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产业下汽修人才的培养对策研究

2017-09-06王变芳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

王变芳

摘 要: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紧张的能源供需矛盾,同时有效降低了环保减排压力。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汽修等相关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下汽修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培养对策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汽修人才;人才培养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汽车逐步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保有量不断攀升。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给城市交通、城市空气质量等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受到能源供需矛盾的限制,传统汽车产业遭遇发展瓶颈。随着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成熟,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鼓励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结构等与传统燃油汽车差别较大,造成了汽修人才的短缺。本文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下汽修人才的培养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阐述。

2新能源汽修人才供需现状

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包括汽车的生产、汽车的销售以及汽车的售后服务三大部分,而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尚处于从研发到实际应用的转型阶段,产业链条尚不完善。当前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销售,而忽视了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包括汽车维修、汽车保养及汽车咨询等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3新能源汽车产业下汽修人才培养对策

3.1新能源汽修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新能源汽修人才的培养目标,传统的汽修知识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对汽修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除了传统的汽修课程外,还要增加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电动机、电化学等相关内容。同时新能源汽修课程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以真正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新能源汽修人才作为专业技术型人才,一方面要对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功能等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完成新能源汽车故障的发现、维修和排除,并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检修与保养。

3.1.1新能源汽车专业基础课程

新能源汽车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要包括传统汽车的基本构造、汽车基本电气设备等传统汽修基础课程,还需要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开设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电动汽车电池的基本构造与维修、电动汽车点击的基本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结构特点,掌握电动机与电池两大核心部件的結构与维修保养。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开设充电站应用及管理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充电站的充电原理,进一步加深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认识。

3.1.2新能源汽修专业实训课程

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帮助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加深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认识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专业实训课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校内的专业实训课程,不仅包括传统汽车的构造认知与维修实训课程,还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及电力控制实训课程、电动汽车电池的构造与维护实训课程等,帮助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新能源汽车结构的认识,同时掌握一定的基础维修技能;二是校外的生产实习课程,主要通过校方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沟通与合作,让学生前往新能源生产第一线进行参观实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同时真正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与技能需求,有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3.2新能源汽修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随着消费者对服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汽修人才不仅仅是传统的维修工作,更是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这就要求新时期下汽修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更要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服务水平,能够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汽修服务,这就要求新能源汽修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向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专业教育与全面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新能源汽车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产物,其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对汽修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较高,因此汽修人才应当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向专业教育与全面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发展。一方面要注重全面教育,即传统汽车基本知识技能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专业教育,即新能源汽车相关结构、电气设备及动力原理等知识的教育。专业教育与全面教育不可偏废,全面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汽车基本构造的认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功底,专业教育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教育,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3.2.2多场景立体式的培养模式

汽修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对实践动手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个人实践能力。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更加复杂,课堂知识教育难以给学生留下直接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培养模式向多场景立体式转变,即可以通过开展实训课程让学生近距离认识、感受、体验新能源汽车的构造,还可以通过企业生产线实地参观加深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认识。通过不同场景立体式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真正了解新能源汽车,对其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3.2.3综合型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新能源汽修人才作为一种新兴专业型技术人才,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新能源汽修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向综合型方向转变,注重汽修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当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结构与设备仍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不断在新能源汽车中得到应用,这就给汽修人才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对汽修相关人才的需求逐渐细分,这就要求在新能源汽修人才培养中还要注重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部分领域部分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结论

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前景十分光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对专业汽修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因此本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下汽修人才的培养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阐述,相信随着国家对相关人才培养的不断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保持健康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鹤晖.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催生职校多样化汽修人才培养[J]. 时代教育, 2014(12):137-137.

[2] 韦达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下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 时代汽车, 2017(2):51-51.

[3] 陈荣英. 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技能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对策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6.

[4] 乔会亮. 浅谈新能源背景下中职学校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19):30-31.

[5] 侯远欣.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4):90-91.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战略分析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