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语境下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探究

2017-09-06翟荣武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生存现状微电影发展策略

摘 要:笔伴随新媒体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广泛便捷的传播媒介、随处可见的移动网络媒体让每个人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使得人们进入"自媒体"时代。在此环境背景下,微电影这一新的电影形态应运而生并凭借"微"的独特优势--微投资、微时长、微周期,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站在时代的前沿。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微电影当前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进行探讨研究并对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生存现状;发展策略

微电影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过程。从最初在网上引起受众关注,即微电影的雏形微视频到微电影繁荣发展的今天,是一批批热爱影视的艺术主体不断探索的过程。笔者对新媒体语境下微电影发展问题分析如下:

1 准入门槛低,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微电影自其诞生以来就具有草根化的特征。庞大的草根制作群体,虽然让微电影的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也给微电影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客观冷静的看待草根特性给微电影带来的弊端。由于草根制作团队或者个人缺乏全面的影视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课程更无力购买昂贵的专业影视制作设备,往往使用小 DV以及手机等家用设备进行拍摄,制作团体人员少甚至只有个人,缺乏足够经费,时间和策划,导致微电影的制作水平较低,整体的审美性不高,内容呈现低俗化的现状。

2 盈利渠道有限,过分依赖广告

众所周知,传统电影可以在院线上进行播放,进而赢得票房收入,并且在影片筹划过程中,便可以进行融资,得到广告商赞助投资,运用广告植入等形式来进行资金筹备。在院线下映后,还可以将作品放于各种视频播放平台上进行收费播放等。然而微电影则不同,由于篇幅小,故事讲述时间有限,无法吸引观众到影院中去观赏一部只有十几分钟的影片形式,只能依靠与网络的传播与受众形成交流,获取点击量,进而得到商业资本的青睐以及观众喜爱。这就直接决定了微电影比传统电影更需要广告商的支持和投资。但是,过分的依赖于广告商的资金投入,使得微电影的制作和发挥受到了商业资本的限制,艺术创作主体无法自由的进行拍摄和制作。这一情况便使得微电影沦为广告商商品营销的工具而不是一门艺术了。

3 播放渠道分散化,制度监管薄弱化

虽然微电影伴随着强大的新媒体诞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但是人们在看到铺天盖地的微电影时,却忽视了一个非常致命的忧患。微电影的播放平台虽然多样化但是却没有一个真正属于微电影的专属平台让微电影能够在这一平台上稳定健康的传播与发展,各大网站虽然开通了专门的微电影渠道,但还是以播放传统的电影为主,微电影的播放呈现出分散化的现状。若想微电影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加长远,一定是需要制度的约束和监管的,无论是对其内容的审核,题材的选择上甚至是微电影版权的管理上等。因为只有在制度上给予引导与约束,才能规避微电影市场混乱、传播渠道分散,作品内容低俗化等情况的发生。

如何能够使微电影的未来朝着规范化和健康化的方向迈进,发展策略如下:

1 创新表现形式,提高内容质量

微电影特点在于其“微”的特征,“微”让微电影有了自己本身的属性和个性特征。但是也正是因为“微”使得微电影必须在短时间里就将观众的目光吸引住,这就需要微电影从开始的视听语言到故事情景都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新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各式各样的微电影纷纷登上网络平台,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海量的微电影作品中脱颖而出,又怎么用精彩的内容,创意的形式与传统电影进行挑战,这是每一个微电影制作者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而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背景下,就需要微电影无论是在剧本写作,镜头语言的运用,剪辑包装上都要进行创意的表达。短小精悍的故事剧本,创意的故事内,精彩的镜头语言,将会使微电影在观众心中加分不少。

2 实现文化联合,提高文化内涵

互聯网信息时代使得信息随时随地可以被触及,这就意味着各类传统文化原本清晰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这是一个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微电影作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新媒体时代新文化形式的重要一隅,更是要积极的进行文化交融互动,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并且更好的实现文化融合,这就需要艺术创造者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思维模式,而是要与时俱进,挖掘出文学,舞蹈,音乐,游戏等各种文化形式的底蕴和精华部分,并与微电影巧妙的结合起来,运用视听语言各自的优势和文化表达出来,这不仅扩展了各类文化自身的受众范围,丰富自己的表现方式,同时也使微电影的表现内容和涉及范围更加丰富与广泛,从而达到共赢的局面。不仅如此,文化的联合还可以让微电影实现盈利多面化,减弱其对商业资本广告的牵制。

3 营造品牌形象,规范广告营销

品牌形象的建立和形成对于微电影来说是其存活和发展的保证。因为品牌的效应是不可估量的。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一种文化,一旦品牌形象建立起来就会创造无限的价值和生命力。明星效应便是一种品牌效应的演化。当下,徐铮,黄渤,章子怡等一线名人,他们在优秀影片中演绎出观众爱戴的角色,从而给自己建立了品牌形象,并在人们的心中留下印迹,人们愿意掏腰包去影院观看他们的作品,再如,谢娜,何炅在快乐大本营中的出色且极富个性的主持,为自己树立了形象,成为人们喜爱的当家主持。蒙牛,伊利,美的,大众等品

牌企业也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企业文化等,在用户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树立了品牌效应。同样,对于微电影也是如此,创造富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微电影,在受众内心形成一种品牌形象,对于微电影的发展是有绝对益处的。怎样为微电影建立品牌形象,这就需要艺术创作者们通过完整的策划,精良的制作,积极的传播等,共同去打造观众所喜爱的微电影,提高微电影的质量,创新微电影的表现形式,推动微电影的精品化发展,打造质量上乘的微电影作品,使作品给观众以启迪或者精神上的愉悦。

微电影较之于传统电影,没有严格的制度监督和审查机制,这给微电影创作主体提供了相当宽松的政策环境。不仅如此,新媒体自由开放的传播特性以及包容万象的容纳程度,给微电影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相当便利的媒介优势。但是人们不能否认,政策监管的缺失以及实时便捷的新媒体环境对微电影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广告在微电影中的泛滥植入、迎合大众低级趣味的内容以及 制作技艺低下的微电影作品,充斥在各式网络媒介与新媒体平台上,严重影响着文化市场的秩序与网络环境的净化。所以政府在制度上给予合理引导,也是微电影能够持续勃机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政府等相关单位在积极鼓励微电影发展的同时,对于微电影质量的监管,内容的审核,传播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一个合理的标杆并进行引导。这并不是说继续以往的“一家言”,而是在尊重新媒体传播媒介的开放性以及微电影草根性与专业性并驾齐驱的特征下,对微电影进行正确恰当的引导,从而使微电影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锐. 视听变革:广电的新媒体战略[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2]戴建华.中国影视新媒体发展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翟荣武(1970.5-)男汉族,黑龙江省大庆人,实验师,主要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装潢与设计,摄影,摄像,影视后期制作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存现状微电影发展策略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浅析湖南花鼓戏的生存现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