成熟的自我。
直到有一天,雨下得越来越大,河道的水位一直上升,莱斯莉独自一人去小河边,当她想像往常一样用绳子荡过河道的时候,绳子忽然断裂,莱斯莉不幸遇难了。陪伴杰西走完一段路程的莱斯莉离开了这个世界,杰西忽然失去了一直以来依赖信任的朋友。直到后来他在家人与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振作起来,用木板为妹妹梅宝(May Belle)造了一座新桥,带领妹妹重新进入“特雷比西亚”王国。这里的“桥”可以指代独立重生了的杰西、他的自我重建与自我救赎。
荡过小河的“绳子”和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是杰西通往奇幻国度的不同方式,可以说它们象征了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杰西不同的心态和能力,—— 如果说“绳子”还是莱斯莉为他搭的,那么“桥”则是杰西自己主动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为他人(妹妹梅宝)完成的,这个转变象征了杰西从依赖到独立,从胆怯退缩、逃避现实到勇于面对伤痛、承担责任。
二、生动简洁的语言
(一)生动形象
作为一本写给孩子们看的书,作者善于把日常平凡的事物描写得绘声绘色,
在其中使用了大量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活灵活现的比喻,以及语言口语色彩较强,饶有趣味性。因此这部小说虽然寓意深刻,并且涉及到比较沉重的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话题,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并不会感到一本正经、板着脸说教的口吻。
A.使用象声词,使孩子们易于看懂:
“砰,砰,砰……呜的一声——爸爸开着小货车走了。”
B.使用大量精准巧妙的比喻,读起来津津有味、不觉枯燥:
“墙很薄,要是这个钟点就把妈妈给吵醒了,她会像困在果酱罐子里打转的苍蝇一样气疯了的。”
“杰西把身体向后仰,沉醉在這迷人清凉的天色里。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团慵懒肥美的白云,在蓝天之上来回地飘荡着。”
C.增添细节的趣味性与幽默感,使孩子们读起来格外轻松愉快:
“有时候他觉得身处在这一群女性当中,自己真是孤独——就连家里那只唯一的公鸡都死了,还没买一只补回来。”
“像《圣经》里说到的上帝那样,他们看着自己所造的一切,非常满意。”
同时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刻画地细致入微,并且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与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endprint
“在云雀溪小学,每到星期五,大家一整天都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心脏砰砰跳地期待着,听着教师休息室那里传来的欢乐的喧闹声,等着轮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在埃德蒙兹小姐野性的美丽魔咒和热情罗网下,和她共度半个小时的美好时光。可当他们一旦走出休息室,又会假装自己不可能会被这个穿着紧身牛仔裤、眼睛上涂满了化妆品、嘴巴上却什么东西都没抹的嬉皮士所蛊惑了。”
这段话描写了学校里孩子们的矛盾心态,刻画得十分真实可信。一方面,身处保守的乡村地区,孩子们在大人的影响下无法接受思想进步、穿着时髦的音乐老师埃德蒙兹小姐;而另一方面,孩子们的童心未泯又使他们非常期待上埃德蒙兹小姐的音乐课,大家一起合唱,一起弹奏各种乐器,玩得不亦乐乎。
关于杰西对埃德蒙兹小姐的态度,小说中也有一段描写:
“埃德蒙兹小姐是他心中的小秘密。他喜欢埃德蒙兹小姐。不是艾丽和布兰达在电话里嘀嘀咕咕的那种傻兮兮的情啊爱的,他的情感真实深切,让他无法说出口,甚至都不能多想。埃德蒙兹小姐有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还有一双深蓝色的眼睛。……她的嗓音柔和荡漾,听得杰西心中泛起涟漪。老天,她实在是太美好了!”
对于杰西对埃德蒙兹小姐的朦胧情感,这段文字也刻画地十分精准传神。杰西喜欢美丽活泼的埃德蒙兹小姐,然而他毕竟只是个十岁的小男孩,性格又十分内向,因此他把这种情感悄悄地隐藏起来,“当成海盗的宝藏一般藏在了内心深处”,并且即使想到埃德蒙兹小姐,也是甚为含蓄,好像蜻蜓点水一样只是点到为止。同时透过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感到他的这种情感十分真挚纯洁,他喜欢埃德蒙兹小姐的样子、声音、言谈举止,她代表了一切他所向往的那些美好事物。
(二)简洁自然
另外,作者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舒缓沉静,读起来像一篇淡淡的散文诗,
却又散发着温暖安静的力量。同时作者使用的语言简洁但是内涵丰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寥寥数笔却非常富有启发性,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比如杰西和莱斯莉关于宗教的一段讨论就非常耐人寻味:
“有关耶稣的故事都有意思极了,你不觉得吗?”
“什么意思?”
“那些人想要杀害他,但他并没有做任何伤害他们的事。……这真是一个美丽伤感的故事,就像亚伯拉罕·林肯,或者苏格拉底,或者阿斯兰的故事一样美好。”
……
“因为我们生来就有原罪,上帝才让基督死去的。”
“你相信它是真的吗?”
他震惊了,“莱斯莉,这是《圣经》上说的。”
她望着他,一副想要争辩的样子,接着好似又改变了主意。
“很不可思议,是吧?”她摇摇脑袋。“你必须相信,却又厌恶。我不必相信,却觉得美好。”
莱斯莉虽然不信教,但是她单纯从孩子的善恶观看觉得耶稣非常宽容正义,同时勇于质疑宗教的权威性;杰西相信上帝,但却是不假思索地相信,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这部小说选取关注的题材都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永恒话题:成长、友情、勇气、信念,还有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状况带来的烦恼,作者鼓励孩子们打开心扉、克服恐惧、学会想像,以及培养积极热情的人生态度。正如阿甲在他的书评中所说,这部小说“为所有在平凡而艰难的生活中困顿的大小读者,搭起了通往无边想象世界的桥,有“特雷比西亚”的存在,会让我们觉得生命更有滋味,也更加精彩”(阿甲,2014)。而作者采用的象征艺术手法及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则有效傳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这部小说的主题。
参考文献:
[1]黄晋凯,张秉真.象征主义·意象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凯瑟琳·佩特森,陈静抒译.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M].天津:新蕾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