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数量关系模型的教学策略探研
2017-09-06李菲
李菲
摘 要:数学建模,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意义重大。文章以“速度、时间、路程”一课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和思考,探讨数量关系模型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数量关系模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数学建模;模型思想;数量关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3-0083-01
自新修订的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数学教学进行了重大改革。在新理念指导下,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数量关系分析教学呢?本文以“路程、时间、速度”为例,探讨数量关系模型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
一、激活經验——感知模型
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本单位,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载体。数量关系建模的教学,应首先弄清核心概念,就“速度、路程、时间”而言,其核心概念是速度。教学时,教师先播放自由泳决赛视频,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将教学自然过渡到数学化认知的学习过程中。此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快慢就是速度”的原模,将“速度”这个核心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从中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切合点,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用理性的数学语言总结出来,总结出比快慢(比速度)的方法: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不仅理解“速度”的含义,还能感知速度、路程、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学生经历了由生活化经验到数学化认知的初建模型的过程。学生突破了核心概念的理解,就可以为接下来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打下基础。
二、数形结合——初建模型
数学学习过程实质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理解知识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化认知的能力和素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沿着坡度不断前行,进而深刻理解概念,完善认知结构。比如,教师可创设帮大熊和胖虎计算上学速度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单比时间不行,还需要看大熊和胖虎各自走的路程,感悟时间、路程与比快慢之间的联系。接着,教师利用线段图让学生进行直观观察,并利用旧知“总数÷份数=每份数”算出大熊和胖虎每分钟各走多少米。这样,学生既深入理解了速度的意义,又建立起“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可见,数形结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经历了数学建模的探究后,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了三种策略:路程一样时,比时间;时间一样时,比路程;相同1分钟的时间比路程。其中最后一种策略是教学的生长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越过了教学的又一坡度,理解了将每分钟走多少米叫作速度,及怎样求速度。
三、比较辨析——深究模型
课堂教学设计不能避开学生的错误,学生的易错点是教学设计最有价值的起点。通过初建模型,学生已获得新的比较速度的方法,会求速度了,但还没创建出完整的模型。这时,教师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求“飞船在太空中5秒飞行了40千米”和“老师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两种情境下的速度。这两个问题设计了陷阱,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再上新台阶:飞船和教师的速度都是8千米,这显然不符合生活常理。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发现:一个是秒,一个是小时,必须将“8千米”分别补上时间单位。这一探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复合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了全新的速度单位,悟出每小时、每分钟所行的路程叫速度。此时,学生对核心概念“速度”有了更完整的认识,下一步自主构建和完善模型,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四、联系生活——体验模型
对于一个数学概念,学生并不能轻而易举地成功建构,而是必须经历“建构、调整、再建构”的递进过程。当学生建构起速度、路程、时间的数量关系后,还必须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才能进一步巩固认知。因此,教师可设计生活中的速度情境:“人走路的速度是4千米/时”,让学生正确读出速度单位,说出速度在具体情境中表示什么。然后追问:2小时走了多少米?走12千米需多少小时?让学生会用模型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接着,让学生通过计算感受生活中的事物的速度,如各种动物的奔跑速度、闪电快于雷声、公路限速的含义等,让学生从对比中感悟速度快慢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数量关系式的理解,完成新概念的调整和再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体验到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感,感受数学模型的魅力。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可以激起日后构建和应用数学模型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数学抽象能力。
五、数学阅读——应用模型
学习数学关系模型的价值是什么?是用数学语言解释现实世界。在课堂末尾,教师出示阅读材料:帮助船只测量水深。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对已构建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解释现实世界,体会学习数学关系模型的价值,进而感悟数学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把丰富的体验认知转化为数学抽象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提高数学学习素养。
六、结束语
总之,数学建模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以上教学策略让学生对“速度”的理解经历了由生活化经验到数学化认知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分析、归纳和概括“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整个建模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量关系,并学会了自主建构数量关系模型,提升了数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卞庆龙.新课标背景下的数量关系分析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5(08).
[2]林传忠.重视数量关系教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教学与管理,2011(26).endprint