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2017-09-06苏明辉
苏明辉
摘 要: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作为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职业院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就业为最终目标,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保证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够保障学生主动学习,更必须保证其学习的快乐性。但是在传统汽修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大量缺陷,其必然会对职业院校的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更会对人才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充分了解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含义和必要性,并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最终实现汽修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技师学院;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社会的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于汽车专业人才的额基本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此背景下对于汽修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当然对于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需要也在提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始终承担着综合型汽修专业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全新的形势背景下,必须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高素养的专业人才。在上述背景下,对于教学一体化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
一、通过教学情境的营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汽修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使得理论和实践完全脱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更加具体的汽车故障场景,此后通过真实场景的讲解,对抽象枯燥的原理进行转换,使之成为更加具体和生动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在活跃、自由以及轻松地环境中开展愉快的学习,最终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倘若与教学情境相脱离,将会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感到空洞和乏味,继而在知识理解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困惑,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产生深远影响。在新内容的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喜欢动手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拆装时,学生必然会对零部件产生感性认识,继而产生各种疑问,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继而提升学生汽修知识学习的基本效率。
二、对于教学方式的一体化建设
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应当借助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的一體化建设。譬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实物和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展开实物和原理模拟运行展示,继而将重点知识和工作原理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抽象知识。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找寻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继而为之后的就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譬如在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应当向学生展示结构图,通过对比各种汽车零部件的实物,使其了解到零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以及工作原理。二是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指出各个部件的名称。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原理。三是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不但可以学会自动变速器的拆装,最终更加全面的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知识点。
三、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实现师资水平的提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材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但是根据当前职业院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理论和实践操作是完全分割的。如果将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区分,难以实现同步教学,其不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更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基于此,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必须主动研究教学改革,将所有教学理念具体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实现两者的高度统一。与此同时,促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必须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准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也应当通过全面努力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最终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四、对于实训基地一体化建设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能够对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进行有效培养,譬如通过多种维修专用工具和量具以及设备的使用方式以及步骤等多种技能进行锻炼,校外实训基地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主要包括维修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以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只有将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水平。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技能,从而确保大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所必须的专业人才。
在职业院校开展一体化教学不但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继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汽修专业教学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必须的汽修人才。基于此,在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学者必须充分贯彻该种教学理念,促使学生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忠跃,谢志平.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研究综述[J].交通职业教育,2016,(06):19-22.
[2]陈珊.探讨“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