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7-09-06朱玉苗
朱玉苗
摘 要:傣族民间舞蹈文化是傣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保护与传承傣族民间舞蹈文引起广大专业人士与舞蹈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本篇论文分别从傣族民间舞的艺术风格、表演形式,傣族民间舞蹈的的风格特征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傣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三大层次进行阐述与研究,最大程度的传承傣族舞蹈文化发展。
关键词:傣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创新性发展
一、傣族舞蹈在百姓生产生活中的依存方式
民俗学教授罗雄岩老师曾说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点,即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人新的成分。”傣族处于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温热傣族姑娘一般身着紧身上衣、长筒裙,这样的着装展现了傣家姑娘优美的身姿及“三道弯”的曲线,但是这样的着装也影響了她们的劳动与生活,所以傣族舞蹈动作起伏较小、主要以上半身的舞蹈造型为主,脚下没有较多的跳跃性动作,舞步非常曲美优雅,主要体现傣族舞蹈的“三道弯”之美。勤劳善良、喜爱水,舞蹈来源于劳动生活,如傣族姑娘们挑水、田间劳作时的步子和形态。又如在做民家活时身体动作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在所以傣族舞蹈就具有了“一边顺”之美,舞姿造型上也有三道弯的特点。
二、傣族舞蹈在民间节日庆典中的活动
傣族主要信奉小乘佛教,傣族的民俗祭日里举行的舞蹈活动多与宗教相关。傣族的主要节日有傣族新年(又称为泼水节)“关门”和“开门”节等。傣历新年一般在公历的四月举行节期三至五天,活动内容有“采花”、“堆沙”、“浴佛”、“泼水”、“划龙船”和“方高升”等,而歌舞是傣历新年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关门”、“开门”节,关门节指雨季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只到佛院拜佛听经。开门节指雨季结束,丰收在即时刻,这一时期人们不仅向佛献贡品,还要敲锣、敲象脚鼓歌舞一番。
三、傣族舞蹈在百姓生活中的自娱自乐活动
象脚鼓舞:傣语作“光黑拉”“烦光”。是男子表演的自娱性舞蹈,其大型象脚鼓长1.5~2米,小型长1.2米。大型鼓用在伴奏,小型鼓用于鼓舞表演,鼓的尾端系孔雀翎饰物。青年们常挎鼓敲击竞舞,舞蹈动作敏捷、灵巧,表演乐观、风趣。西双版纳还有一种长约80厘米的小型象脚鼓,更便于鼓舞竞技。双人对舞中以夺得对方的帽子或头巾为胜。
喊半光是傣族古老的歌舞形式,直译为“跟鼓唱的歌”。跳时人数不限,动作随意。耶拉晖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一种自娱自乐性的歌舞,以前在泼水节的时候由男子舞蹈,现在已发展成为傣家人民都可参与的舞蹈形式。它的舞蹈动作简单,表演形式自由,但是曲调比较固定,可以随时有人即兴填词领唱,其他人便可以合唱。因为在唱句的结尾齐呼“耶拉辉,水一,水一。”所以这种歌舞就叫做“耶拉晖”了。
四、傣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1.傣族舞蹈进入学校课堂。
针对傣族舞的风格特点以及学生所能够达到的训练目的,将傣族舞各个训练内容进行细化,由专业的教学机构进行统一的编辑并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这种方法主要适应于专业的大中专学校,以培养专业的舞蹈类学生,这就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并能够较为准确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在中小学也可以开设舞蹈课程,让孩子从小接触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从而更有利于我国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为提高我国人民的舞蹈综合素质做出贡献。现在的一些专业的舞蹈比赛也把民族民间舞蹈列入比赛行列单独分出一类,所以我们就有必要让更多的民族民间舞蹈进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傣族舞蹈作为民族民间舞的一种,其也可以通过元素提炼采风最后一傣族舞蹈组合形式进入舞蹈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去接触与学习傣族舞蹈,让我们更为积极的去继承并发展傣族舞蹈文化。
2.傣族民间舞改编发展成广场舞。
这些主要包括非专业的以参与为主的群众舞蹈。如中老年健身类舞蹈,幼儿及少儿舞蹈启蒙教育等。这种形式对各个方面的要求比较简单,不管男女老幼皆可参加,不需要具备舞蹈的专业素质,主要以娱乐、强身健体、促进精神文化为主,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并且学习了我国本民族舞蹈文化,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舞蹈健身的行列,整体提高我国公民的身体素质与文化水平。
3.傣族民间舞的创新性发展。
傣族民间舞蹈要想注入新的时代气息,除了在内容上要显现出民族精神和时代元素外,关键是要在风格上保持民族地域特色。近几年已有不少舞蹈工作者做了尝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及感触,将情感组织后进行有效的艺术加工,再运用现代的艺术技巧、手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这些行为使得我国傣族民间舞蹈从理论研究到舞蹈作品创作,都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更让我们看到了傣族民间艺术不断超越和延伸的希望。
想要对民间舞蹈有所创作,首先一定要贴近生活、贴近人群中。因为人们的生活动作和自然流露的生活习惯往往都会有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点,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捕捉、勇于突破、敢于创新,就一定可以编排出好的舞蹈作品。创作中我们既要保留傣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又要超越傣族舞蹈的局限,使傣族民间舞蹈随着人类现代精神的延伸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江玲等.舞蹈鉴赏[M]上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