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7-09-06鲁义施式亮王海桥田兆君
鲁义+施式亮+王海桥+田兆君
摘 要 为提高安全系统工程的教学质量,在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研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定位与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知识脉络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的教学内容改革以及结合网络平台、增加课外实践、鼓励学生上台讲课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安全系统工程 教学改革 课外实践 案例教学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7.050
“安全系统工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内容覆盖广、知识网络繁杂、为其他专业做学前基础理论铺垫的特点,[1]已逐渐成为全国100多所高安全工程专业的第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和多所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入学招生考试的备选专业课和跨专业考试面试课程。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安全系統工程的定义、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预测与决策等。[2]在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改进中,国内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如樊运晓[3]提出了Learning-by-doing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学会探究的技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王超[4]等提出了“课程双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组成双课题,既弥补了传统课堂的缺陷,又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崔铁军[5]则基于《华盛顿协议》,侧重培养面向国际的通用人才。在借鉴其他老师关于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改进方法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出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定位及师资配备
教育部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核心课程主要是以下四门,即:“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6]其中“安全系统工程”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更多的是扮演一个“专业基础课”的角色,其课程各章节内容均为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章节,多数高校将其视为安全工程专业课的“绪论”,导致安全系统工程受重视程度不高,安排的课时也少于其他专业课。从师资配备的角度分析,在安全工程专业办学历史较长的高等院校中,绝大多数教师的研究背景为煤炭安全,在煤炭安全领域的研究都比较深入,而对于偏重软科学的安全系统工程的知识相对匮乏,尚不能很好地适应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背景下关于公共安全、消防安全、化工安全、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建筑安全等综合安全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因而往往难以全面地开展安全系统工程的前导教学。
1.2 教学模式
对于教学模式,授课老师普遍采取“一套课件按到底”的传统PPT教学模式,全程以老师的课件为中心,填鸭式地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加之纯理论化的内容枯燥无味,各章节联系不紧密,学生很难理清各章节的脉络,无法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这使得学生越学越失去兴趣。此外,课后作业内容也是书本后面的习题,学生翻翻书就能在书中找到标准答案,这严重挫伤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能有效地通过作业反馈,导致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丧失。对于期末的试卷考核模式,学生只需背熟书上的概念和习题就能通过考试,这种教条式的考核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只记住了概念却不知道如何使用,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才市场的需求。
2 教学改进措施
2.1 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安全系统工程内容繁杂的特点,在全面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以知识脉络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的教学模式,即以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为主,始终以“分析-评价-预测-决策”为一条主线,在各章节之间穿插事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形成清晰的思路,能够正确把握各章节知识点在整个系统线路中的作用,并通过事故案例分析,能够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为什么要学”以及“学了之后怎么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在系统安全分析章节中,主要将内容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于定性分析,在讲述完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作业危害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后,针对性地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事故案例,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对于定量分析,事故树的分析与计算和道化学危险指数评价涉及公式多而复杂,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研专业课中的大题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中的重点。在历年的985院校的考研真题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题中选取例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课后布置大量的计算题进行练习。在安全决策与预测章节中,主要内容则是安全决策的各种分析方法,其中的回归分析预测法、灰色预测法、马尔科夫链预测法广泛运用于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在典型事影响故模型与计算章节中,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案例中把事故模型抽象出来,化具体为抽象,根据不同的事故案例,选择不同的数学模型,通过大量的计算进行分析比较。
2.2 教学方法改革
(1)在传统PPT课件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程。PPT已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替代的教学工具,但是持续单一的PPT教学却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教学效果也会下降。[8]于是,在传统PPT教学中加入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利用不同的方式传授知识。比如,在事故案例的列举中,穿插近期重大安全事故的新闻视频和事故分析视频,使学生能更生动直观地掌握事故的来龙去脉。
(2)在增加实践的基础上,优化课后作业的布置。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应当选取各985院校的考研真题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真题,有目的地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有目的的课外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工厂中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决策”,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检验成果,教师对汇报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这样的课外实习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解除学生的依赖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实践中了解各章节知识的用途,懂得“学了有什么用”和“怎么用”。endprint
(3)在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基础上,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课。老师主动“放权”让该学生上讲台来讲解案例,当案例讲解完后,老师对学生的分析给予改正和补充。学生上台讲课,锻炼的不仅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演讲能力。从自己学会到教会他人是一个质的变化,学生在教会他人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而这份“成就感”能让学生更加肯定自己,保持学习动力。
(4)在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着重将学生培养成面向新时代的互联网人才。作为身处“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在面对“互联网+”的革新浪潮中,要时刻保持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为载体,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发展安全系统工程,让互联网与传统安全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安全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9]例如,在基于“智慧城市”的框架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全面而精确地实时掌握各类风险动态,做到提前预防和控制,在事故发生后,能依托互聯网平台做到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使城市的应急管理更加高效智慧。[10]
3 结论
安全系统工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其教学改革是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改革,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知识脉络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的教学方针以及在传统课堂上加入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补充,增加课外实践,倡导学生上台讲课等改革措施。依托“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娇莲,罗琳,卢丽丽.“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64-65.
[2] 田宏.安全系统工程[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 樊运晓.Learning-by-doing教学模式在安全系统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7):89.
[4] 王超,谢贤平,刘磊.“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双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及实践[J].大学教育,2015(3):142-143.
[5] 崔铁军.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
[6] 傅贵,邱海滨.安全工程专业部分课程内容的划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86.
[7] 刘辉.安全系统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8] 郑维林.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人-机-人互动的视觉疲劳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S1):16-18.
[9] 唐明.“互联网+”新模式对传统行业的影响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7).
[10] 夏一雪,韦凡,郭其云.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 生产科学技术,2016.12(4):10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