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探究

2017-09-06王淑香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

王淑香

【摘要】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密不可分,语言的表达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英语教学当然离不开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循序渐进地融入相关的文化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反映在语言上的差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其文化背景知识和进行跨文化交际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融入的意义和有效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和文化 英语教学 文化融入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能够反映出这个国家和地区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英语学科中影响语言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因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往往过多地强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文化的融入,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差异,从而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逐步融入文化知识的内容,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承载着某种文化,而文化是语言产生的基础,是语言能够延续下去的环境。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产生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这其中包括人文地理、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目前在高职英语教学目的中对学生的英语专用知识、应用英语的水平、自学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都有所要求。文化教学有利于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所以适当的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目前,我国正处于科教兴国的关键时期,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必须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这就给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使用英语时,首先要了解当前的文化和社会背景,通晓该民族的文化思想,所使用语言不仅能够表达观念,还能反映社会情况和时代变化。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的融入,能够使学生在了解语言知识的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进而使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融入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使学生在词汇学习中领略文化内涵。语言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英语中的词汇和习语最能体现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英汉两个民族的词汇在内涵上既有相似又有差异。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中,词汇和语言中无不充斥着丰厚的文化因子,要想掌握和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先要很好地理解它们的文化意义。例如,英语中的apple,并不是都要译成“苹果”,a bad apple(坏蛋),Adams apple(喉结),apple of love(爱情信物)。人们不仅用apple表示“苹果”,还用它来代表“眼睛的瞳孔”。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而瞳孔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用来代表最珍爱之物。人们就用apple of ones eye表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如:His daughter is the apple of his eye.(他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

不仅如此,一些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的使用也为语言的表达增添了美丽的色彩。例如,蓝色在汉语中是万里无云的天空和一望无边的大海,表示宁静、深邃、遥远和梦幻。在英语中,blue除了有蓝色和蓝天的意思外,其用法和意义多和情绪有关,指“忧伤的和沮丧的,悲伤的”,如:blue film(黄色电影)。She looks blue today. (她今天看起来心情很郁闷)。

在词汇教学中,老师适时地指出这些差异不仅能让学生懂得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也更能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生理解了文化现象,形成了文化思维,那么对于语言的理解也必将水到渠成。

2.联系实际,在语法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强化学生英语运用中的文化因素。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这些文化因素都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智慧成果。不同民族的语言在各自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记,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概念、句法及篇章结构上的不同都反映出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英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强调突出的目的,而颠倒原有的句式,在翻译时就不能直译,Here goes the bell. 表示强调“铃响了”。Seldom do I go to work by car.我很少开车上班。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我们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虚拟语气在英语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内容,它也是西方文化生活在语法上的反映。西方国家注重个人的自由、开放、民主的思想,不会强迫别人采纳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于是他们就采用了句子中谓语动词看似特殊甚至是错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虚拟语气这一形式,给自己也给别人留有回旋的余地。

如: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window? 请关上窗户好吗?

If I were you,I would go to the party. 要是我的话,我会参加晚会。

I wish you could stay with us. 我希望你和我们呆在一起。

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讲解语法中的文化因素,才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理解和表達的准确性。

3.拓展视野,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让学生在阅读素材中感知文化的魅力。英语阅读语篇中的语言组成符合英语母语国家的语言习惯,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摆脱汉语母语的思维定势。教师可在教学中选取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加强文化教育。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还有了解所学语言国家人民的风俗、观念、信仰和情感等生活和思维方式,理解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从而促进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看下面一段话,如果缺少必要的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起来将会困难重重。endprint

These are the real reasons I teach,these people who grow and change in front me. 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when the clay begin to breathe. I teach because,being around people who are beginning to breathe,I occasionally find myself catching my breath with them.

西方許多风俗习惯深受基督教的影响,教师应该向学生们介绍有关基督教的知识。在这段文章中the clay begin to breathe暗指成为有智慧的人,源于旧约创世纪第二章第七节中的描述: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如果读者不熟悉英美国家的宗教文化背景知识,就会产生理解障碍,很难正确领会作者的原义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起着根本性的影响作用。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应采用一切手段让学生了解文化,增强文化意识。教师应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的表面形式,还要熟悉语言深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将使学生最终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候晓琛.基于语境理论的移动英语辅助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大学,2010.

[2]Ausbel,D.P.(1968).Educatio 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M].NY:Holt,Rine hart and Winston.

[3]Grellet,F.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M].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0.

[4]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5]OMalley,J.&Chamot,A.U.(1990).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长短句如何有效拆分理解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